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正確的觀是如何觀

時間 2021-12-20 14:15:59

1樓:鵲鳴醫

這玩意兒沒用的。自己玩自己而已。都是心識的Phantom。記住,經驗只能解決經驗以內的東西。永不可能超脫。你需要的是乙個超驗的真實的東西。這種觀想才是有效的。

2樓:西西先生

看了你的描述我說下我的感覺。世面上所謂的觀,其實就是說白了就是乙個念頭在觀即所謂你說的頭腦在觀,頭腦產生乙個念頭,這個念頭說我要內觀,於是這個念頭開始看著其他念頭或者感覺。這種含有自我存在感的觀不是正在的觀。

真正的觀是沒有觀者的,即沒有所謂的自我存在感。此時並沒有主客的對立與區別。這個時候念頭即是所觀也是觀者。

就比如你觀自己的呼吸,其實是呼吸自己看著自己呼吸,裡面是沒有觀者即自我存在感的。而這種真正的觀不是求來了也不是練習得來的而是無所住之時自然而然觀了起來。

當你產生我要開始內觀了,那你的心就已經住在這個念頭上了。當你產生那麼好的,我現在開始練習,你的心也會住在「期待通過長久的練習能產生這樣的觀」上了。只有對任何念頭都無所住你才會真正的處於這種觀中。

借用佛陀老人家一句話「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型得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悟」。這裡的執著就等同於住。

補充一下這種真正的觀不是內觀也不是外觀,而是沒有內外之分全然的觀

3樓:水尤清冽

其實道家講求少思少慮,講求順其自然,而不是單純的所謂內視內觀。

多思耗神,過於費勁反而對自己沒有好處。

道家功夫,要求舒服,求放鬆。

凡事要循序漸進,你打坐、內視,你感覺難受、辛苦,或者你感覺坐不住,那你為何還要讓自己受罪呢?

道家教給我們的一件事情就是,很多東西不一定要拘泥於形式。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行、走、坐、臥,都可以求這種過程。

比如我們走路的時候,每一步鬆沉到腳底。

一絲念頭就可以,不一定要全神貫注,不一定要耗神。

張至順道長說過,用心用力忘大功,不用心力道自成。

凡事逐漸積累,循序漸進,積累達到了,最終就會有進展。

最後送給大家乙個睡前的打坐放鬆的冥想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放鬆身體。

4樓:士不可不弘毅

看了部分答案比較長見識,也感覺到修行中的種種法門紛繁複雜。

四萬八千法總有個主軸在。這個主軸就是修行的原理。

倘若這個不搞清楚,不去謹慎印證。那就只是盲修瞎練,浪費時間,還可能把自己搞壞了。

因而前期要多多的接觸,嘗試,搞懂這個原理,每個階段的法門,選定適契合自己的一門深入。

當然這也要機緣。

至於內觀法門必要以心法作支撐,否則只是幹坐著。心法才是內觀的核心。如同電腦很重要,但是你執行什麼軟體更是決定作用。

5樓:文蒼與武煥

真人在己莫問鄰,何處遠索求因緣。

我來說的話,就是二十四節氣跟二十四脊椎骨

在荷葉上我看到了紋絡

《黃庭經》裡是二十四真出自然

6樓:Skycn

正確的內觀就是四念處,來到樹下,林間,阿蘭若處,獨一宴坐,熱忱不放逸,正念正知,專精思維,於身隨觀身而住,於受隨觀受而住,於心隨觀心而住,於法隨觀法而住,調伏世間之貪憂。

四念處需要調動身心去觀,比如身念處的安那般那念,覺知呼吸,觀察點就是鼻附近的入息和出息,受念處覺知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法念處隨觀五蓋五蘊十二處七覺支四聖諦。除了於身觀身,於受觀受,於心觀心,於法觀法,還有於身觀集滅,於受觀集滅,於心觀集滅,於法觀集滅。依食集起,而身集起;依食滅壞,而身滅壞。

