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什麼是物質?

時間 2021-05-06 03:17:48

1樓:ZealReal

如何理解哲辯證唯物論說的物質?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被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分解一下,把定語修飾語去掉:物質是客觀實在

客觀實在是什麼東西呢?我們加乙個字:客觀實在性。客觀實在性,加上這個「性」字告訴我們:物質具備客觀實在性

什麼叫客觀呢?客觀就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願意不願意都得存在,只要是有客觀實在性質的,就叫物質。

比如我們找東西,怎麼找著?記得就放這了,怎麼就找不著了?物質是不滅,他肯定在某個地方。

我們恨透這個人了,腦子裡已經殺死他上百次了,他死了嗎?沒死,他還好好的存在著。後來他終於死了,他真的消失了嗎?

說永遠不會消失,那就是唯心主義了,而是他的存在方式發生變化了,原先巨集觀變成微觀,腐爛了。

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2、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唯一特性是什麼?特性是特點,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特徵。說那個Zeal Real 我認識,世界上有那麼多Zeal Real ,你說哪個Zeal Real 呢?

就是很帥的那個,但很帥的多了;他平頭瓜子臉丹鳳眼紅唇明眸皓齒,還不夠,眉眼上有道帥疤,這就是唯一特性。

根本屬性是具有決定性的性質。就是說沒有運動,物質就不存在,所以叫根本屬性。所以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也就是說沒有人類之前,就已經有物質了。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很經典的一句話,一句三連: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2樓:形神邏輯

哲學根源性定義:物質是密度的體現。物質是四時性之一。其他三種分別為:事情、精神、現實。

因為這個物質的定義是直接用上層概念質空時三要素作出的,所以稱之為『哲學根源性定義』(根義)。如果是用同層概念作出的,則叫『關聯性定義』(聯義),如果是用下層概念作出的,則叫『內涵性定義』(涵義),『事情S是時段內物變』就是(聯義),因為事和物是同層概念。『現實a是實時的物事』就是(涵義),因為現實涵蓋了物和事。

同種物質的密度相同,不隨物體質量、體積的變化而改變;不同種物質的密度是不同的。

例如,化學元素週期表就是以原子量即密度比值來區分不同種類現實物的具體科學理論表述。其實在精神物中,結論也是一樣的。例如文字元號中A和B兩個精神物的區別,它們的筆畫結構或畫素的密度比值也是不同的。

人之所以能夠『摸到、看到、嗅到、聽到、舔到、意會到』不同種類的物質,原因就在於它們都有由體積和位置體現出來的不同的密度值。否則人就不可能感覺到物質的存在並區別出不同種類的物質。而且即便沒有了包括人在內的生物能夠去感知它,這物質仍然是存在的。

中國古人所說的『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輕/上/浮/天與重/下/凝/地的密度比較】也暗含了上述關於物質的根源性定義。

這『密度比較』也譬如西方聖經中上帝的創世咒語,按不同的比較物件『造出(界別)』了萬物。

第一天,上帝對無邊的黑暗十分不滿,就輕輕一揮手,說:「要有光」,於是世間就有了光。上帝稱「亮光」為「晝」,稱「黑暗」為「夜」。

亮光隱去,黑暗重臨,從此,世間就有了晝與夜的交替。【黑暗與亮光的交替比較】

第二天,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

事就這樣成了。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上汽與下水的比較】

第三天,上帝看到陸地上混沌不分,心中不悅,就說:「水應聚集在一起,使旱地顯露。」於是,水便匯聚起來,旱地顯露出來。

上帝稱旱地為「陸」,稱聚水的地方為「海洋」。【水域與陸地的比較】

第四天,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管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普照全地。」於是上帝造就了兩個光體,給它們分工,讓大的那個管理晝,小的那個管理夜。

上帝又造就了無數的星斗。把它們嵌列在天幕之中。【天體光度與大小的比較】

第五天,上帝說:「水中要有眾多的魚,天空中要有無數的鳥。」於是,世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魚和飛鳥。

魚自由自在地暢遊在水中,鳥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上帝又說:「地上要有各種動物。

