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解讀《老子》(道德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哲學含義?

時間 2021-05-06 21:17:20

1樓:大道光臨

何謂「信」?二十一章: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八章:言善信。這裡的信就是有真實的資訊,是真憑實據。

信言不美就是真話講出來不好聽,讓人相信的言論是不美的,不好聽的,動聽的言論是不可相信的。

2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語出《道德經·第八十一章》。這裡,老子講述了得道的「三重境界」,它們依次逐級昇華,最終達到至道的境界。通行本在語句順序和用字上均有不妥,這裡引用的是漢代帛書版本。

信,指「心中有道」,不是誠信的意思。美,指「德」,不是美好的意思。以美代德,老莊著作中經常出現。

德,是人們心中的道,是人們對道的體悟,與真實的道有相當的差距。信言,是言信的倒裝,表示自稱心中有道。同樣,美言是言美的倒裝,表示自稱有德。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這是說,宣稱自己心中有道的人,他一定是無德;宣稱自己有德的人,他一定是心中無道。道不可言,故言者非道。

夸夸其談,到處炫耀自己已經得道,說出來的只能是偽道。

知,指「心中明道」,不是泛指知識。心中明道表示對道已有所領悟,領悟的程度大可各不相同。博,通搏,捕獲的意思,不作淵博解。

博與搏字形相似,疑為後人因誤讀老子,導致謄抄錯誤,將搏誤記為博。《道德經·第十四章》有「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便是搏的同樣用法。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這是說,明道之人決不奢望將道據為己用,幻想將道據為己用的人一定沒有明道。人和道的關係永遠不可能是人利用道,只能是人順應道。

將道視為神器而企圖據為己有,是徹頭徹尾的不明道。

善,指「知行合一」,表示善於實踐,沒有善良的含義。知行合一,表示不僅心中明道,而且能將道的準則付諸實踐,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善者,就是善於將道的準則化為行動,順勢而為。

多,指有為。不多,指無為。通行本將多作辯,未能很好地體現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這是說,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信奉無為,有為之人一定是沒能做到知行合一。聖人無為而治,借的是天道之勢,故能乘天地之正氣而所向披靡,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指順應天道,有為指違逆天道。

道代表了自然和社會的法則,按客觀規律辦事,就是合道。與道相和,天人合一,是《道德經》向人們展示的一條致勝之路,它是無數有識之士孜孜不倦夢寐以求的。實現這一目標,始於「信」,長於「知」,成於「善」,最終化為「至」——天人合一。

3樓:步弋陽

對照後面的善者不辯辯者不善,我認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指的是:真理不需要美化,本身即美;需要美化的不是真理,因為不是才需要美化。

4樓:龍德

「信」-的含義可靠、穩固是「實」的。

「美」-的含義嬌飾、浮華是「虛」的。

「信」與「美」或"虛"與"實"是各為一對陰陽,二元對立。

你能理解「水火不容」,你也就能理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了」。

5樓:含靈釋冰

作為我們道門的解釋,這句話主要是針對修行來說的。對應一句「上士聞道,勤而勉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大道修行之法甚簡,沒有古靈精怪,博人眼球。

如果吹得天花亂墜一定是妖妄旁門之言。

6樓:三斌

信,誠信,無信,美,美麗,醜陋,不,無,有,一方面在強調不爭,一方面在強調無為,其實道德經總體思想就是主張陰陽萬物共存對立面,不爭,無為,上若善水

7樓:東大街常無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哲學上講,是客觀和主觀,事實和言語之間的矛盾。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信言是誠實可信的話語,首先要自知自信,然後要實事求是,盡量反映客觀事實,不誇張,不掩飾。

美言則相反,是不自知不自信,然後做出違背事實或超出事實的誇張和美飾,是話語的泡沫。信言是要取信於人,美言是要忽悠人。

事實可以實事求是地說,這就是道可道,名可名的信言。但人類的認知有侷限,而語言則有泡沫。美言是常道不可言而言之,有藝術性,幻想性,也有欺騙性。信和美不可兼得,這就是矛盾所在。

8樓:

原文:《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這章,通俗易懂。本質說的是:」天道「與」人道「的對立。

天道重本質。無為之作,不作修飾。故「信而不美,善者不辯,知者不博。辯是巧舌如簧,巧言令色的意思。

人道重表象。有為之作,滲透了人之私慾。故」不信、不善、不知「。

天道無為,不存在私慾,沒有」積「之心,沒有積累的意識。故」俞有俞多「,」積「是積累的意思,不積矽步之」積「。

天道因為」不積「,所以,利萬物,而沒有互相傷害,萬物各的其所。

這裡對比說的是」人道「人道因為有」積"之意識,充滿自私,所以"損不足補有餘「,為了私慾,而害萬物。

所以,天道,不積,不爭,而利天下。人道,有積,有爭,害天下。

9樓:青衫老人

信言者,誠實之言,有物則有。美言者,文飾之言,華而不實。質實之言,不尚其美,上善之人,不事之辨,大智不事博聞,聖人不假積學。

聖人之學,不飾言詞,不資辨博,只在方寸之中,廓然洞然。故能大同與物,其施而不窮。

當前社會誰有資格解讀老子道德經,並作為商業手段?

吉祥如意 民間能解讀道德經的人多的是,民間能懂得道德經的人多的是。如果你與他們不是同路人,他們根本不會對你說之,就是對你說了,你也聽不懂。他們志節高尚,對商業毫不感興趣,就是感興趣,你們也會把他們轟走。因為他們會教你們怎樣虧損,因為學道日損也。 遲程陽 我啊,天下第一。但是聽懂的人少。高,不一定有價...

老子的《道德經》對生命的解讀是 無意義 嗎?

佩爾德 如果無意義的話,老子不還說 無中生有 嘛。對於物質世界來說,一切都無意義。在漫長的宇宙 24小時 人類不過是最後的一秒 在廣闊的宇宙空間,地球也許連一顆塵埃都不夠。但是意義的有無不能相對宇宙而言。宇宙也是由一顆顆星星湊起來的,時間也是一顆顆恆星從誕生到熄滅來丈量的。生命的意義也不應該是同日月...

你怎麼解讀或理解《道德經》?

大老娘們也多情 有經之始,便離道遠矣。佛陀曾言,若立佛教,不立文字。文字是要把人往溝裡帶的。凡事你認為對的東西,你就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說不定你哪天會偶有心得 么妖 道德經中有兩種道天之道和人之道,天之道講的是大自然每時每刻都在不停變化但又有它的規律,人之道講的是我們要遵循天之道,這樣做人做事就會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