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二十八章,如何解讀?

時間 2021-06-05 11:55:28

1樓:不言之教

有無相生,大道無名。

為何大道無名?而不是大道有名?

有無是辯證統一的概念,是「稽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相剋相生,「反者道之動」。但是無是根本,有是例外,可以沒有有。所以大道的基本是無,大道無名。

雌雄、強弱、黑白、榮辱,也都是辯證統一的,相互依存,相互成就。雄、強、黑、榮,是要向雌、弱、白、辱變化的,認識到這些辯證統一的概念,及其「道」的變化規律,認識到世界是辯證的這一客觀規律,就成為有道之人,掌握了世界變化的規律。

有道之人,知道雄、強、黑、榮的價值,但要認識到雌、弱、白、辱的意義和「道」的客觀規律,保持雌、弱、白、辱的自我定位,才能不斷地向雄、強、黑、榮發展,取得進步。復歸於能夠成長壯大的幼年、嬰兒狀態。

認識到天道,認識到周而復始、物極必反的客觀規律,認識到辯證法,就會對事物發展有全面的認識,就能取得勝利,可以帶領人民取得成功,領導人民。

認為自己強大,認為自己弱小,都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態度是認識到強大的價值,恪守弱者的自我認知,不斷地使得自己強大,更加強大。

2樓:道門棄徒

變化,任意擷取一段會是這樣

知其,守其,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此句分為兩大段,前面一段「知...守...為」句型,後面一段總結性的,當然也是點睛的。

知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也有管理的意思,是知州的知;守、守住;為,有居於的意思,也有操作的意思。

雌雄、黑白、榮辱等等暫時理解為陰陽或者矛盾,其與相對應的谿、式、谷有對應關係,但關係不是特別大,在《老子》中類似的對應詞還有很多,例如美醜、大小之類的。那麼雌雄這類詞和美醜、大小這類詞是一樣的嗎?

那麼老子究竟在講什麼?很多人,例如萊布尼茲就思考過乙個問題,為什麼今天的世界是這個樣子的而不是別的樣子的?同樣,一件事為什麼如其所是的那樣發生了?

乙個人,就如你、我為什麼成長為今天的樣子?世間的事究竟是如何變化的?有沒有別樣的可能性?

顯然,是有的。一件事,有未發、已發兩種狀態,未發之時有著多種可能性,發生了就只坍縮為一種現實。就像我看到題主的問題,答還是不答?

怎麼答?反覆思考老子這句話的意象,無論多少句話在肚子裡,可落實為文字的也就只是這一篇文字。可時間就在那,誰也擋不住時間的向前,事,總是在要發生的。

同樣的,人會長大、變老,嬰兒可以有很多潛質,可長大了,只能變成唯一的那乙個人。未發之時便是無極,沒長大的人叫嬰兒,未做成器物的木頭叫朴。可是事情總是要發生,人也要長大,木頭終歸變成家具、器物,守個什麼勁?

復歸個什麼勁?這就要了解事情是如何變化的,以及個體在變化中的位置和角色。

很多人依據一句「反者,道之動」就認為老子把變化看成是往復的或者迴圈的,可別忘了老子還講過「萬物負陰而抱陽」,這一句可是在「道生

一、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萬物」這樣的總綱裡。何為「負陰抱陽」?萬物生長都有個方向,何為萬物?

所有的物。所以在我看來,變化既不是反反覆覆迴圈的,也不是越來越先進的所謂進化的,而是演化的。有大方向,卻不一定是進步的。

那為什麼「反者,道之動」?很簡單,正因為萬事萬物有個大方向,所以任何偏離這個大方向的個別事物或者事物們都要回到這個方向上來。「道」不只是客觀規律,也包含著意志和演化的方向。

個體,無論大小,小到個人、大到族群、國家,不只是生物,任何事物例如山川河流乃至星球都有壽命。為什麼都有壽命?不為什麼,你可曾見過不不死的壽星、不滅的公司、永遠的財富乃至乙個文明、乙個國家、乃至不倒的山脈、不變的河流、不竭的恆星?