」於是,大地上出現了各種野獸和昆蟲,野獸在地上奔跑自如,昆蟲飛舞在花草中【死寂的水天地與活動的魚鳥獸蟲的比較】

第六天,上帝看到Sunny明媚,大地遼闊,世間一片奼紫嫣紅,獸跳蟲躍,魚游鳥鳴,十分滿意,於是說:「我要照我樣式造人,讓他管理地上的萬物和走獸。」上帝用泥捏成乙個泥人,朝泥人吹了一口仙氣,於是,人便在上帝的手裡誕生了。

【人與非人的比較】

臨江仙·變化因果

質量能分分不盡,全因宇宙無窮。時時處處沒純空。塵埃無限細,永動為填充。

無限可分無限級,趨均級級難容。清晰物體現重重。級差無限制,密比界蒼穹。

人類必須通過『密度比較』來區分認識萬物正是聖經『創世』故事的真義所在。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中,通常把『現實物』這個時態誤認為是『物質』這種時性;在某些哲學學理論中,甚至把『物質』等同於『客觀存在』。殊不知『客觀存在』其實包含了四種時態:現實物、精神物、現實事、精神事。

這四種時態合稱為『現象』,就是說『現象才等同於客觀存在』。

3樓:橙歌

唯物主義包括物質,唯心主義包括意識

唯物主義可以分為三大類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大概是水、土、氣等具體的物質形態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具體檢視高二政治《生活與哲學》

4樓:南有喬木

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有,即感官經驗可感知的實在,而此實在,並不能用具體語言概括。同樣,物質可認定為感官經驗到的但人不可脫離其中的確確實實在者。

5樓:Liang

哲學上,真正的物是不能用概念完整描述的,而只能用代詞稱謂,如「這」、「那」。我們可以談論的,只有物質現象,而物質現象的基礎則是某物存在於此的假想。也就是說,某物的存在是通過推論而得到的

其實,題主已經在他的問題中不自覺地說明了這一點,他說「物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東西」,即他是通過視覺和觸覺推知物質。

因此,物質是一種現象。一片物質的定義,就是已被感知的各個殊相,連同未被感知到的有相互關係的其他殊相,所構成的殊相集合。這些殊相各不相同,之所以可以置於同一集合中,是因為它們在某一限度內的相似性,或是說在某種程度上對它們差異性的忽略

因此,當我們說:「這是乙個蘋果」時,符合哲學邏輯的解釋是:我們通過各種感知和推理,將一些相似的殊相綜合在一起,在知性中構造出了「蘋果」這一現象;而不是相反的,那裡先有了乙個蘋果,我恰好看見了它。

6樓:少年

物質是標誌著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也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並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東西,比如說鳥,你讓鳥消失,他不會消失,所以他就具有了客觀性,而我說鳥,鳥的形狀就可以在你的腦海裡出現,這就叫反映,所以他就有了實在性的特點,所以鳥就是物質了

反物質是哲學上的物質嗎?

劉水清 科學思維有乙個理性認識方法叫意式。用中中國人的話講,就是臆測。其實,從本質上講它跟通式是一樣的。或者可以說它是通式的乙個特例。它的特殊點就是離開了認識物件去沒想。奇怪的是,原子概念在道爾頓之前並非是科學概念,但是,它卻起源於古希臘人對事物本源存在的臆測。概念論有三個認識環節,因此,不怕有什麼...

什麼是物質,物理學上的物質,和哲學上的物質,不同時代歷史學家對物質的理解?

陳平 歷史學家對歷史有見解,談不上對物質有見解,因為他們只是歷史學家。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可感的表象世界中,按照某種潛在的形式法則而構成的,能被我們心靈感知到的,並被理解和還原的一切質料的總和。這個定義你們在其它教科書是看不到的。按照這個定義,精神是不屬於物質範疇的而是在物質之上的,因為它支配著物質。...

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是抽象的 而客觀實在性是乙個具體的概念 那麼怎麼能說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呢?

夏深 哲學中的物質雖然是乙個抽象概念,但卻是以諸多具體存在形式表現自我的。物質概念是從無限的具體事物抽象出來的共同本質,我們無法直接經驗到物質,但能經驗到物質的具體存在形式。具體事物是客觀實在的毋庸置疑,因為我們可以直接感受的到。那麼我們無法直接感受得到的物質概念是否也是客觀實在性呢?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