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荀子的地位沒有孟子的地位高?

時間 2021-05-13 03:49:24

1樓:遲飛

建議把荀子踢出去。韓愈說得沒錯,荀子言性惡,大本已失。

儒家體系,如果不是歌頌人性的光輝,它就沒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價值。只有性善論基礎上,才能教育人們去做個君子。這是回歸人性本身。是他們身為人該做的。

如果荀子的性惡論成立,它的邏輯結論就是需要個上帝給人們贖罪。你去教育改造?你不是性惡的?

你的善來自何方?善就不是人性本源,它就只能來自上帝以及類似的終極存在 。這就不是以人為本了,成了以神為本。

而是走西方一神論的道路。

2樓:不知

嚴格地講,是宋以來,荀子的地位沒孟子高。

本人覺得荀子不被重視,主要出於以下幾個方面:1.魏晉以來,學術開始變得浮誇不實,強調個人的才性,然而荀學非常淳厚,不甚華麗。

而孟子不一樣,言辭犀利,思想風格偏於玄虛。很顯然,孟子會越來越合乎魏晉以來儒生的學術胃口。

2.宋明理學是從內聖開出外王,以心性為主的學問,然而荀子之學是內聖外王並舉的學問,為達成這種並舉,荀子在心性論上持性惡論。以性惡論為前提,很難從內聖開出外王。

孟子恰恰是主張性善,很合理學家的胃口。

3、荀學本身的問題,主要是荀子中特別有較濃厚的專治思想(某些可能並非荀子的問題,而是楊倞的誤讀。)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荀學較於孟學更豐富,更嚴謹,可挖掘的思想比較多。也有其長處。

3樓:承馮志

孟子和荀子本來就都屬於子學,宋朝以後荀子超子入經才成為經學。

孟子的地位高,主要是孟子揭示了儒家修行當中的一些問題。荀子則沒有這一層。

4樓:臥牛

孟子地位很高嗎?

兩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兩千年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唯大盜利用鄉愿,唯鄉愿工媚於大盜,二者交相資,而罔不託之於孔。

譚嗣同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了。

儒家從孔子之後有人說是外儒內法,實際上是外孟內荀。孟子得了面子,荀子得了裡子。

荀子才是真正的無冕之王,孟子的面子真的那麼光鮮?全國有多少亞聖廟,有多少孔廟。

理學和荀子才是至親至愛,孟子的傳承是心學才差不多。看看知乎裡問孟子多少,問孔子多少就知道了,我們恰恰欠缺的是孟子的精神。我們的現代化如果需要文藝復興來改造,那也需要這種精神。

5樓:沙羨君

孔子和孟子的地位是高,但他們只是祭壇上空洞的人物罷了,統治者不會真的去用他們的思想統治國家。荀子沒什麼地位,但兩千年來,哪朝哪代不是用荀子開闢出來的道路治國?

我覺得韓非雖然被歸類為法家,但是他的思想,其實很大程度上能代表荀子的思想。歷朝歷代治國,都是遵循韓非勢、術、法的方法治國的。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荀子。

莊子有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而荀子,就是這麼乙個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中中國人的統治,但卻並不享受名聲的聖人。

6樓:

早期荀子的地位似乎不太低於孟子,後來是因為韓愈極力尊孟。

後來就有許多大儒批鬥荀子:

不過再後來,也有很多大儒試圖平反,甚至清代官方也已經開始改觀:

但荀子運氣太差,遇上了近代反清反孔的潮流,於是沒能平反。

7樓:

《周禮》——師,以賢得民。儒,以道得民。宗,以族得民。主,以利得民。吏,以治得民。

孔孟的思想,主要是「師」、「儒」、「宗」。

荀子的思想,比孔孟的範圍更寬,還有「主」與「吏」的思想。

孔孟恥言利輕法治,不合於「宗」「主」爭霸的春秋時代。

荀子膽子大,有「利民」與「治民」的思想,是符合春秋各宗主爭霸的,但這個就突破了孔孟思想。

荀子的學生韓非子,也因承襲老師「主」「吏」的思想並將之發揚光大,而被後世稱為「法家」。

荀子的主要問題在於「性惡觀」,不合儒家主流「性善觀」。但其實,荀子的「性惡觀」講的本應該是「欲惡觀」,而非「性惡觀」。但,性與欲是同一。

性是本;欲是性之動或性之變。性是內,欲是外。甚至仁也是本性之動而生的。

「性善」「性惡」,一字之差,意思就天地之別。乙個是肯定人性,乙個是否定人性。

肯定人性的,是人本社會的主流。

總之,荀子的思想比孔孟寬廣,也更開放。荀子總體上是贊同孔孟的,是尊師重道的。但,荀子,沒仔細區別「性」與「欲」言「性惡」,給後世人本思想開了個壞頭,因此地位不高。

8樓:金石玉貝

戰國到西漢前期是諸子百家思想高速發展的時期,儒家思想在這一時期也經歷了很多改革,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思想沿革簡單概括如下:

孔子:德(√)禮(√)政(×)刑(×)

孟子:德(√)禮(√)政(√)刑(×)

荀子:德(√)禮(√)政(√)刑(√)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

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

聽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禮、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荀子

原本這是乙個進步的過程,孔子認為農業是小人之道,君子只需要修德,孟子的仁政卻提出了深耕易褥的一系列辦法,荀子繼承了孟子的仁政,又引入了墨子的賞罰之道,將刑法與禮法並舉。但是這一切到了董仲舒手裡戛然而止。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大喊:「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即使是對於儒家思想內部,董仲舒也完全無視孟軻的仁政、荀況的刑法這些先進思想。

