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能寫出易經 道德經 論語等這般智慧型之書

時間 2021-05-06 01:25:00

1樓:易經科普

我比較喜歡《易經》,這個問題我只會三分之一,最多得30分。

古人為什麼能寫出來易經,是因為《易經》不是乙個人寫的,它是各個時代最有智慧型的那幫人寫出來的,其中就包括孔子。易經是中國集體智慧型的結晶。

《易經》的起源

圖易經的起源及學派

關於《易經》的起源,主流的說法是「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圖三聖上古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了先天八卦,八卦最初是用來卜筮的。那個時候還沒有文字,人們就結繩記事,繪圖傳法,不斷的累積、總結和驗證。

中古殷商時期,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出了後天八卦,進而推演出六十四卦。那時候已經有了文字,開始有了卜筮記錄。

近古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及後人為《周易》作《傳》,相當給《周易》寫說明書,最終形成了流傳至今的《周易》。

《易經》確切的說還包括《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連山易》和《歸藏易》已失傳,《周易》是在《連山》、《歸藏》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因此現在大家看到的《易經》其實就是《周易》了。

後來研究《易經》的人越來越多,各家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加上大家都想寫書立說,宗派分立繁雜,逐漸形成了「兩派六宗」。「兩派」即「象數派」和「義理派」。

他們都不滿足於《易傳》提出的體例,企圖有所補充。這也是《易經》這部典籍在經學史上注疏最多的主要原因。

當然,現代人也能寫出智慧型之書。

2樓:狗子

聖人之出言也,時勢也。時之不與,言之不存;勢之不與,言獲其罪。非得時得勢乃得言,故言以由衷。

昔,在茹毛飲血時代,有沒有真知灼見?

3樓:德廣

1.吃最後一口飯才會覺得飽,我們為什麼不只吃最後那一口飯?

2.山東濟南黃河邊舀一碗水,能說這碗水出自濟南嗎?

3.老子《道德經》裡的字我們為什麼都認識。

4樓:李二

所以《道德經》這書好嗎?

好但是真的有特別大的智慧型嗎?

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最要緊的事情就在於你怎麼去解讀他。

但是如果非得把知識,智慧型,技術還要其他的東西對立起來,或者說現代的人有知識沒有智慧型,那就純粹是歪嘴和尚念經了。

多虧了現在已經不是西元前221年,那個時候題主問這個問題是要被推出去砍掉腦袋的。。。

始皇帝怹老人家說的好~~~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誰說古代人就一定要比現代人或者說,要比之後的人聰明了。

如果你看過乙個特別好玩的科幻電影,就應該有乙個認識,就是人的認識不會超脫於時代的限制,或者說,他是會被社會的物理資源限制的,比如。。。你讓乙個洞穴人來想象現在人的生活,那麼,你打死他,他也不會想象到,人是可以玩VR裝置的。

沒錯,我說的就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這個時候,就會有人來說。。。

你這不就是個電影嗎,這又不是科學理論。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是些老生常談了,顧頡剛就曾經有過類似的論述。

老子是周朝的國家圖書館管理員,所以他的政治需求是回到周朝統治時期的社會組織結構。

周朝是奴隸制的游牧國家,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裡會有類似於「「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論述。

所以你以為是智慧型就是智慧型了嗎?

老子。。。還是會說出和他身份相符的話來的。

對不起,剛才是另外乙個李姓工作人員走錯了片場。

其實所謂的騎牛過函谷,從某種角度上講,是政治理想破滅後的出走和逃離,因為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程中,重返XX社會的政治理想是不太可以實現的。

同理可證,孔子為啥要周遊六國,還不是克己復禮,回覆周朝禮制(原始社會與奴隸制度混雜)的政治理想過於理想化了。

那麼這個時候有人會說,你看,我們現在這麼多人都在講《道德經》,都在講《論語》,他們不就是覺得這些書裡蘊藏著巨大的智慧型,所以才這麼幹的嗎?

我剛進入社會的時候,勢單力孤,我娘跟我說——娃啊,你要是想立個大旗出來,就得扯個虎皮。或者說,你要是覺得狗肉賣不出去,掛上羊頭就好了嘛?

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你來個人,兜售一些奇奇怪怪的成功學理論,要是說理財的,你就得說「你看我在講的,是巴菲特的理論,我這個叫價值投資」;要是說點其他的,你就得說「你看,我說的都是傳承了幾千年的」。。。。

那這個時候,有的人還是會嘴硬,說。。。你看!

