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各位善知識, 如何看待佛教的社會觀?

時間 2021-05-31 16:08:01

1樓:智慧型女神阿庫婭

能被稱為唯心主義算不錯了,維根斯坦還被稱為唯我主義呢。畢竟中特馬是孔孟之道的傳承,不管哪派大師都要批判一番,也只有量子力學他們沒法理解就不敢亂評價而已。

2樓:釋迦摩尼佛

很簡單,佛教的社會觀,那就是:

能救乙個算乙個!

1、佛教的人生觀

世尊認為,有情由於無明,常造作不善業,招致苦果。

又因痛苦煩惱而不斷造業,導致輪迴,不能出離生死、不得解脫。

以眾生造作生死業因,來解釋有情的生死流轉和輪迴,稱為業感緣起。

換言之,業,緣起,無名,基本上就是佛教的人生觀。

地藏經雲:「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

身口意的行為,只要出現了,就是業。

身是身體的行為造作,口是語言的行為造作,意是七識心的思想行為造作。

不管是哪個眾生,只要有行為造作,都有業,都有果報,要看身口意行為的善惡性和輕重。

身體行為造作有善惡有輕重,語言行為的造作有善惡和輕重,七識心的行思想為造作有善惡和輕重,那麼果報就有善惡和輕重,有意有有意的果報,無意有無意的果報,沒有不受果報的。

意業不犯或者非常輕微的,只有斷除貪嗔痴煩惱的三四果人和地上菩薩,其餘人都犯意業。

口業比身業容易犯,多數人口無遮攔,身體造業的不算多;如果身體造業多的,那是貪嗔痴煩惱極重之人。

2、無名與貪愛(欲)

佛陀其實從來沒有認真說過,什麼是無名,他會通過比喻之類說法來解釋。

然而我有乙個自己的見解,無名:一念妄動而不知不明,就叫無名!

因不知不明而瘋狂抓取!就叫業力!

抓取什麼?哎!不就是七情六慾那回事兒嗎?!

3、斷惡修善

世尊將走向正道的方法,總結成了「三十七道品」。

對白衣說了五戒十善。

總而言之,佛教主張斷惡修善。多的我就不說了。

4、最終答案:佛教的社會觀

前面說了那麼多,題主的問題已經很明朗了。

甚至是躍然於紙上!

什麼是佛教的社會觀?

佛教根本就沒有什麼社會觀!

一直以來,都是以人,以眾生為本的「觀」

也就是說,佛教只有人生觀!即:

眾生平等!然而眾生因無明、貪愛而造業,在三界六道中不斷輪迴,不得解脫。唯有斷惡修善,才能趨向解脫。

如果有社會觀,那就是:能救乙個算乙個!

這輩子救不完,下輩子繼續救!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3樓:alphago

回答比較客觀。

佛陀對待社會的看法就是淨化人心。基於佛陀本身出世間法的立場,對於社會形態的改造也就沒有具體措施,基本態度是:你們玩你們的,我不玩了。

對事講究逆來順受,而不是改造環境。這輩子生的不好,都是宿世惡業所致,好好持戒淨化心靈,爭取不要出生在這個萬惡的三界。

4樓:寂靜

我雖然很喜歡佛法的解脫,但是我對佛教的世界觀社會觀並不認同,其實還有更好的理念。

我的理念,就是把共產主義和解脫道相結合,建立乙個人人修行的淨土世界。到時候,就不要幻想著去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了,現實就是乙個真正的樂土。

不是我說胡話,其實佛陀也沒有這種理念,因為這就是時代的發展,人類智慧型不斷提高的結果,佛也不是全知全能的,他只能侷限在那個時代,他只能認為人類就是那個種姓制,不知道人類存在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甚至共產主義設想。從這一點,也說明輪迴的可疑,說明佛陀並不能預知未來,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種無所不知的神。所以啊,佛說的未必就是對的,還需要修行者自己的實證。

請教各位爺,佛教認為自己遇到不懂的東西,但卻不愛問問題的人會容易有正見嗎?

林錯 不懂的事千千萬,如果一輩子都花在問不懂的問題上,那一輩子都是在浪費時間。問問題的目的,是讓自己實際上做得更好。所以,如果是實際在做的事,或者必須要達成的事,或者覺得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仔細想,仔細問,甚至按照實際情況一步步問,問的越詳細,知道的越清楚,實際上手越不容易走錯路。...

通過各位善知識,尊者的耐心解答,請問我這樣理解對嗎?

故事你真的在聽嗎 想的時候只標記想就行了,想想想,不要再延伸想象,然後想就滅了,自然回到四念處內觀,如果再延伸想象什麼是不是貪嗔痴,就不符合內觀方法,實際就是妄想,看聽都是這個道理,不要延伸。馬雜湊四念處內觀方法,它是當今南傳佛教內觀傳統中歷史最悠久 傳承最穩固 影響最深廣的內觀傳統。它的禪修方法根...

關於佛教問題請教 如何對待所謂的壞人?

如果你進入佛法的實修,就沒有壞人和敵人的概念,歌利王要肢解忍辱仙人 佛陀的某一世 時,忍辱仙人一點瞋恨都沒有起。一 所有的苦都是有原因的,即以前的惡業所感,如果你沒造那個惡業,別人怎麼傷害你?二 思維所有的惡人,過去世都曾做過你的母親。三 他只所以會傷害你,是因為他被煩惱控制,你的敵人是煩惱而不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