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傳統武術的打法多是中距離實打實的拆招且注重擒拿

時間 2021-05-29 22:49:56

1樓:

題主這是南方拳派電影看多了吧?北方拳大多數實戰都是直接格擋的,或者說世界上大部分武術都是重格擋而非擒拿,擒拿一般只作為輔助技巧,你說能夠直接把人打趴為毛非要費力冒風險去玩擒拿這種可使敵人保留戰力的方式呢?

重點就是,擒拿在絕大部分拳術體系中都是輔助技比如南少林衍支的潮汕地區目前保留的南枝拳

其中有招叫鷹手,抓腕抓臂都挺好用,但是依然是輔助技就連你說的詠春,實戰時基本也是擋扳最多

無論是格擋抑或是擒拿,本質上都是為了提供進攻機會,而不是制敵招式

2樓:orchimike

因為你是拿著兵器上的……擒住一邊,往脖子肋骨來一下,你說會什麼結果?

擂台的話,只要都是練過的,一拳把對手打趴下那是小概率事件……

3樓:

這就是你的誤解了,打拳如親嘴,傳武格鬥一定是越打越近,擒拿只能在特定情況下使用,並不會有人上來就擒拿,擒拿首先要擒住才能拿。傳武格鬥很注重開門,也就是開啟對方的門戶,開啟防禦,橋入三關任我打講的就是近身問題,如果你稍微練過就會發現很多老師傅在教授格鬥時都會說一句吃住他,這個吃就是近身大纏大捆

4樓:萊茵橡膠

就像你玩遊戲,兩個刺客懟上肯定是各種走位控制各種操作,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刺客碰到坦克就一頓連招,沒能帶走就趕緊跑路。兩個坦克懟上當然也要操作但是能站的住並且會暴力互毆。

定位決定打法。

5樓:老中醬

拳擊散打那個拳套怎麼擒拿啊?反過來講,問問摔跤柔道的會擒拿嗎,這幫人就會了啊。

中距離?長拳,披掛,通背這幾個都挺遠的啊,近距離最近的就是中國跤,博克了啊。中距離,泰拳還有打內圍呢……

所以,你這瞎總結,下面的也瞎答……

6樓:舊店西嶺

不請自來。

拳擊散打不注重擒拿,這是由規則決定的,所以拳擊散打的拳套就不是分指拳套。而MMA綜合格鬥規則更為開放,就比較注重擒拿了,所以用的是分指拳套。雖然說好拿不如賴打。

但在UFC上,巴柔的出現改變了「好拿不如賴打」的狀況。在現代綜合格鬥擂台上,不會擒拿與反擒拿,基本上很難出好成績。

巴柔為了適應MMA擂台比賽,修改了很多技術,主要用的是大擒拿,而對於容易造成肢體損傷的小擒拿則是捨棄了。

傳統武術是為了適應更為複雜的江湖環境的格鬥技術,規則相對擂台更為開放,甚至可以說是無規則。既然這樣,大擒拿、小擒拿當然沒有規則不允許。在無規則且實力相當的實戰中,踢打摔拿,任何乙個短板都可能導致在對抗中失利。

所以練習時,當然要注重全方位發展。

從傳統武術的拳種來說,也並不是所有拳種都像題主提到的詠春那樣,在不斷的肢體糾纏中完成攻防。實際上北方很多拳種,比如長拳、劈掛、通臂等拳種就比較像拳擊這樣擅長放長擊遠。

不同的拳種,基本上反應了創始人的個人喜好、風格、特點,是相當個性化的拳法。有人喜歡拉開距離遊鬥,有人喜歡貼身纏鬥,有人喜歡摔,有人喜歡踢……等等,所以各個拳種體現了不同的風格和特點。這就像現代格鬥選手,如果他們自創拳法,也會形成跟其風格、特點、喜好一致的拳法。

踢打摔拿,四個基本技法,沒有高低之分。在規則允許時,四個技法都要練習,只是需要根據個人的不同體質、不同喜好要有所取捨,有的需要多練要精通,有的可以少練但要懂得。在傳承時,傳承人卻要把這些技法都傳下來,不定後面的徒子徒孫哪個喜歡什麼呢。