這麼說吧,原來有個人叫做韓非,他是南韓的公子

有一天,他覺得自己的國家比較慘,夾在魏國和秦國之間,容易出現問題。。。

於是他就找到了自己的同學,當時在做秦國宰相的李斯,說:「哥,我想見你們家大王」

這個時候他就寫了一套書,用來闡述自己的政治思想。

老子這個人呢,雖然政治生涯很不成功,但是。。。從國家圖書館退下來之後,其實算是個著名的文化名人,大家說話都喜歡扯兩句,顯得自己很有文化的樣子。

所以,如果你去觀察《韓非子》的目錄,就會發現,其實他的政治目的很明確,就是初見秦之後要存韓。

那《解老》和《喻老》呢?

就是《道德經》太火了,只要是個文化人,都得看一看,即使李斯和韓非是荀子學派的傳人。

類似於此

所以《道德經》這書好嗎?

好但是真的有特別大的智慧型嗎?

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最要緊的事情就在於你怎麼去解讀他,道德經就那麼點字,他裡面啥意思,還不是得看後人怎麼解讀。

就像傳統的歐式占卜,有的人能從茶葉渣裡看出你馬上就要發財/生病,也沒人說啥是不

5樓:浮丘散人

不是古人能寫出,而是古人中出類拔萃的人能寫出。而且,論語就不說了,《道德經》和《易經》也有可能並不是乙個人寫的,而是集大成。

每個時代都有一撥牛人,他們也都有很高深的見地,有些東西不過是恰巧被前輩表達過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古人不值得我們崇拜。

另外,不能因為前人思考過、解答過,就不去重複思考。需知,人類的追求從來沒有變過,老子稱之為道;遇到的問題也從沒變過,不過是側重不同。同乙個問題,在不同的時代思考,會得到不同的答案。

6樓:曉曉

因為凡人只是卡在物質區因為分別執著

修行人能到達其它區

例如什麼神仙陽神成就結金丹

其實這是光音區的一種光化體

造物主上帝神梵天之類的則是波動區的證量

以其它角度看待人世間的事物

而佛是站在三界六道的角度看待世界

易度門-修證佛法高階版

7樓:營魄

每個時代都有獨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認識體系的高度凝鍊就變成了智慧型。

世界就在那裡,怎麼認識自己,怎麼認識世界,可並沒有乙個固定的標準

8樓:woshishiru

道可道,非常道。越明確,離真理越遠。類似於西方所謂的測不准定律。這也許就是易經或者道德經的魅力吧,他們相比於現代文章更接近於真理。

9樓:名可名非常名

世界從來不缺「天人合一」這種境界的人。

文字被發明出來,有它的用武之地,但必然也有它的侷限性,古人說出來了,後人就不必說了。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當今這個時代是「片面思維」佔據主導,就是說主流思維,讓人看問題偏激。順應大勢很難「天人合一」。

不過物極必反,時代在慢慢轉變,將來「天人合一」的人,必然越來越多。

功成不必在我,擁有這種思維的人,大部分都體悟過「天人合一」的境界。

經典是不變的,但對經典的解釋必須「順天應人」符合當前的時代,引導當代人「整全看問題」,才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意義。

10樓:衍舟

首回答扯了一點,我覺得總結不到位。

我的體悟是,聖人之言在於藏。

你是什麼樣子就能找到對應的體悟——當然,既說了你,那麼就說你是乙個有著螺旋上公升意願的人。其他的都是個人的事情,界限規定了你不可能也基本沒有理由插手其他人的業,那麼自己幹自己的事就得了,道的事,和術的事總歸差別太多。聖人談道,自然精煉到極致,留白才是最美的地方,人交流,語言掉了幾分真,理解又失了幾分,總歸是個人感受的事,今天渾渾噩噩一天,明天總歸有清靈的時候吧,清靈的時候感受好的東西也就更好了。

11樓:食人魚

語言學上有這樣乙個觀點:

