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三國志迷看不起三國演義?

時間 2021-05-06 04:15:48

1樓:李靖巖

有什麼區別呢?其實沒什麼區別

有一則筆記,大概是明清交界吧。大兵馬上要過來。兩個人還在掰扯是張飛強還是典韋強,最後誰也沒走了,玉石俱焚。

這個可能是武評的最高境界。

當然我們可以再說個很俗的段子。

說有兩口子。不老實睡覺,非得說三國。老公說赤壁曹操死了八十一萬人,老婆說八十三萬人。爭竟不下,老公不小心踩到孩子。老婆大怒,老公說八十一萬人馬都算了。何在這乙個。

所以這個問題,真的無所謂誰看不起誰。

唯一只在於,如果你信了。你自己要負責啊。

你把自己的孩子踩死,真的怨不著任何人

2樓:珂朵莉

和我室友乙個心理,"你居然在玩XX啊,這遊戲又簡單又無聊…………,和我玩的XX簡直不能比"

秀優越很正常,三國志比三國演義更歷史,所以某些人覺得自己看的更高階,殊不知三國演義又不是史書

3樓:劉進軍

看了三國志然後看不起三國演義的主兒也就只是看過一本三國志罷了。可知道老羅看過的書不僅比我們看過的多。甚至比我們知道的都多。

4樓:白楊何蕭蕭

最開始我覺得文史是不分家的

現在發現爭鬥比和諧多。

不可替代,ok?

文人相輕。自古如此。都閒的沒事幹才互相比較我也是閒得無聊回答這個問題

5樓:dreamer

和知乎上與乙個人理論(他說三國裡的人都是小人,三國演義無非權謀算計,三國演義三觀不正。。。),理論到最後他說了一句「讀書人拜的都是孔子。誰拜關羽,江湖人士,常識啊」

我就,徹底無語了,原來我們不在乙個層次,我跟他解釋了一下關公到底是誰拜的就閉嘴了,太能槓了!

6樓:Roose Chow

說明無知至極且還自以為是。《三國演義》對於傳播三國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是這本書才讓更多人了解到了三國,才會對《三國志》產生興趣。說實話,《三國志》寫的很簡潔(對比史記和後漢書),其閱讀性並不高。

兩者不能比較,各有長短。

而且以後要搞清楚別人說的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有幾次看到有人用《三國志》的內容來駁斥別人對於《三國演義》的觀點,我就覺得好笑~我就覺得這種人挺沒意思的,而且以為自己好懂,其實一無所知

7樓:建寧太守霍弋

這是我另乙個問題的回答,這裡也用得上。《三國演義》是我乃至很多人的三國啟蒙讀物,在那裡,我知道了仁義的劉備、無敵的孔明、慫包的司馬懿等等。這是我對三國最初的印象。

後來漸漸知道了《三國志》、《資治通鑑》等正史,自己也慢慢學著去讀。才發現,自己被演義騙了。什麼借東風、什麼空城計全是假的,一時間不免有點失落。

於是,我就開始變得有點厭惡演義,逢人就吹噓自己看過正史、演義是假的云云。

到現在,我發現我自己錯了。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演義這本書,我可能到現在還是個三國小白呢,更別說狠下心去看那些枯燥無味的三國志、資治通鑑。

為什麼三國到現在,熱度依舊很高?其很大一部分也是歸因於三國演義。你想想,為什麼五代十國就比不了三國的熱度呢?都那麼亂,都有那麼多英雄。

演義就像是我們初入道門的初級老師,不能因為我們現在練了幾年功,學到了高階道法,就對初級老師嗤之以鼻。

8樓:阿金大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詩大氣,霸氣,寥寥幾行字從古說到今,好有穿越時空感。

乙個個體放在整個人來歷史來說,那就是一粒灰塵,太渺小。

凡是能能被我們記住的,能被我們說叨的那都是人物。

總有人跟我說,如果我能穿越回古代,我將如何如何牛X。

我說你真能穿越的話,你就是死人堆裡的那個大頭兵。

你現在在社會中是什麼角色,那麼你穿越回去就是什麼角色,甚至還不如現在。

不服?那麼給你個機會穿越到三國讓你做賈詡。

你該如何面對李傕和郭汜之間的矛盾?

你該如何應對張繡對曹操的追擊?

你勸張繡投降曹操,見到曹操說什麼能不至於太尷尬?

你該如何正確的給曹操出謀劃策?

你該如何應對曹氏兄弟的太子之爭?

問題很多,稍有不慎,就會喪命。伴君如伴虎,聽過吧?!

