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們為什麼那麼多分歧?

時間 2021-05-12 05:18:48

1樓:Hans

最根本、最重要地,顯然是因為哲學家們至今都還不能對其最根本、最重要的命題達成定義 (共識)。這些命題是:科學 / 正確 / 錯誤,主觀 / 客觀,良好 / 惡劣 (及其與正確 / 錯誤的關係),自由 / 奴役 / 放任 / 秩序。

幸運的是:科學已經能夠精確定義上述根本命題了。

不幸卻至少有二:1) 定義完全在科學範疇,不能引入任何哲學,否則必將引入分歧,所以哲學家必定不會、當然也 (因缺乏相關知識背景而) 不能接受這樣的定義;2) 命題不屬於傳統上科學家關心的範疇,科學家也不大可能接受。這裡科學家們的失誤在於對未知的預判錯誤——相關命題,科學家們本應堅守自由,可現實中他們卻總是接受了哲學的奴役。

人性的惡劣,及人類 (精英們) 的愚蠢莫過如此。

2樓:落飄揚

莫名其妙的問題哎……叔本華對黑格爾的敵意是單方面的,怎能稱之為宿敵呢?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也不是他倆啊。再者,用唯心唯物來劃分哲學派別本就是十分不嚴謹的(用馬克思的話來講,「庸俗的」)。

康德只要是西方哲學就繞不過,即使是馬克思也是在承認了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的。

3樓:風中菩提

這個世界如果是單一的顏色,單一的質料,單一的形式,單一的方式存在的話,那種死寂將是乙個怎樣令人恐怖的場景!

宇宙萬物都是在矛盾中運動,發展中辯證的進化,逐漸優化的過程。,,,哲學家的思想分歧同樣屬於矛盾運動,在他們的矛盾中抽象出共性,核心思想。這就是哲學家的工作。

所以哲學是個廝殺的戰場,是思想不斷碰撞,交戰,不斷揚棄的乙個過程。沒有分歧沒有變化,就不會有發展。

活力之所以為活力,,,就是因為有新老更替,有生死互動。

有鬥爭才有發展!(馬克思)

4樓:平凡自由成人

因為哲學家仍然是人,而不是神,沒有能力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對話交流,也不能完全擺脫人性的枷鎖,更更不能在想不通的情況下放棄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德國會出那麼多哲學家?

哲學本身是一種宗教信仰,一種追求超越世俗的信仰。它偶然間誕生於希臘,在數千年後的西歐得到共鳴。我想古希臘和西歐之間應該存在某種文化共鳴。刨根問底的好奇心與宗教帶來的神聖感缺一不可,再加上一點厭世情懷。至於德國為什麼出這麼多哲學家,因為德國是西歐人口最多的國家 看到乙個說法,抄到這裡。因為政治原因,德...

為什麼哲學家們都不說「人話 」?

是現代漢語翻譯的哲學不說人話。不說英法德這些歐洲語言,你要是會日語就會發現日語表達起西方哲學都要順暢的多。漢語的語法結構導致了它難以構造結構複雜的長句,而學術語言就是結構比日常語言複雜。而這些長句在其他語言裡是難讀,在中文裡就直接是天書了。 煙斗兒 東方哲學偏重體悟,大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樣。西方...

哲學家們認為理性是什麼?

大漢皇帝 理性 主要有兩個意思 reason 即思維能力。啟蒙運動理性主義的理性就是reason,康德的理性也是這個。rationality 笛卡爾 斯賓諾莎 萊布尼茨為代表的唯理論即理性主義,就是Rationalism。但無論是經驗主義 經驗論 的 經驗 experience還是唯理論說的 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