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孟子性善論?

時間 2021-05-29 23:47:19

1樓:小魚兒

孟子是人性善論最堅定的擁護者之一。他對於人性本善有著一種近乎於狂熱的自信。北宋經學家孫奭這樣評價孟子所處的時代:

「自昔仲尼既歿,戰國初興,異端並作,儀、衍肆其詭辯,楊、墨飾其淫辭……洚水懷山、時盡昏墊……」我們且不論儀衍,楊墨是否為異端,只說孟子在這樣紛亂的時代之中,沒有絲毫畏懼與猶豫,憑著無與倫比的自信與浩然之氣奮勇而出,振臂高呼:「人性本善!」這是怎樣令人振奮的精神啊!

難怪林語堂說孟子的文章裡充斥著一種「蓬勃蔥鬱」之氣,「於年輕人淬礪功夫,最為有益」。沒有人比孟子更加堅信性善論了。我讀《孟子》,從第一篇「王何必曰利」的睿智,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雄辯,再到「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的篤定,又到「牛山之木嘗美矣……旦旦而伐之」的絕妙譬喻……每一篇文章都能使我歡呼雀躍,每一篇文章都能夠使我心中狂喜!

沒有陳腐的說教,沒有死板的定規,有的只是那天馬行空的奇妙想象,只是那達觀自在、雄辯滔滔的大氣象!沒有人能夠再比孟子自信了,沒有人能再比孟子的文章更充滿著蓬勃蔥鬱的積極能量了!他的每一次雄辯,每一次開口,每乙個動作,似乎都在讓人不得不堅定的相信:

人生來就是本善的!

從古至今如果要選出一本善書,那麼我一定會選《孟子》。《孟子》這一整部書似乎都在講「善」。一開始,是教人向善:

孟子勸誡梁惠王「與民同樂」,勸誡齊宣王「保民而王」,勸誡滕文公「強為善而已矣」……然後是自己談善:「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最後,孟子傲然立於整個中華大地之上,竭盡所有的力氣,用最最自信的聲音向天地萬物慨然宣告:「我們是本自具足的生靈,我們人性本善!

」於是便有了傳唱千古的名句名篇:「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矣」,「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非天之降才耳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

雖然我極其喜愛孟子的言論,但是細細分析,似乎他對於性善過於自信了。孟子將一切人性中的惡都歸結為外部的原因,而非人性本惡。孟子說「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又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前一句用邏輯來分析,既然「非才之罪」,那麼是什麼導致的呢?

不善非才之罪,善便是才的功勞了嗎?為什麼不能說是外在好的環境使性本惡的人向善呢?再看後一句,如果照孟子的說法,既然人性的本質是善的,那麼何必又要「求則得之」,自己本身固有,又何必去「求」呢?

這不正是說明本身沒有,所以才要去「求」嗎?孟子借用「水無有不下」這樣巧妙的譬喻來說善,可是他不知道物理學中還有一種「虹吸」現象。我這樣批判孟子的性善論固然有斷章取義之嫌,但是也足以看出孟子的邏輯並非無懈可擊,相反,可以說還有非常多的漏洞。

雖然我喜愛孟子的樂觀與自信,但是從理性角度出發,我可能還是不能完全認同他的性善論。

孟子性善論對儒家的影響是什麼?

The Minions 孟子性善論成為儒家理論之一。德是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所以仁義禮智信都是德。無論是政治上 教育上 還是工匠上,儒家都受到孟子的性善論的影響。因為天道是德,所以人性本善,所以要推行仁義,所以要愛民如子,而不是防民如賊。所以可以一定程度推行民主。這都是一套理論。這...

孟子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的緣起和內涵是什麼?

雨落沃田 孟子緣起 孟子是接著孔子說的。孔子說人要有仁,但遺留問題是,憑什麼人要追求仁?於是孟子開始回答 因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人的本性來自天,因此人要為仁是因為天生如此,不如此便不是人了。孟子內容 人的本性有四種心,這四種心是善的可能。四種心像四顆種子,人種的好就會長成四顆樹,四棵樹就是道德的四個...

孟子「性善論」,你對人性問題的基本看法有什麼影響?

談笑風生過一年 中國傳統的儒家學說普遍倡導人性善,以亞聖孟子為代表,宣揚至真至簡的人性之說。具體的說法,可見於 孟子 告子上 孟子 公孫丑上 以及 孟子 滕文公上 等。孟子說 惻隱 羞惡 恭敬 是非 之心人皆有之,分別代表著 仁義禮智 我們開玩笑地說,這其中唯獨沒有代表 信 的善德,意味著人們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