所以在傳統武術教學時,教是必須要教,但適合不適合你,你想不想練,那就在個人了。

7樓:mooncake

因為使用目的不一樣,問主已經注意到,都是拆招再擒拿,「拆招」很多情況下是被動攻擊才發出,就是在你不清楚的情況下被對方侵犯了的反擊,有人說,躲避也可以啊?但是躲避要求接受攻擊的人反應很快才可以,起碼是比拆招要求高。人碰到攻擊最自然的反應是用手保護自己,其次才是躲避攻擊。

所以,傳武,很多招數都是防身術。

這就決定了跟現代擂台比賽不一樣了,擂台比賽是以擊倒對方為主,而且都是鈍擊為主----拳頭,腿,連掌手很少用。

8樓:扇貝君

因為現代搏擊是精活,傳統武術是糙活。

顯然甭管是從業者還是小迷弟,都喜歡中國武術博大精深這個論調,但的確不是這樣。相對於黐手、推手、拆招、對練套路這些訓練模式,現代搏擊愛用的手靶模式顯然更困難、更高明得多。換言之,距離感、節奏感、角度意識是訓練成本和技術難度都更高的「高階技術」。

不然你看,拳擊散打泰拳空手道的練習者裡,低水平群體的對抗、或者高手在低水平對抗裡,有幾個會打複雜的節奏距離變化?還不就是基礎的前後加上輸出重擊。

但凡成拳種、成門派的,肯定都是為了大面積教學,這點上無論徒手還是兵器都是這個理。那個年頭進行大面積教學,為的就是迅速培養初級戰鬥力,不求出高手,只求一群除去能打慫人打死架的流氓。實事求是客觀說,不抱著太多神棍念頭的話,傳統武術形成初級戰鬥力的速度就是快。

我現在這幾個新學生,左右直拳摳了大半個月了,還看不過眼呢,要是教大巴掌早能出去打人了。

訓練質量低下,就去走最簡單的路。距離是千變萬化的,但體碰是死的,對抗中,優先創造身體接觸,然後馬上把會的幾把式掄出去,碰上厲害對手鐵定打不過,但打慫人效率最高。以致於直到很多年以後傳武開始走向上流社會了,比武還是用搭手開始的模式,也是這個道理。

再者言,傳統武術的出現是為了服務毆鬥而非決鬥,這倆差別還是不小。毆鬥中,能控制距離就能逃跑,能跑就盡量不打,必須得打時,身體基本已經要接觸上了。

何為傳武何為現搏很無趣,「我踢襠插眼掏刀你就死了「最無聊,差距在訓練水平上,就別開新戰場來找補,大雀老師曰:訓練才是尊嚴。

9樓:小胖

這個回答,只是我的個人見解。國外的拳擊主要在古代是比賽用的,而且是近現代才出現的,最早的前提是沒有任何的閃躲,單純比拼力量,傳統武術在古代主要作用是看家護院,行軍打仗,要的是殺人,所以經常會遇到一些情況,空手奪刀,短兵器打長兵器,所以,拳法裡要擒拿。原因大概就是如此了。

馬步都扎不穩的傳統武術,還能叫傳統武術麼?

公尺洛 入門先站三年馬步。你是受這句話影響了吧?傳統武術中,扎馬步是很好的鍛鍊身體,鍛鍊下盤肌肉的方法。然而,這並不是武術的全部。你看看太極拳,形意拳。太極拳有讓你站馬步麼?很少,太極拳的入門是混元樁。形意拳的入門也是混元樁。太極拳入門後是纏絲勁的練習,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推薦是單式反覆操練。形意拳則...

傳統武術的技術精華是什麼?

皮卡丘 練根節,軀幹的根節在腰,上肢的根節在肩,下肢的根節在胯,整個身體的根節在五臟,五臟的關鍵在脊柱,根節的根節在心,心身互相影響,身體的五行平衡,心一定平和,比如易怒著肝氣鬱,膽怯著腎氣弱,肝氣舒,筋柔強健,腎氣旺骨節堅實等等 鍛鍊乙個好身體,等修到筋骨強健,身心柔軟,五氣均衡,心氣平和,在談進...

怎麼才能更好的發展傳統武術?

AJPOWER 大的方面不敢多講,知識儲備不足也沒有那個能力。其實站在我的角度上看傳統武術絕對是具有實戰意義的,只不過當下有一定實戰能力的內家拳手大多缺乏對體能,抗擊打的練習,能打不能抗,沒有續航只有爆發,如果能克服這一點應該會對整個大的發展方向有幫助。小的方面還是有一些個人見解 自己把能實戰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