一切皆為載體。承載什麼?各有不同。

例如,乙個人就可以看成是萬千基因的載體,這些基因各自不同,鏈結在一起,卻又有著嚴格的「組織架構、規章制度」,幾乎分毫不差的傳承,又驅策著乙個個人去為生存而奮鬥、更以愛的名義為繁衍而不要命。尤其是,這些基因大部分並非人類,而是亙古存在,輾轉於各種生物。基因又承載著什麼?

這個不知道。就像文明,語言文字為其基因,一句句話語、一篇篇文章為其載體,傳承的是文明。

既然是載體,一件事情的孕育未發或者人之初的嬰兒就必然帶著什麼,如果一定要說,乙個嬰兒至少有強大的學習能力、生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與人溝通的合作能力以及惻隱、羞惡、辭讓、是非等等人的特質,以上幾點難道沒有守護的必要嗎?

樸散為器也是如此。一段木頭做成各種器物,但終歸是器,花色、式樣是末,木質是本,它規定了用途、加工方式等等,好的匠人(聖人)不離木的本質,花色、式樣、用途等等都是各官,樸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割,有分離的意思,也有毀壞的意思,形神分離便是毀壞,本是乙個意思。所以君子不器。例如考大學,各科打乙個包在一起,指向的那個總分就是樸、是官長,散為各科為器,大製不割,執著於自己喜歡的某一科便是器,就危險了。

考大學本身在人生中也不過是一器。

既然是守樸,那為什麼老子卻總是要人守在溪、谷、辱這樣的低姿態那?因為人就是那個德行。《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人之道...一句,大家都知道就是《聖經》裡面那個馬太效應。

人作為乙個物種與萬千其他物種並生,競爭之中,人的勝出已經走的很遠了,對其他物種是慘絕人寰的殺戮,接下來就是內鬥,同樣慘烈,而反者道之動。這裡用的是人之道,是,也就意味著本性幾乎無可更改。老子本不想說一句話的,就此出關而去。

一國、一族、乙個團體、乙個個人莫不如此,除非新的文明出現。

常德不離、常德不忒、常德乃足。為什麼是德而不是道?因為此處已經是在講萬事萬物的生髮了,道為隱、德為顯,事物的生髮是以德為核心的。

德與道相比相對碎片些,因此,對於個體,何為常德?何處為峰?何處為谷?

乙個個體的人,他的時空邊界在哪?

3樓:遲程陽

【反撲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注:【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雄者,反道者也,強者也。大道柔弱,所以要守在柔弱的這雌上。

我們能柔弱,就像天下的溪水,上善若水,那麼常德不離呀,就能復歸於嬰兒般的柔弱。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白者,突出於道,所以要歸於大道之黑,大道之冥冥也。歸於大道冥冥,此天下式,能常在道冥冥,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之虛無大道也。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榮者,萬物榮發之時,沒有辱那有榮呀?所以,要處下之辱,這是天下的谷,那麼常德能足,復歸於大道之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大道這個樸,散開即可成器,即可生萬物,成萬物,聖人若用之,可有可長也,所以大製不割,所謂大製即是大道。

本文從三個方面描述了合道之法,一,若水柔弱。水性可易,不執,萬物可同。二,在道冥冥無知,萬物可來往於道。三,若谷虛無,萬物可居。.