依觸集起,而受集起;依觸滅壞,而受滅壞。依名色集起,而心集起;依名色滅壞,而心滅壞。依作意集起,而法集起;依作意滅壞,而法滅壞。

如此隨觀,知身受心法存在之念,直到浸入智浸入念,無所依,於世間無所取。

對於心念處是需要覺知心的,這個時候既要用頭腦也要用心,隨觀心有染心離染心有嗔心無嗔心有痴心離痴心昏昧心散亂廣大心無廣大心有上心無上心心定心不定心解脫心不解脫,於心隨觀心,或於心隨觀集,或於心隨觀滅,或於心隨觀集滅,知心存在之念,直到浸入智浸入念,無所依,於世間無所取。

安那般那念十六事中,第乙個四法,覺知長息覺知短息覺知全息寂靜身行,第二個四法,覺知喜覺知樂覺知心行寂靜心行,第三個四法,覺知心令心喜悅令心定令心解脫,這三個階段的觀息也是在用心,隨著觀呼吸而入止禪。

這樣,修四念處就能止觀雙運,心寂靜,對隨觀產生的剎那定和安止定能夠身作證具足住,並生起觀智。定力和觀智培育圓滿具足時就有了斷煩惱和圓滿七覺支的條件。

真正修四念處的時候,尤其是以安那般那念圓滿四念處,以四念處圓滿七覺支的時候,「我」的意識是很少出現的,對於「我」你可以置之不理,只有在隨觀思維四聖諦的時候要理解苦諦的無常苦空非我,這樣就能破除我見,並滅掉「我存在」「我不存在」「我既存在也不存在」「我既不存在也非不存在」這樣的形而上思維,自然人格解體的擔憂就消失了。

7樓:靈宸先生

本來沒有你自己這個概念

你偏要立乙個你自己

然後再把自己觀察掉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俗稱修「偏」了

建議停下來,先擁抱生活

明白什麼是自己

在行住坐臥中覺知自己

慢慢再來

理論上不具備一定的智慧型和見地,不要嘗試去做一些看似玄妙的東西佛法也不是這麼修的謹記

8樓:徐敏

雜阿含經第一篇就開示我們正觀

正觀–厭離–心解脫–涅槃。(這個句號是說小乘修學完成了)……我們所得之心太重,放下又不捨的感覺而已……找組織吧!當然前提是要有放得下的心起來,否則組織也沒轍……

9樓:廣勝

內觀真實義

Robin: 您對三相六粗的解釋是什麼來?

通智: 我不解釋,法是讓你理解的

Robin: 我覺得現相,轉相相續相也是對的

通智: 那是在講心相變化,沒有對不對

Robin: 嗯

通智: 你要細細研究他們在說啥,不是研究對不對

通智: 奇怪我在學的時候連解釋都沒,自己就懂了怎你們學卻那樣困難

Robin: 聽到就懂了啊?

通智: 你時時刻刻在現相轉相,你怎都不去做觀察

通智: 別一直要別人給你解釋,因為你根本沒去做內觀佛法是在告訴你意思不是在告訴你答案

Robin: 我現在一直在想本有如何生起?如何變化?如何相續不斷

通智: 因為口渴沒答案只有喝水才能解渴

雨水: 嗯,佛家如何做內觀?禪定麼?

通智: 本有由心公升起,心想而變,執取而相續

通智: 觀察自己

雨水: 如何觀察?

通智: 用心與法對照

第一義理行心證》

通智: 不相續是內觀法前念未起後念未生時內觀法要建立在法習自現觀不是刻意養習觀

通智: 用心在法理上生法思惟習性解破心疑惑不再起時相續心止息入觀

通智: 這時是心境界完全沒用心刻意

桑原秀策: 若靜心自覺不起念此覺是妄是實若妄如何能以立法習破妄覺

通智: 真妄同體未破無明真也妄為

通智: 自覺不起念此覺是妄中真性

通智: 自覺不起念此覺是下手處

通智: 自覺不起念此覺是蛋殼縫

通智: 自覺不起念此覺是清靜如來

通智: 自覺不起念此覺是八識性

10樓:南無除蓋障菩薩

先戒再觀

持戒、打坐、禪定三者間的辯證關係

很多高僧大德強調打坐,打坐是非常重要的,打坐的功夫不夠,直接影響禪定的效果,所以,這種對打坐的要求是必須的。不過,打坐也有乙個基礎,就是持戒,戒律持不好,打坐功夫再高,也是空中樓閣,自欺欺人。

