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和前五識的關係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6-01 08:22:24

1樓:法觀信服

《八識規矩頌》頌文

唐三藏法師玄奘作

前五識頌

性境現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瞋痴。

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八七好相鄰,合三離二觀塵世,愚者難分識與根。

變相觀空唯後得,果中猶自不詮真,圓明初發成無漏,三類分身息苦輪。

第六識頌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輪時易可知,相應心所五十一,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恒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眠,遠行地後純無漏,觀察圓明照大千。

第七識頌

帶質有覆通情本,隨緣執我量為非,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痴我見慢相隨。

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

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恆摧,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遍行,界地隨他業力生,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諍。

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受薰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空,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

2樓:王路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一步一步講吧。

1、意識,和前五識,都是識。

一般談唯識,講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識,是怎麼產生的呢?

需要兩個條件:根、境。

根境和合,生識。

眼識的生起,是眼根和色境的和合。

或者,用「十二處」表示,眼處、色處和合,生眼識。

記住這句話:「諸識生長門,是處義。」

我們說「某處」、「某處」,是因為它們是相應的「識」生長的門。

2、那麼,意識是怎麼生長的呢?

同理,意處、法處和合,生意識。

什麼是意處呢?

意處不像眼處,我們還可以想象。我們有眼睛,雖然眼睛不同於眼處,但我們可以憑藉眼睛想象有眼處這麼個東西,但意處你怎麼想象呢?什麼是意處?

意處是乙個安立的名字。

記住這句話:「意處,即是識蘊。」

我們講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意處,就是識蘊。

依眼處、色處生出的眼識,它是識蘊——換言之,它可以成為意處的。

意處,就是前面滅掉的那個識。

比方說,我看到乙個穿红衣裳的姑娘,我想,這個姑娘真漂亮啊。

看見穿红衣裳的姑娘,這是眼處、色處和合,生眼識。

這時候,還沒有分別計度,和照相機一樣,只是「咔嚓」,把這個畫面照下來,還沒有研究。

一研究——這個姑娘真漂亮啊!——這就不是眼識了,這就是意識。

漂亮不漂亮,不是眼識能夠解決(了別)的。

那麼,這個意識怎麼生起的呢?

前面的眼識做鋪墊。依前面的眼識生起的。那麼,前面的眼識,就是「意處」。

3、這個「意處」,也可以叫「意根」。就像眼處,也可以叫「眼根」。

但是,把意處叫意根的話,有點複雜。

我們聞到一股氣息,覺得好臭。

前面的那個,叫鼻識,後面的那個,叫意識。

前面的鼻識,是後面意識的「等無間依」,也就是它的「意處」。

所以,意處可以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當中的任一種,所以說,「意處即是識蘊」,但它不是某個固定不變的眼識或者耳識或者意識。

不過,既然意處是識蘊,論師們不嫌麻煩,又給它取了乙個名字——末那識。

所以,凡是在前一瞬間滅掉的,引發後面意識生起的,都可以把它叫末那,無論它是眼識、耳識、還是意識。

是不是比較複雜?

還有更複雜的。

4、剛才說了,意識的生起,需要兩個條件:意處、法處。

說了意處,還沒說法處。

法處是什麼呢?法處包括三個方面。

五蘊裡,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法處的第一方面:受蘊、想蘊、行蘊。

我正打遊戲,別人從後面打我一拳,我感到疼。——啊唷,疼得不得了!

這是意識。它生起的意處就是,在感到疼的前一剎那滅去的識,比如依眼處和螢幕畫面色處所生動眼識;它生起的法處就是,我感到疼的受蘊。受蘊分為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是苦受,在這個具體的例子裡,是法處。

法處的第二方面:色蘊中的無表色等。

無表色,就是沒有辦法表現出來的色,包括有表業所生的無見無對色,三摩地所生的無見無對色。

不細說了。

法處的第三方面:無為法。

五蘊都是有為法,這一方面的法處,是在五蘊之外的。

以上是背景知識。了解這些,問題就好回答了:

意識和前五識是什麼關係?

有由前五識生出的意識。

也有並不由前五識生出的意識。

不由前五識生出的意識,就是由意識生出的意識。

這裡的生出,指的是在前一瞬間滅掉,給馬上要出來的意識騰出位置。

無論是由什麼識生出的,都可以把它叫做「末那識」。

因此,可以說,第六識一定是由末那識生出的。但不可以說,第六識一定是由前五識生出的,也不可以說,第六識一定是由第六識生出的。

意識與成功,是怎樣的關係?

陳慶之 對於人類社會現象其實是好理解的。但僅僅是理解其實是不夠的。人類現在的困局就是,如何打破精神需求瓶頸。人類目前已經到了需要昇華精神的地步了。但是下一步如何走怎麼走,目前來看,只有跟走。現實只是基礎,更應該的是超越現實。就像人性是基礎,做人應該超越人性。就像社會現象是基礎,人類社會是應該超越本能...

五蘊的「識」和「阿賴耶識」和「神識」,這三者是什麼關係?

老塗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的 識蘊 只包括眼 耳 鼻 舌 身 意這六識,屬於比較容易察覺的表面意識。到佛滅後 八 九百年瑜伽行派 唯識宗 興起,才建立說明自我為中心的 第七末那識 和作為含藏一切宇宙功能現象的儲存器 第八阿賴耶識 此二識屬於深層意識,不易察覺。神識一般指靈魂。佛家主張 諸法無我 不承認...

意識和物質的關係?

淚不空 意識當然也是物質啦!只不過只是其大小的級別不同啦!屬於微量元素的啦!小到人只能通過感覺感知 而只是 視而不見 看不見的啦!人有三魂七魄,意識僅屬於 三魂 的啦!還有 植物的意識是 單核量子結構 人體意識是高階的複核糾纏量子結構的啦! 奶茶去冰七分甜 意識的客觀存在性,我們不能清晰的獲知,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