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Unix 程式設計藝術》中所說,「提供機制,而不是策略」?

時間 2021-05-12 08:18:07

1樓:

後面說配置的時候又提過。配置選項是機制,如何填這些選項是策略。

其實我是來求推薦類似書籍的。這本書的敘述內容是平鋪的,而不是漸進的。看不懂了跳過看,幾乎不會對後面的內容有影響。

作者喜歡吹而且會吹,本來對命令列滿牴觸的,被他說著說著居然產生了強烈的嚮往之心。

2樓:華德禹

機制是提供做什麼的方法,策略就是利用這些方法來實現具體的例項;

1. Unix提供各種系統呼叫就是機制,而通過這些系統呼叫可以實現各種shell就是策略;

2. X window也是機制的實現,而Kde,xfce等各種桌面就是策略;

機制是可以長存的,而策略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使用者喜好而變化;這也是Unix長久不衰的原因。

3樓:

1、如果只把evernote當做乙個文字記事本來用的話,就是機制策略一把抓

2、可以換成:dropbox作為機制,具體todo.txt用jedit還是用sublime處理是策略

4樓:王曉

機制是流程,而策略則是流程中各節點的處理方法,但如何處理節點並不影響流程,帶來的好處大概就是將變化的東西延後處理,提供靈活性。

5樓:

它的意思是說多抽象出一些適用性廣的規則來,這樣當具體情況有變時不用重新改規則。我認為理解成這樣就差不多了。不用去深究具體怎樣才算機制怎樣才算策略,乙個機制被具體化到怎樣的程度就成了策略之類的。

就跟「做一件事並做好」一樣,不要去深究到底怎樣才算「一件事」。

6樓:

機制就像是程式語言中提供的原生功能,策略則像是乙個第三方的庫。一門語言提供的功能是有限的,不同的庫利用不同的抽象手段,按照不同的策略來組裝這些原始的功能,得到不同的結果。或者說,機制屬於實現,策略屬於設計。

7樓:梁濤

0. 管道是機制,應用管道處理各種資料是策略;

1. AWK的讀入行迴圈是機制,各種正則式與後附的處理操作是策略;

2. 輸入法是機制,碼表是策略;

3. 樂高積木的凸點與凹槽是機制,各種拼接方式是策略;

……等等等等。

機制是泥坯,策略是可以定製的各種細節。

更抽象一點,機制是介面,策略是資料流。

8樓:李遙

我覺得書裡的說法就是系統要留有充分的可配置性,不要替使用者自作主張(水果中槍)

微軟的Group Policy配置系統這點倒是很符合書上的說法

9樓:

這真的是乙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呀。我嘗試一下吧。

這和unix的設計哲學有著莫大的關係,很多早期的unix程式設計師都是系統程式設計師,長期和底層系統打交道,所以他們對於系統的穩定性尤為的看重,那麼怎麼寫程式才能算是穩定的呢?在unix的程式設計師們看來,首先應該是盡可能的小,乙個程式盡可能的做一件事情,只有這樣程式犯錯的概率才會變小,最後組合起來的系統才會足夠穩定,它們親切的稱為--KISS原則。這個時候你會驚奇的發現,如果程式真的足夠小且開放出來的話,它們就會就會提供一種機制讓你去完成你想讓計算機完成的任務,而不是變成完成某一樣任務所提供的一種必須策略。

好啦,按照我的理解寫完了,我知道有些晦澀,回頭有時間我在來改改。

10樓:馮東

乙個例子是 fork/exec 和 CreateProcess。前者是 Unix 建立程序的函式,後者是 Windows 的。

fork 為什麼要和 exec 分離?因為建立程序,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從檔案系統中調入乙個 executable。而 Windows 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就是 enforce policy。

另乙個例子是虛擬記憶體管理。Page-fault 是機制,而何時 page-fault,swap in/out 哪些 page 是 policy。在 OS X 中,負責 policy 的部分是可以放到 user-space 的。

但是,機制和策略的界限並不是靜止的。所以,Unix 還有另乙個程式設計藝術:模組應該是可替換的。

比如當年高度考慮策略靈活的 X,在今天的環境下(遠端登陸已經被 VNC 等基於 pixel 的協議代替,顯示卡的加速能力提高)已經不適用。所以 X 被策略更少但是效率更高的模組替代。

如何理解《信條》中所說的逆熵的意思?

GOAT 我們如何知道時間是在正向流淌,就是因為整個世界都在熵增,通俗的說,整個世界都在自然地變得不規律,或者更平均。那逆熵發生就是時間反向流淌,當世界都在自然地變得規律,那說明時間在反響流淌。電影裡就是這個概念,當正常人進入旋轉門變逆之後,他做的一切都在讓事物變得規律 原來的一灘泥變成一坨泥,在牆...

請問如何理解佛經中所說的持佛菩薩名號就可以衣食豐溢, 難道這不需要做財布施麼?

心靈樂園 佛教的見解是緣起,從名言諦來講,就是有因必有果。現今一切悲歡離合等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有各自的因,其中有一些因是我們可以看見的,有一些則是肉眼無法看見的,唯有特殊的人才可以全面知曉。有因必然有果,無因就不會有果。若渴求人天福報或快樂,就要去種快樂的因,快樂的因就是行善 若想避免痛苦和災難,就...

應該如何理解佛教中所說的 求福報 和 求解脫 ,兩者矛盾嗎?

清青水草 求福報 是世俗諦,是為世俗之人講的方便之法。乙個飯都吃不飽的人,你和他講解脫的大道意義不大。只能先讓他行善求福報,以導向正道之門。世俗諦是依從世俗的概念 觀念和表達方式講的法,因為世俗有各種概念化和不真實的情況,因此不是究竟法。求解脫 是勝義諦,是超越生物性的真理之義,為一些根基較高機緣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