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的人格特徵對其哲學觀點是否有影響?如果有,這會造成各種程度的影響?

時間 2021-05-11 12:51:38

1樓:蜜汁自信

既然題主提到文德爾班,那就貼一段《哲學史教程》的原文:

哲學有其內在的邏輯的一致性。主要的哲學問題在哲學史中反覆出現,並且尋求更完滿的答案;同時,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也反覆出現。

這給人乙個印象:哲學家們總是徒勞的繞著圈子去解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但是,這也證明了這些問題是人類無法逃避的問題。

邏輯的一致性使得一種理論必然會引出下一種理論,我們可以通過這種一致性理解哲學的脈絡。比如,從洛克、貝克萊到休謨,經驗主義的一步步完善。外部實體被消解,心靈實體被消解,因果關係被消解,懷疑論產生。

我們能夠通過經驗主義的主旨抓住其內在的變化。

但是,內在的聯絡常常被打斷,哲學也會受到外部社會的影響。科學的發展,宗教信仰的覺醒,社會政治革命都會給予哲學動力,並且限制它的範圍。

比如,波斯戰爭結束後,希臘哲學從宇宙論轉向了人類學。哲學不再是乙個人的思辨,而是依賴於政治因素,需要解決的不在是形上學問題,而是政治學和倫理學問題。泛希臘化時期,哲學原理鮮有突破,但數學,自然科學,語言學等學科收穫頗豐。

因為純粹的理論興趣和實踐中的問題分離,宗教興起,人們不在關注形上學問題。

哲文明或者社會因素對哲學的影響最終要依靠個人的思維來體現。社會的一般觀念需要成為個人的特殊觀念,來解決哲學問題。這個過程中個人因素是不容忽視的。

對於哲學的研究有兩種傾向:偏重於「哲學」,即內在的邏輯一致性;偏向於「史」,即外在的社會和個人因素。兩種研究方法是互補的,我們首先需要哲學家的社會背景,語言風格來理解他的觀點是什麼,然後再針對他的觀點研究其對後續理論的影響和對現代哲學的啟發。

2樓:失眠的尼采

首先哲學家的人格特性肯定是對其個人哲學有影響的,我還記得馮友蘭老先生在講唯物和唯心的時候就表示過:唯物主義者,心腸比較硬;反之唯心主義者,性情就柔和一些。一開始我覺得挺不理解的,可後來越想越覺得有道理,哲學家也是人,他的哲學就是其個人的世界觀衍生出來的。

至於影響有多麼大?這個我覺得不同的門派也有比較大的差距:

非理性哲學們(如:海德格爾、尼采、叔本華、克爾凱郭爾),他們的人生哲學本來就是為人生尋找一條生存的出路,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極具個性的他們認為應該人類才能立足於世?

分析哲學們則要更加客觀冷靜一些,像弗雷格、邏輯實證主義這一類人,他們的哲學就比較嚴格了,不僅沒有太多的個性,而且他們就是要去除掉哲學裡的「個性」,因為在他們看來正是這些「個性」才導致了哲學不能像科學那樣一往無前,結果只是原地踏步爭論不休。

總結:哲學家的哲學受其個性影響很大,他的哲學包含著他的個人情感在裡面,只是可能被邏輯性較強的語言給隱藏起來了。還有就是哲學家的時代背景可能要比個性特質更加重要,除非像老子、尼采、黑格爾、馬克思這樣極具歷史感的哲學家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當下的時代,進入到辯證法的思維模式。

3樓:林川登羅

當然會有一些,不過並非直接影響,在我看來哲學家的實際的存在是這兩者的根源,與其說是人格特徵對哲學觀點有影響,不如說是先在哲學家的實際存在的基礎上「抽出」其人格特徵,"展示」其哲學觀點。這兩者雖是有聯絡的,但我並不認為是人格特徵會對其哲學觀點有直接影響,我認為的有,那也是通過實際存在這個媒介的,而不是直接的。

關於對榮格的看法,榮格是通過他自己的「哲學「」觀點(即心理型別),來找出人格特徵和哲學家思想之間的聯絡,應該也不是雙方直接的影響,比如說內傾思考型和內傾直覺型出現哲學家的可能性會比較高,這是屬於聯絡。

4樓:道門棄徒

我覺得有影響,本質的不可逃避的影響。如果認知結果=經驗+認知形式,那人格特徵無疑是認知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個人包括哲學家、團體乃至民族國家都如此。

人格特徵的形成在於過往經歷,不在於理性,在心不在腦。「君子遠庖廚」,齊宣王見人拉著一頭牛走過去要殺了祭祀,看到牛的樣子就不忍了,命人換成乙隻羊,世人不理解,認為只是以小換大沒什麼意思。換成羊去屠宰只是理性的認知,並沒有親自見到,而牛的樣子卻是真切的體驗,這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孟子說:見牛未見羊也,因見其生,不忍見其死。關鍵是見字。

人格特徵的形成是在事中的領悟積累,反過來形成做事(認知)的風格,知行是合一的。

分叉點,一事就是乙個分叉點,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卻對後續的經歷影響很大。人獸有別在於人有內在的時間感,因此籌畫,因此可以忍耐,從而獲得超越動物性的自由。這種自由終歸是有限的,有限程度因人而異,所以不輕易放過小事,用有限的自由去搏取未來卓越的人格。

跑題了,總之現今各家之言乃至體系是建構出來的,本可以有多種可能性。

哲學家有什麼反群眾的觀點?

半個教主 哲學思考的基礎是懷疑。懷疑是對公認觀點的審視,這一點就決定了哲學本身就是對多數群眾認為理所應當的觀點的批判。這種批判在有些時候就會導向反對和再建立。每個社會都有一套觀念,應該相信什麼,如何待人接物,否則就會遭到懷疑,不容於眾。這些社會規範有的是用法律條文明文規定的 更多的則是在乙個龐大的倫...

哲學家對天賦的看法是怎樣的

小魚不吃魚 乙個人,她的某種基因更利於思考,她的經歷更特別 父母是教授,從小讀無數經典 然後取得了一些成就這是天才 天賦 嗎?講乙個真實例子,14歲國防科大少年班,我是學離散數學學程式設計時候認識的,很厲害,我一度質疑是不是14歲,事實如此我還能說什麼,我問她你數學為啥這麼好,她父親是教高數的,母親...

哲學家們針鋒相對的觀點有哪些?

翟剛 說起針鋒相對,Blackwell出版社之前出了一套書,一共10本,完美回答了這個問題在當代的視域。比如這是Metaphysics分卷目錄的一部分。前言裡的一段話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philosophy makes progress through argu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