內涵越簡約,外延越豐富。

乙個詞越包容萬物,那麼精確講述其中內容就越繁複。

「動物」一詞可以包容雞鴨魚肉猴雞貓狗,但是想精確指出具體的豬[豬頭],就需要更多詞去框定。

乙個詞包含的資訊量越大,解釋這個詞所需要的補充資訊越多。

道德五千言,解讀十萬字。

乙個「仁」、乙個「道」可以說清儒道兩家精髓。但是想說清仁和道,就需要無數種解讀闡述來展開。

我可以說天下之道在於「shi」,這是頂級的智慧型。

但是如何解讀「shi」,就需要很多人來捧臭腳了。

《易經》很智慧型,包容萬物。

基本就意味著它很難精確指稱、說明任何乙個具體事物。

12樓:轟炸女王你啊鈺姐

這條問題好像是在說古人比現代人聰明多了。

不過確實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潛入事實,以事實論證,才能寫出真實的經典文獻來。

為什麼現代的文學作品,都會被老一輩資深文學者批評?問題就是因為作寫者脫離了事實依據,只靠自己想象中的智慧型文聰思路去構想創作為背景,寫出的文章與詩詞類的作品,必然是缺少了豐富的內容實感了。因此,寫作的最基本條件,就是以事實為依據,才能創構出優秀的作品來。

可惜,我沒有這樣的才能,始終是在學習進取求知中,寫不出優秀的作品來。這就是自己的無耐和困擾著。永遠也不能自拔!

感恩條頭台平賜予的機會,才能有求知的慾望的實現。

13樓:戍成

古人敬天畏地,知道怕什麼。知道天地是值得敬畏的,才能忠實地反映客觀世界的本來面貌,才能寫出真正智慧型之書。今人不知警畏,只知「以敢挑戰天下」,無天地之公,而逐已之私,焉能體現出智慧型來。

古人誠不欺我!

14樓:

說個大逆不道的話。

寫出易經道德經論語這般智慧型之書的先賢們,以及被這些智慧型之書教化著的文明。

被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思想所教化所影響的文明在兩千年之後,吊著打。

在各方面全線落後於西方。

所以我大膽的猜測:

畢竟,《幾何原本》和《論語》的差距差不多就是大學生和小學生的差距了。

15樓:化性起偽的火山

那時的知識分子在探索,在反思,在疑問,自然能湧現出先賢智慧型。當下,在搜尋在刷在看在被帶節奏,在呼叫壓力太大,自然少了智慧型。

16樓:一條哈巴狗

為什麼流傳下來必然有它的原因,你要知道從那時到這時可不僅就這三本,可以說多如牛毛,為什麼就這幾本流傳下來呢?我想第一點就是要符合統治者的需求,在乙個就是能說服大眾,如果沒有這兩層的基本那麼不是被統治者毀滅就是在民間得不到興旺。

如你所說為什麼這麼智慧型,那就是各人從中能汲取到的知識與現實的融合程度了,融合度高而且能利於統治階級那麼它就能生存,反之就只能消失了,例如那些永遠人為消失的書籍,我不認為它們沒有智慧型,只是那種智慧型有可能不利於人類社會。

我想大概是先有書籍的出名才會讓三位大家而出名吧,並不是書在他們的光壞下而出名。

現代人還能寫出類似《道德經》這樣言簡意賅而厚度無限的作品嗎?(可以供後人無限研究挖掘的)

臥看游絲 不能,因為現在已經是乙個後英雄時代,或者說是乙個精英分布比較廣泛而又各有專精的時代,沒有乙個人能包打天下,就算有,大家也不信。古代的書非常非常少,當時寫作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而流傳是一件更加困難的事,知識分子的群體相對今天來說也要小很多,所以會有一兩件作品得到數代,甚至數十代最精英的人的...

你從《易經》或《道德經》悟出哪些人生智慧型?

弘易顧問 迴圈。愚者,碰壁是迴圈的。怒者,衝突是迴圈的。無恆者,事不成是迴圈的。上進者,精進是迴圈的。人的無數小念頭構成習性,無數的小習性,又構成乙個個小迴圈和侷限性。而命運就是這些小迴圈的總和。修行的目的就在於打破這些迴圈,用量變導致質變。 陳黎安 周易 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悟出6條智慧型。1.窮...

為什麼看完道德經想打人??

因為看不懂所以恐懼,因為恐懼所以直接定義成 狗P玩意兒 因為定義了所以生氣 因為生氣所以想打人 告訴自己 我沒有義務和能力懂所有的事,現在不懂以後會懂 就行了 先生別胡說 是的。道德經第一次看完都想打人,以為原來世界的本源竟然是這樣的。道德經第二次看完不說話,覺得在這個世界上說任何話都是多餘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