1柔弱,道之為。2冥冥,道之體。3谷,道之性。

4樓:無名氏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演:知其雄,守其雌。

雄者,陽也,上也,活也。

雌者,陰也,下也,死也。

知陽守陰,知上守下,知活守死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溪者,處下也,滋養萬物不求報也。

二者合而為:

恆德不離:德常守

復歸於嬰兒:道常存

其質乃陰生陽也。

5樓:烹治國

豀,指的就是流水的谷,與後文中「谷」指的是同一物,因需要形成排列,所以用另一種稱呼。

而雄雌之別,在於上下,雌鳥造字本義,為交配時居下的鳥,因此,守其雌,在此處指的是守下。

前文提到過,谷因為地勢較低,才能收集泉水,因此守雌而為天下豀。

貼上我解讀的第二十八章:

烹治國:一家之言:解老第二十八章

溪、谷的具體解讀:

烹治國:一家之言:解老第四章

烹治國:一家之言:解老第六章

6樓:豐明道

相對而言,任何事物都有其強大和軟弱的一面,所以不應以強大而自豪,並以此為天下蒼生著想。有為天下蒼生著想的善行,天必佑之這就是最大的德,只有把自己當成乙個懵懂的嬰兒才可能會無限成長。

7樓:fact

翻譯:深知雄強,卻安于雌柔,作為天下所遵循的蹊徑。作為天下所遵循的蹊徑,常德就不會離失,而回到嬰兒的狀態。

深知明亮,卻安于闇昧,作為天下的川谷,常德才可以充足,而回到真樸的狀態。真樸的道分散成萬物,有道的人沿用,則為百官之首,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理解:知雄守雌,這是老子一貫的主張。老子不僅"守雌"而且"知雄",守雌意為持靜、處後、守柔的意思。

同時也含有內收、凝斂、含藏之意。老子說: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8樓:饕餮有悔

《道德經》中,陰、陽,生、殺,雄、雌,黑、白,柔弱、剛強,靜、躁,都是在說萬事萬物的辯證統一的兩個方面。

日中則昃,太陽到了最高點,必然會開始下落,萬事萬物也是這個道理。

知道了上面,「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就好理解了——對待萬事萬物,要知道它們的辯證統一的道理,知其「殺」,守其「生」,那就能讓萬事萬物生生不息。

天下溪和「穀神」同意,為萬物造化之源泉。

「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為天下溪,抱道不離,那麼天下的百姓就會自給自足、自得其樂、淳樸自然且生機勃勃。

9樓:Acebase

知其雄,守其雌,(雌)為天下溪。守其雌(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黑)為天下式。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類似強),守其辱(類似弱),(辱)為天下谷。守其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嬰兒、無極、樸,都是形容「守」;雄、白、榮形容「知」。

(道者)樸散則為器,器,古人以器比喻乙個人的社會才幹,《論語》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何器?」「瑚璉也」。

乙個人可以有很多才幹(器),道者更應該如此,比如打仗的才幹,就是「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聖人用之,聖人用道者之器(這些社會才幹),則為官長,為各部門的官長;故大制不割,大製,聖人的制度,不割,聖人既重視修行,也重視社會才幹,二者並重,故曰不割。

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的主旨是什麼?

飛公升大道 雄為陽,雌為陰,陽生於陰,所以此一章講究修道的人,應當常常入靜生陽氣,靜極生動,水為黑色,金為白色,入定到一定程度則玄關竅開水中金生,此為活子時採取真陽之氣於坎宮,然後在坎離交媾,先天一氣生,所以叫知白守黑。復歸於無極是指結成金丹之後,鍊神還虛的功夫,文章中以後的內容都是大周天10月懷胎...

道德經第二章如何解讀

覺海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天下皆知美之所以為美,惡就停止了 天下皆知善之所以為善,不善就停止了。之為 句式有深味,請多造幾個句子,或可體會出其涵義,應當包括事物的形成原因 結構 方法與過程。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專心於有無互相產生...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如何解讀

一牧 第一句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悟性極高的人聽聞老師講解真理後,會努力鑽研掌握真理並且按照它的規律做事情。第二句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悟性一般的人聽聞老師講解真理後,會半信半疑。第三句 下士聞道,大笑之。悟性低劣的人聽聞老師講解真理後,會大聲嘲笑這是胡扯。第四句 不 弗 笑不足以為道。不被人嘲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