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的「識」和「阿賴耶識」和「神識」,這三者是什麼關係?

時間 2021-05-09 10:37:50

1樓:老塗

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識蘊」,只包括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屬於比較容易察覺的表面意識。

到佛滅後

八、九百年瑜伽行派(唯識宗)興起,才建立說明自我為中心的「第七末那識」和作為含藏一切宇宙功能現象的儲存器「第八阿賴耶識」,此二識屬於深層意識,不易察覺。

神識一般指靈魂。佛家主張「諸法無我」,不承認有「一、常、不變」的靈魂,故佛家一般把「神」解釋為精神,「識」解釋為意識。

2樓:柳塘荷川

說阿賴耶識看《攝大乘論》,說種子看《成唯識論》。

印順法師的《攝大乘論講記》能更好回答這個問題,看完這本書唯識學就能從入門到高階了。

3樓:阿撒托斯樂隊總指

五蘊的[識]是表層資訊,阿賴耶識是[智慧型之海]的入網許可證,神識是[操作記錄]+會員許可權。

五蘊的識,屬於硬體自帶的基礎功能。雖然深挖下去也屌炸天,但是所謂[眼耳口鼻舌身]五識,不就是最基礎的功能麼。

意識,就是所謂的[自我]了。阿賴耶識,就屬於[入網許可]了,阿賴耶,末那識,都屬於高階許可權,沒有入網許可,玩不轉的。

至於[神識],它可以看成,意識,阿賴耶識,末那識的統稱。

希望可以幫到你。

4樓:大孟

這只能說是自己的理解,不敢說一定對。

五識蘊這都懂

神識是第七識,只有乙個功能,執著有我。

第六識,思維分別前五識的訊號。

阿賴耶就是第八識,它不是乙個具體的東西,就像樹林和軍隊,只是乙個概念。它的組成部分,需要學唯識才知道,但那些東西產生了前七識。

5樓:鬱花園

私以為,五蘊指色受想行識五種意識層面,《楞嚴經》中描述為色陰区宇及受想行識五陰区宇,是人的內在感受層面;

私以為,阿賴耶識是由「觸」關聯而來的另一種表述,觸的現象有八種(出自《摩訶止觀》卷八 ,九)。有八種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如來藏)識,觸(這裡也不能簡單表述為外在)的感受多一點;

私以為,神識這一說法以道家為重,佛家雖有對修行至神這一層次有認可,神識則並不常用。結合法身,報身,化身來講,報身修好了,則化身現,化身有千萬種,這裡神識略同於化身罷。

6樓:

出生與被出生、包含與被包含、對立與統一的關係。

五蘊的「識」=識蘊=識陰=前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有時也說第七識意根亦屬於識蘊)

阿賴耶識=第八識

神識,有時=中陰身,有時=第八識,看語境

萬法匯歸第八識

南無佛法僧

7樓:法生

同一種關係,眾生種種分別心為識,阿賴耶為總,如同瓶中種種種子,五陰六塵,三界六道種種分別,如瓶中每粒不同種子,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採集業為識,不採集為智)所以眾生以分別為識,究竟之義,一法尚無,何來有識,所以十方諸佛,以了義為識,何為了義,即是性理,所以說,雖無有識,但不可斷絕,不墮有無,亦不立中,此名中道義,所以,前識不生為識淨,後識不滅為智淨

阿賴耶識和佛教本意不矛盾嗎

79人生 阿賴耶識也是無常的,並非常有。恆常的概念,與心識的流轉的概念不同。恆常的概念是一直不變,一點變化則破壞了恆常的定義,佛教說世界上沒有恆常法。小乘宗內部對無為法為恆常的說法也有爭議,大乘則認為,虛空等無為法僅僅是概念並非真實存在。阿賴耶識等心識在輪迴中一直流轉由如何解釋?實際上佛教所有宗派一...

什麼是佛教唯識宗的第八識阿賴耶識?

凌祥曦 通俗的講就是雲儲存,你本地埠肉身毀損,但所有軌跡善惡因果都在雲儲存。肉身輪迴不止但雲儲存一直追隨記錄。降低遮蓋就是提取儲存資料空間提公升。這樣比喻可能會方便理解。科學教正在逐步認知佛學的世界觀宇宙觀。佛學說這個世界的基本邏輯是體相用,相關關係是因果輪迴。一點點證實吧,修行無人可以主使你,皆靠...

請問五蘊色受想行識的正確排列次序?

獅子奮迅 明蘊次第 頌曰 隨粗染器等,界別次第立 1 隨粗次第 五蘊是由粗到細的乙個順序。色是有對 障礙 的,受想行識都無對,所以色放在第乙個。受想行識四個裡面,受是最粗的,比如我們一般會說,我的手好疼等 苦受 而不會說我的手好想。想和行比起來,想是比較粗的,比如男女想,冤親想,這是比較容易了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