這些得是需要智慧型和策略的,不是隨隨便便說大話就能做到的,

需要的是真才實學和實力。

在三國時期的大拿人物很多,能生存就不容易,還能壽終正寢那就更不容易。

賈詡做到了。

陳壽能把賈詡和荀彧荀攸放在一章裡,可見賈詡是乙個合格的高階別參謀官。

荀彧和荀攸就不必多說了,跟著曹操起家的,可以說是曹家班的首席智囊團。

但是荀攸在討伐孫權的途中死去。

荀彧呢?最後咋死的,說法很多,現在還是個迷,總之是說了不該說的話,令曹操很生氣。

只有賈詡圓滿地結束了一生,諡號「肅候」

賈詡為人低調,能夾起尾巴做人。

因為他知道自己非曹氏嫡系出身,半路而來,隨便找個理由自己就被咔嚓。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俱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摘自三國志)/

乙個人有了實力高調很容易,能做到低調真的很難,這需要智慧型和修養。

賈詡是人性大師,他知道如何做才能保全自己。

如果換做你能做到嗎?

不能!!

包括我在內。

9樓:Eden Wang

很想對那些(偽)三國志迷說:我知道關羽沒有斬過華雄,我知道三英沒戰過呂布,我知道沒有過五關斬六將,我也知道空城計不是諸葛亮的主意,就像我知道世界上根本沒有聖誕老人和白雪公主。三國演義給予的不是歷史教育啊,是每個中國男人心中的浪漫和熱血啊

10樓:宋劭

五十步笑百步的關係罷了。下面是一段宋人對《三國志》的史評:

上自司馬遷《史記》,下至《五代史》,其間數千百年,正統偏霸與夫僭竊亂賊,甚微至弱之國,外至蠻夷戎狄之邦,史家未有不書其國號者,而《三國志》獨不然。劉備父子相繼四十餘年,始終號漢,未嘗一稱蜀;其稱蜀,俗流之語耳。陳壽黜其正號,從其俗稱,循魏晉之私意,廢史家之公法。

用意如此,則其所書善惡褒貶予奪,尚可信乎!魏晉之世,稱備為蜀,猶五代稱李璟為吳,稱劉崇為晉矣。今《五代史》作南唐、東漢世家,未嘗以吳、晉稱之,獨陳壽如此,初無義例。

直徇好噁耳。往時歐陽文忠公作《五代史》,王荊公曰:「五代之事無足採者,此何足煩公?

三國可喜事甚多,悉為陳壽所壞。可更為之。公然其言,竟不暇作也,惜哉!」

11樓:惺忪

但凡是看不起三國演義的三國志迷,無一例外,壓根就沒翻過三國志全部都是人云亦云以謠傳謠盲目跟風

以顯得自己與眾不同自以為很酷

真能耐下心來閱讀過史書的人絕不會這般囂張

12樓:黑魔術騎士

因為這幫人就像六小齡童一樣拿西遊記懟大話西遊的感覺。

明明也沒說那是正史啊,他們卻要槓這不是讀沒讀過的問題而是在某種毫無意義的層面上找優越感

13樓:sbxnzxydzfb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完全就是兩個事物,讀《三國志》不會看不起《三國演義》,從文學角度看,《三國演義》是一部恢弘巨著,能夠將三國時期那麼多複雜關係巧妙地編織起來,形成乙個完整的故事,這本身就是一件偉大的成就。對於諸葛亮、法正等人的理解,我覺得「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最好的解釋,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就我來說,就我讀完《三國志》後的認知和理解,諸葛亮更多的是乙個政治家、戰略家,而非軍事家,在蜀漢時期,更多的是在治國方面體現出其強大的政治能力。

法正呢,更多是個「聰明」的投機分子,他看穿了劉備的野心和潛力,一樣認識到了「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曹耳」,並且順勢而行,送益州、謀漢中。根據我的淺薄認知,法正和諸葛亮完全不是一類人,諸葛亮與荀彧一樣,志向是復興漢室,法正可能更多與曹操晚期的謀士類似,誰當皇帝無所謂,只要最終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然,以上只是個人根據僅有的文字記載所做的推測,實際怎麼樣,已經「滾滾長江東逝水」,全被「浪花淘盡」了。

14樓:溪午不聞鐘

網路上就是有這樣一些人吶,他們在現實裡找不到成功的感覺,也不敢面對現實,與現實搏鬥;也沒有耐心,在現實中一步步努力成功。偏偏又喜歡幻想自己的權威至高無上,成就舉世無雙。偶然間看到乙個似是而非,驚世駭俗的理論馬上如獲至寶,拿著去攻擊隨便什麼人什麼事,在別人不明覺厲之驚訝中,在沒讀過書的人的崇拜中,尋找到一絲滿足的快感。

