乙個人如何修心?

時間 2021-06-01 15:52:55

1樓:沉變

時憍陳如白佛言。

善哉世尊。誠如聖教。世尊。四方世界。無量菩薩。悉持四佛所與欲來並欲啟受虛空目法行。今正是時唯垂憐愍。為眾生故而宣說之。

世尊。所言法行。法行比丘。云何名為法行比丘。唯願世尊。分別演說法行比丘。

佛言憍陳如。至心諦聽當為汝說。

若有比丘。讀誦如來十二部經。謂修多羅。乃至優婆提舍。是名樂讀。不名法行。

復有比丘。讀誦如來十二部經。樂為四眾敷揚廣說。是名樂說。不名法行。

復有比丘。讀誦如來十二部經。能廣演說思惟其義。是名思惟。不名法行。

復有比丘。受持讀誦十二部經。演說思惟觀其義理。是名樂觀。不名法行。

憍陳如。若有比丘能觀身心。

心不貪著外一切相。謙虛下意不生憍慢。不以愛水溉灌業田。亦不於中種識種子。滅覺觀心境界都息。永離煩惱其心寂靜。

如是比丘。我則說之名為法行。

如是比丘。若欲獲得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如來菩提。即能得之。

憍陳如。如工陶師埏埴調泥。置之輪上隨意成器。法行比丘亦復如是。

憍陳如。若有比丘修法行者。當觀三事。

一者身。

二者受。

三者心。

觀三事已得二種智。

一者盡智。

二者無生智。

憍陳如。云何盡智。云何無生智。

知盡煩惱名為盡智。知盡有支名無生智。

復次無行行智名曰盡智。無行果智名無生智。

盡諸使智名曰盡智。盡煩惱智名無生智。

復次知盡諸行名曰盡智。盡一切有名無生智。

分別盡物是名盡智。知諸縛解名無生智。

知盡根界名曰盡智。知盡緣界名無生智。

不覺觀煩惱名曰盡智。不覺觀果報名無生智。

復次盡三地智名曰盡智。盡一切漏名無生智。

復次我生已盡梵行清淨。名曰盡智。

更無餘有名無生智。如是二智即名一智。亦名一行知於三道。若有比丘能斷三道。是名法行。

能作是觀。是觀心受。

云何比丘能觀察身。若有比丘觀息出入。是名觀身觀受觀心。

云何名為觀息出入。息入出者。名阿那波那。入名阿那。出名波那。觀於出入如門如向。

若有比丘能如是觀。是名法行。

若有比丘能觀能數。隨息入出冷暖長短。若遍滿身。

系心鼻端。能觀新故。分別諸相能觀生坏。

求舍摩他善入於定。亦能觀察息之粗細。乃至觀於內身。

身作身想。是名比丘修於法行。

憍陳如。修數息時獲得二事。

一者離惡覺觀。

二者觀息相貌。

修集隨時亦得二事。

一者專念念心。

二者離善覺觀。

觀於冷暖亦得二事。

一者分別出入。

二者觀心數相。

修觀身時亦得二事。

一者身輕。

二者心輕。

轉觀生滅亦得二事。

一者知一切法是無常相。

二者知一切法是無樂相。

善男子。法行比丘念入出息系心一處。云何數減。二數為一。三數為二。乃至十數為九是名數減。云何數增。一數為二。乃至九數為十。是名數增。

何故修增。壞一切覺觀故。得初禪時觀息入出。及以心相。

初禪五支。一覺。二觀。三離生喜。四者受樂。五者定。

具五支時離貪恚痴。若有比丘具是五支。是名法行。

遠離五事成就五事。修集梵行成大功德。

憍陳如。若有比丘能得二禪。名為法行。

若有比丘觀息出入。系心一處遠離喜樂。得第三禪不喜不樂。何以故。一心繫念息入出已。遠離喜樂得第四禪。

若有比丘觀息入出則觀五陰。若觀五陰是名法行。

若比丘見一切法行生滅。乃至見一切煩惱生滅。是名法忍。

若比丘見眼空。乃至見意識空。是名空忍。

若比丘見眼無相。乃至見意識無相。是名無相忍。

若比丘不願於眼乃至意識。是名無願忍。

若比丘觀苦異樂異不苦不樂異。是名中諦忍。