有了堅實的戒律基礎,再談打坐,比較務實,首先,佛教是「戒定慧」,不是「坐定慧」,雖然我們必須肯定打坐對禪定的作用,但是打坐輔助禪定,屬於第二階段內容,也就是屬於「定」的範疇,在此之前,必須有嚴格的戒律基礎!否則也只是空談而已。

沒有戒律的打坐,不客氣地說,也只是裝模作樣而已。

吉祥果2013.06.02

佛經依據:

楞嚴經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大佛經首楞嚴經》

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

阿難,又復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

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淫,三行已圓。若大妄語(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

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闢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即三摩地不得清淨。

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11樓:知乎使用者OfZwg3

學得誰的體系?目的是為了什麼?這個要先弄清。

佛陀的觀就是四念處,觀的目的不是看見了什麼,而是觀察到不管看到什麼,都是苦,無常,無我的。然後對所有的境界都保持平常心,因為它們生了就滅。修行除了持戒以外,別的行為都要跟平常人一樣,你發現自己變冷漠無情了,就及時糾正,冷漠也只是一種境界,不會一直這樣的,要明白與世界格格不入沒法生活的。

最後觀是佛法特有的東西,目的是解脫,而在現實世界中什麼都得不到,如果與你的期望不符,就不要在這上面用功,好好持戒清淨就是了。

12樓:空存妙有

持中觀。一念生滅只在萬萬億分之一秒內,早以超越了時空存在本身這個緯度所能認知的範疇,觀心觀到空無一念是何等難的事?內觀目的不在停止念頭,而在通過內觀發現自性的本質是空,於是內觀轉念至觀空,觀空到一定階段,發現必須正念正思維,否則會陷入混沌。

觀空的另乙個問題是觀心空時將自性與觀者分離,以觀者角度觀自性空,這樣做的問題在於觀者本身就是小我,長此以往造成小我認知問題所導致人格解體。觀心空旨在觀念頭生滅過程的本質,觀色空,觀明點等觀空法的本質也是同乙個,即了悟到一切煩惱之相來自跟隨空之自性而動,跟隨造成悟的障礙,障礙造成無明,無明造成障礙上再公升起更多障礙,最終造就了小我意識的妄生妄滅。中觀承認空之自性的客觀存在,修行者應接受空有自性的事實,但不跟隨空之自性而心動,應正覺到空之本性非自性,本性只有真如,真如即終極真理,與般若,菩提,如來藏,涅槃為一體。

本性不把本性與自性加以分別,更不把本性這個名字作為定義。本性超越小我,超越自然,超越智慧型,超越一切因地之法,如如不動。中觀應秉持本性之道,如如不動,觀緣起緣滅,注意緣起緣滅包含一切內外境之緣份,觀空之自性,觀自性之空,觀無明相,觀無明之空,觀五蘊,觀五蘊之空,觀意識,觀意識之空,觀法相,觀法之空,觀原始,觀中道,觀道德,觀道之如如不動,即內觀法。

何為正確的三觀?如何培養正確的三觀?

黎日新 正確的三觀是乙個人的世界現 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培養自已正確的三觀,要學習佛教的論述 修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要知足常樂 價值觀要規避自已行為規範,還要有樂於奉獻精神。 張遠先 世界觀影響人生觀,人生觀影響價值觀。正確的三觀,其實很難有乙個確定的說法,就好像佛教有乙個觀點是,唯守本心,但是...

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陳夔園 看看抖音快手上的sb主播,和他們所說所做完全相反的就是正確價值觀。樹立正確價值觀,多讀書。多看新聞多讀歷史,最能樹立正確價值觀。 梅花鹿心理分析 終於等來了這個問題。2,不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不以正確 不正確為核定。沒有什麼正確的價值觀,只有不同的價值觀。只要不是錯誤的,就行。3,要確...

什麼是正確的三觀?怎麼樹立正確的三觀?

趙之之 我認為的三觀正與不正,就是基於自己的教育 認知 經歷對別人的三觀的評價好壞。就像現在的教育,是自由一點,讓孩子想學點技術也是可以的,因為你發現了人生可能不止學習一條路。也沒有必要去死命的學,沒什麼意思。當然書還是要讀的,不然內心就太空虛了。有人覺得這三觀太正了,因為小時候的經歷或多或少被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