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和平觀是怎樣的?佛法如何促進世界的和諧?

時間 2021-05-10 20:09:36

1樓:普波居士

這個和平觀,體現在僧眾和合相處的行為準則上,這個準則稱作「六和敬」

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如果世界人民都以這個準則,和合相處,那麼這個世間將是乙個和諧的世界。

2樓:輕影

1)戰爭、紛爭、矛盾,是因為我們都有乙個我執,都執著於自己,自己的觀念、立場、看法、拼命維護自己的利益、尊嚴。而我們實際上如乙個大海浬的波浪,是一體的,如果眾生都能破我執,法執,恢復自己的清淨圓成本性,那將沒有紛爭。

2)佛法提倡慈悲,智慧型,若人人都能慈悲為懷,利益服務眾生,處處為別人著想,有智慧型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將一片祥和。

3)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自作惡果報自受,佛法教人向善。

4)持戒,不傷害別人,就是間接的保護自己。

5)空性與無常,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若能看待世間的一切如夢幻泡影,看待名利榮華富貴,情感如過眼雲煙,減少自己的痛苦,也不會費勁心機為此去跟別人爭鬥。

還有很多,一時想到這些。

3樓:梵夫

XY。和平最大的阻礙就是人的求知慾太少,物慾又太盛。

求知慾會讓人與人之間,形成有益的交流和合作;物慾帶來的是割裂的態度,自我的固執,和永遠不會停歇的爭鬥。

可能有人要提到文化衝突,信仰衝突,歸根到底仍然是物慾導致的結果。

佛教的和平觀很簡單: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通過自我努力和齊心協力,去究竟真理,其他萬事皆可拋。所以生活要從簡,心態要平和,思想要包容。

佛教並不介意是通過學佛,學道,還是通過科學去找到最終的答案,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是懷著怎樣的心。

心不正,就會耽於短暫的享樂,相互的攀比,資源的搶奪,感性的辯論,無謂的扎堆,沉湎於最表面化的事,活著如螻蟻。

相反,究竟真理的腳步就會變得緩慢,甚至倒退。

佛教認為,不要總想著人類人類,每個人的【身+心+外境】都是乙個小世界,自己的小世界和平了,大世界才能和平。

注:我並不能代表佛教,所以以上回答,是我對佛教的淺顯認知分享,僅供參考。

4樓:

把人的價值完全建立在乙個人擁有什麼東西上,甚至連人都當做人力資源——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綜上,我們的老師常說,

Peace in the world start with your beautiful smile.

「世界和平從你的美麗微笑開始」。

佛教的世界觀是怎樣的?

佛教所闡述的世界觀,破山禪師的一副對聯,就已經全部講完了。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雲催犢返 風瀟瀟,雨灑灑,飄飄黃葉止兒啼。 chico 佛經的一些關於世界的說法都是隨順印度人當時的認知,未必是事實,切不可認真。這些東西無關解脫,非法饒益,義饒益,梵行饒益。真實的世界觀是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

什麼是佛教的生命觀?

芙蓉花開 佛說人吃了有意識的動物以後會增加惡報,而地藏經是讓人消以前的惡報,相當於還債的意思。那麼舊債未還完你就去欠新債,繼續殺生就不對了。眾生自久遠劫來,依據功德的不同被投進了不同道裡,卻不包括植物。詳情可看經書。動物愚拙是因為它們業債深重,須以此還債,有機會再次獲得人身。人身寶貴在於有智慧型,可...

應當如何理解佛教的清淨觀?

獅子遊戲 清淨觀是絕對的,是普遍適用的。一位大德說過,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業力允許我們看到的那樣。真的,隨著學習佛法的深入,我越來越相信這句話。以前我聽說,遇到障難,祈禱佛菩薩,哪怕境上沒有轉,但內心轉了,就完全不一樣了。我暗忖,境界沒變,還是說明祈禱無效呀。但是慢慢的,我感受到,真的這個世界唯心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