若為眾生行於生死。如是名為隨上諦忍。

云何隨忍隨根隨力隨於覺觀乃至隨涅槃。

於如是法心不著者。是名信忍。是名為信。不名信根。

若攝身心不令造惡。是為精進。不名進根。

若能專念如是等法。是名為念。不名念根。

心心數法能繫一緣。是名為定。不名定根。

若能不觀如是等相。是名為慧。不名慧根。

若觀如是無根。是名法行。

憍陳如。若有比丘觀於頂法世第一法。觀三解脫空無相願無常苦空。是名法行。是名空三昧。

如是三昧。緣無受命。緣無自在。無相三昧。緣盡緣壞。緣滅緣厭。

無願三昧緣於甘露。非甘露行。有甘露行非緣甘露。

有空三昧緣於甘露。非甘露行。有甘露行非緣甘露。

無相三昧緣於甘露。非甘露行。有甘露行非緣甘露。

憍陳如。若有比丘緣慧滅莊嚴入無願三昧。是名緣於甘露非甘露行。

若有比丘緣慧滅而得解脫。名甘露行非緣甘露。空與無相亦復如是。

憍陳如。若有比丘能如是觀。是名法行。

憍陳如。若有比丘觀受觀心。是名法行。

何以故。能壞我見二十種故。

憍陳如。斷見我見各有五種。色斷乃至識斷。是名五斷見。色我乃至識我。是名五我見。

憍陳如。五種斷見分別則有四十四種。十六種說想。八說無想。八說非想非非想。六說種種想。六種說斷。是名四十四種。

我見分別十八。四定說我。四種說邊。四說異事。六說無求三昧。是名六十二見。

二十我見因緣。能生四百四種煩惱為離如是諸煩惱故。觀於身心是名法行。

如是比丘能觀身心。

憍陳如。云何八人。云何決定。

憍陳如。斷見之人言一念斷。常見之人言八忍斷。是二種人俱得決定後離煩惱俱亦無妨。

憍陳如。能得八忍是名八人。得十六心是名決定。是名如法。

憍陳如。若有比丘成出入息。即得八人名。亦名決定。

憍陳如。若有比丘成就數息。即得信根乃至慧根。若得五根。即得世間第一法。如是比丘。能破一切疑網之心。是名真實修集聖行。

若有比丘成就苦智。則斷十種煩惱。是名修初無漏心觀。

爾時次第觀無願三昧。觀無願時修三十七助道之法。是名無漏定智。得苦法忍苦法智集法忍集法智。

爾時觀於色界五陰無色界四陰。如欲界苦。色無色界亦復如是。

如是觀已。斷色無色十八種煩惱。十八種斷已。

作是思惟。如是諸苦從何業來。誰之所造。

作是觀已。了知是苦從愛因緣。我若不拔如是愛根必當生苦。

是故觀集。作是觀已斷七煩惱。觀欲界集已。

色無色界亦復如是。

如是觀已。得比忍比智。作是觀時斷十二煩惱。

憍陳如。具八忍者是名見法。斷三界集已。復作是觀。何因緣故斷於苦集。為安樂故。夫安樂者即是滅諦。

爾時初觀欲界滅諦。得滅法忍斷七煩惱。色無色界亦復如是。

作是觀已得滅比忍滅十二煩惱。

復作是觀。何因緣故得是比忍。因修八道。以八正道力故。知慾界苦集滅諦色無色界苦集滅諦。

爾時次生道法忍。得已能斷八種煩惱。爾時復觀色無色界。得道比忍。斷十四煩惱。

以修集故。遠離八十八種煩惱。是名決定得須陀洹果。是名十六心。是名必得菩提。是七往來斷一切苦。

憍陳如。有人從信決定。有人從法決定。

有人從一生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有人入信根乃至慧根。

有人修定。有人修慧。有人得初禪乃至四禪。

入決定觀。觀一切行無常次第生滅。遠離一切凡夫之法。

有人觀一切行無常苦空不淨。不得自在無有寂靜。從緣而生從緣而滅。

作是觀已。得寂靜滅諦。是名比丘如法而行。

憍陳如。如來了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亦知一切眾生心性諸煩惱性。是名如來隨應眾生而為說法。隨諸煩惱宣說對治。是故得名薩婆若智。