這樣子真是可笑至極。

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只有努力才能實現夢想,想讓別人認可就要做出讓別人信服的事。這些道理都被說爛了,不相信的人卻總不缺。

劉禹錫怎麼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真讀了許多書的人,是不喜歡和不學無術的人廢話的,在他們身上尋找優越感那更是無從談起。乙個啥也不懂的人,跟他說再多歷史文學,他也只有一句,你真厲害。

這沒什麼意思。要想展示自己的文化修養,還得找真懂的人來。

15樓:champion

三國演義尊劉抑曹,承認劉漢是正統。

而三國志相反,對曹魏有迴護,溢美之詞。西晉是代魏而建的,所以以曹魏為正統。二者在正統上有矛盾。

16樓:

這一本史書還能有迷?佛了。

看不起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招他了?

多好的書啊。

再說了,乙個是正史,乙個文學。

文學源於歷史。有藝術加工。

那麼肯定不會看不起演義的歷史部分。

那就是藝術加工部分。

是覺得不符合真實歷史所以看不起?

還是看不起作者的文學素養?精神內涵?

後兩者應該是不會的,因為這種東西文學肯定是強於正史。

所以這些人就是因為演義不符合歷史,所以看不起演義。

演義要是通篇講歷史,那我直接看史書好不好?

所以這種看不起,完全是因為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也就是完全不懂。

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

一笑置之,不與愚者多爭辯。

要是呼籲大家看三國讀正史,是完全可以的。

三國演義本就不是歷史書。避免露怯與尷尬。

讀史是必須的。

但是不會看不起三國演義。也不敢看不起三國演義。反正我是寫不出來這樣的。

17樓:劉義隆

各位,實際上我們所讀的三國志是非常偏頗的並不足以使大家客觀地了解歷史,而以此為基礎寫作的三國演義,自然也是不值一提。

為了使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三國史,深井冰出版社最新出版了修訂版的《三國志》一書,供大家學習。

儘管此書為限量發售,但是本人還是有幸入手了一本進行研讀,才發現如今實際上絕大多數知乎三國史大v的觀點都是不準確的,而像我一樣有幸拜讀了修訂版《三國志》的同仁反而被視為異類,

著實可悲。

修訂版《三國志》,蜀書本紀第一,《昭烈紀》載:

昭烈皇帝諱備,字玄德,涿郡人也。前漢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

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

其製《自敘》云爾,時人未可詳其本末也。

又載:章武三年,帝疾篤,自知不豫,乃詔丞相諸葛亮覲見,並敕尚書令李嚴陰置三百刀斧手於殿下,使亮有異志,當即誅之。

從第一段中「未可詳其本末」可以看出,實際上劉備並非漢室宗親,第二段更不必說了。而這些都是那些大v所反對的。

魏書:本紀第一:武帝

本紀第二:文帝、明帝

本紀第三:諸少帝

列傳第一:后妃

列傳第二:武諸王

列傳第三:文諸王、明諸王

列傳第四:郭嘉

列傳第五:荀彧、荀攸

列傳第六:二張樂於徐

列傳第七:夏侯惇、夏侯淵、曹仁

列傳第八:曹真、曹休

列傳第九:程昱、賈詡、毛玠、崔琰

不寫了,不寫了,編不下去了,狗頭保命要緊

友軍別開槍!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哪些區別?

wim 這是個典型的能體現民族性格的兩本書,普通中中國人就喜歡虛頭巴腦的東西,對虛構的歷史品的津津有味,對巨集大複雜嚴肅的東西充耳不聞。所以網路文學就很好呀,虛的根都沒有一看就是虛的,不會有人傻到把那些東西聯絡到實際。可是看三國演義的人80 傻不拉幾的聯絡故事看實際 Tainemer 乙個假裡面摻了...

三國演義或三國志中非武將型人物的武力如何評定?

東漢時期的士人還不是現在所說的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書呆子,三國志中 好任俠 好擊劍 善騎射 之類的記載比比皆是 曹總一家也算是代表吧 曹操孫盛異同雜語云 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 乃舞手戟于庭,踰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魏書曰 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劍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 其不叛...

如果《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讀到《三國演義》會有什麼感想?

裴注三國志全譯 如果陳壽看到了 三國演義 會憤然上奏朝廷查封此書,因為此書純屬胡編亂造張冠李戴唯漢是親,廣泛流傳必定會歪曲事實混淆視聽影響政治,請求朝廷緊急下詔查封入庫,由臣陳壽親自鎮守,不讓此書外傳。總體來說陳壽可能從此一邊修三國志一邊看三國演義,從而使三國志一書更豐富多彩,而後世裴松之補注時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