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引用了孔丘的原話:「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反對政、刑,提倡德、禮。董仲舒提出的三大策略——「承天意」、「明教化」、「正法度」,後兩者正是孔丘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而他自己的創造則是「承天意」,也就是天人感應。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總體是一種「法古」的儒家思想,回到了德教治國的孔丘時代,《漢書·藝文志》的「六藝」包括《論語》,但不包括《孟子》、《荀子》,因為這些後世儒家被法古派認為脫離了孔丘原意、脫離了古代體制,只能和其他百家思想一起列入「諸子」。

所謂的「經學」基本否定了孔子之後的儒家,一夜回到解放前。

《孟子》直到南宋才被認可為經,相當於把原本200年以內就能完成的進步拖延到2023年。《荀子》則一直未被認可。

先秦十四子解讀

9樓:隨便

孟子的學說給君王留下了合法性,而荀子學說稍微深入一下,就否定了君王的合法性,所以,古代是不能推崇荀子的,甚至連繼承人都沒有。

10樓:李克思

為什麼我認為儒家即使經過孟子的「修正」以後依然是一種反動的迂腐理論呢

孟子說什麼「民貴君輕」

首先,這是孟子強詞奪理提出的一種「妥協性」學說,這一類言論在孟子的語句中「佔比」並不大

其次,民「貴不貴」,君「輕不輕」,完全取決於統治者,也就是「君」,叫統治者自己管自己,怎麼可能呢——所以說,這句話完全是一句欺騙

最後,民再怎麼「貴」,在儒家學說中依然不能「挑戰」君主的權威

人民群眾的「貴」是臣民的「貴」,在反動儒家眼裡,君主是「父親」,人民群眾是「兒子」,人民根本不是馬克思主義中的「最偉大的歷史力量」

君主的「輕」是至高無上、吹捧到天上的「輕」,而這種「輕」一旦癲狂可以「輕而易舉」地捏死在他看來如螻蟻一般的「民」

11樓:灰色的天空

很簡單,孟子的學說更符合統治階級,就像老子和孔子,老子是中國先秦時期第乙個集大成的哲學家,可是後人更了解的是孔子,孔子更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

12樓:萃豐

孟子的地位主要是宋明理學階段提高的,這時候才被抬入文廟,位居次席。

宋明理學當中推崇孟子的,主要是陸王心學一派。

荀子的「天人之分」,不是宋明理學要發揚的。宋明理學當中,程朱理學一派:

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德性之知,不假見聞

——程頤、程顥《二程遺書》

而陸王心學一派:

師云:德性之良知非由於聞見。若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則是專求見聞之末,而已落入第二義。

——王陽明《傳習錄》

無論是程朱理學的「德性之知,不假見聞」,還是陸王心學一派的「德性之良知非由於聞見」,其背後都是不承認「天人之分」的。當然也都不認可荀子那套苦行僧式的聖人之路。

宋明理學是後期儒學的主流,他們都選擇了忽視荀子,所以他的地位不及孟子。

詳見個人小文:重讀經典|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和《中國哲學簡史》說起

13樓:中文百人一首歌牌

孟子的地位是隨著封建時代的發展,一步一步提上去的,其理論適合封建思想唄。

相反荀子,太現實了,封建王朝統治者不喜歡民眾太過於理智,現實,不好統治啊。

但如果現在看他們的作品,荀子比孟子厲害很多。

14樓:經韻樓僮

荀卿論蘇軾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矩,不敢放言高論,言必稱先王,然後知聖人憂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遠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婦之所共知;而所行者,聖人有所不能盡也。

嗚呼!是亦足矣。使後世有能盡吾說者,雖為聖人無難,而不能者,不失為寡過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然三子者,每不為夫子之所悅。顏淵默然不見其所能,若無以異於眾人者,而夫子亟稱之。

且夫學聖人者,豈必其言之云爾哉?亦觀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為後世必有不能行其說者矣,必有竊其說而為不義者矣。

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為非常可喜之論,要在於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聖王之法,於其師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觀荀卿之書,然後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於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其言愚人之所驚,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

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天下之人,如此其眾也;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

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也。

堯、舜,偽也。」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復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殘暴,而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於絕滅而不可考者,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盡廢也。彼李斯者,獨能奮而不顧,焚燒夫子之六經,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其師歷詆天下之賢人,以自是其愚,以為古先聖王皆無足法者。

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於此也。

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論,未嘗異也,而天下卒無有及者。茍天下果無有及者,則尚安以求異為哉!

為什麼在宋代之前孟子的地位並不高

首先在漢代 孟子 地位還是不錯的,雖然 漢書藝文志 將其列為儒家子部,但是它與 論語 都是以 傳 的身份充當著五經的重要補充。孟子 地位的衰落應該從玄風大興,以致佛道蓬勃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至於宋代為什麼 孟子 的地位會提公升似應從唐代的韓愈說起。唐代承北朝餘韻,對佛教並不排斥。當然,高祖 玄宗 睿宗...

古代的商人有錢,為什麼沒有地位?

孤鴻 為了國家不崩潰。現在重農吧?國家出台各種政策惠民利民。商人有地位,你願意務農還是經商?大部分人原因務農還是經商?大部分人經商,在古代的生產力下,糧食夠嗎?你說要不要打壓商人?在這種大環境下,商人地位會高嗎? skyup 中中國人很早就意識到商人要是地位高,就很容易受到社會追捧,如果這樣那老實種...

荀子批評過孟子的學說是邪說麼?

句玉 確實說過。荀子有 非十二子 一文,其中批判孟子和子思是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 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 根據古史辨派的研究,荀子在這裡是指孟子一派倡說 五行 天命 曲解了孔子的思想,是 僻違 幽隱 閉約 之說。注 顧頡剛先生在這裡有另解 他認為,孟子書中並無言五行者,荀子批判的,可能是鄒衍 鄒衍是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