2樓:護法居士

諸仁者。於彼何禪聲聞緣覺如來共。

若有眾生。求樂離苦觀後世畏。是人修行布施清淨平等時。若有正趣正發心者。應到其所起卑下心隨順供養。從彼人邊得聞正法。聞已知義如法修行。

心樂離欲流注相續。是人得離諸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 入初禪

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入第二禪

離喜行捨念增上正知 入第三禪

舍苦舍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 入第四禪

度一切想滅有對想不念別異想 入無邊虛空處

度無邊虛空處 入無邊識處

度無邊識處 入無所有處

度無所有處 入非想非非想處

度非想非非想處 入滅受想定

諸仁者。

住初禪者滅音聲刺

住第二禪者滅覺觀刺

住第三禪者滅喜刺

住第四禪者滅出入息刺

住無邊虛空處者滅色刺

住無邊識處者滅虛空刺

住無所有處者滅識刺

住非想非非想處者滅無所有刺

住滅受想者滅受想刺

是名身行得倚口行得倚意行得倚。八解脫禪士。得滅盡定到彼岸。

3樓:玉冰仙

混跡俗世,迷途欲返,

最痛最恨莫過,埋沒本真,

如白玉珍珠,溺於泥沼,

面目全非,人似假面行屍。

世俗往來,多虛情偽和,

談笑風生,惟誇顯炫耀,

荒蕪之心,附庸之思,

昏然稱道,世俗之榮光。

世人皆淺陋,開口即非,

莫如止語,莫如獨坐深省,

莫如離塵隱遁,絕塵垢,

尋究本真,淳樸純粹之心。

是心隱遁,鬧市或空谷,

是心淳樸,除卻虛浮矯飾,

是心純粹,再無冗濁雜染,

尋究本真,是心當下警覺中。

4樓:觀輝

08.09 每日法語

修行如同練太極,如果落在外在的形式,沒有掌握真正的戒定慧核心的方法,那麼修幾十年下來也沒多大進步。沒有善知識教就很難,善知識教授了修行的竅決關要之後,剩下的就是花時間去練。

——《入菩薩行論》06

5樓:何時戀秋月

看了有些人的回答,大致上就是去做這做那的。

但是那些真的能修心嗎?就和西遊記裡玄奘說的「坐禪能坐成佛嗎」。

修身養性雖然連在一起,可也沒說修身就能養性呀。修身只是手段,但關鍵在於心。就如同治病一樣,不知病灶就上來先把土方法試一遍,那不是庸醫嗎?

修心首先要確定你存在的問題,或者說是你感覺自己的性格哪些方面需要改變。乙個脾氣暴躁易怒的人,可以通過做一些瑣碎的工作慢慢讓脾性降下來。為什麼以前的僧人動不動就是下山挑水是有道理的。

然後才是方法。至於方法現在隨便搜尋都會給出你成千上萬個方法。(畢竟資訊時代了,什麼人都有發言權)可以去嘗試一下,但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

修心與修禪是兩個概念,提前說一下。(免得被人地圖炮誤傷了)

6樓:小渡

給你乙個最簡單的方法,遇到乙個事情的時候,不要立刻就被眼前的事所影響了,而是腦子裡有乙個意識知道,一定有乙個最好的方法來解決。你這樣不斷積累下來,人的內涵就不一樣了。

說真的,很多人說修心,但是沒辦法讓最基礎的人聽懂,因為別人是沒有你的境界來參照的。修心,首先要領略到那種狀態的美好,才讓人可以堅持和追求。

7樓:從心開始

鍛鍊身體不是修心。真正的修行從修心開始,一切都是從修心開始,包括愛,也是從心開始。

修行修什麼,修行就是:修出自己的愛心與慈悲心(包容天下眾生,包容整個宇宙萬事萬物之心),修出自己的正知正見(正能量),修正自己的行為(修去自己凡夫的慣性思維與毛病),了知宇宙的真相,明白一切自己人生對整個世界的感悟;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你內心沒有愛,也發不出來;不是從內心發出來的愛,也不是真愛。而且現在很多愛,都是有條件的,這些都是小愛。

因為有小我,才有小愛。如果你沒有小我,才能無我;如果無我了,才能達到大愛。

所有的一切,都由自身開始,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有「我」,就有「私」,就有諸多的問題;無「我」,什麼問題都不會有。

對乙個人起了殺心,該如何克制?

書讀 能夠理解你內心的那種憤恨,但是,如果你能做到對這種人的無視,然後把注意力轉移到能提高自身能力的事情上,當心理境界轉變以後,你也許會對這種人一笑置之 其實.我也沒遇到過這種情況。這個人諷刺你,其他人也是這種情況麼,有沒有幫你制止那個人的行為。如果看看可不可以和老師溝通,換個寢室。自己不方便說的話...

乙個人吃飯乙個人看電影乙個人逛街乙個人去醫院 是什麼感覺?

太空人卡里 從來不覺得乙個人吃飯,看電影,逛街,看病有什麼異樣的感覺,直到有一天,聚會完後,我準備去看 我不是藥神 問了聚會的朋友,大家都看過了,後來我乙個人去了,當時順路送我的朋友說 很少有女生會自己去看電影的。我才反應過來,咦?我在做一件可能部分人不太會去做的事情?啊原來是這樣子的呀。很喜歡乙個...

乙個人看書,乙個散步,乙個人聽歌,乙個人逛街,乙個人吃飯,乙個去異國他鄉,哪乙個最不想體驗?

季國琦 有四項體驗過,從大學的時候開始的很多事都想乙個人,感覺乙個人的時候能安靜的思考,辯證的看待一些事情,乙個人的時候是身心最放鬆的時候。 酷酷噠A 乙個人去異國他鄉吧!感覺好難身邊的一切都不熟悉,其他的我都能接受!成年人的世界不就是享受孤獨嗎 努力,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今天看完了解憂雜貨店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