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翻譯後的外國作品讀起來很晦澀?

時間 2021-05-08 14:39:35

1樓:Miss.吉吉

翻譯策略(歸化與異化)的差異。

例:milk way和銀河

西方文化中的milk way:根據希臘傳說,宙斯妻子西拉的奶汁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宙斯和有夫之婦愛克公尺那私通生下了赫克力司(Hercules),宙斯希望他長生不老,偷偷把赫克力司放在睡著的希拉身旁,讓赫克力司吮吸希拉的奶汁,誰知赫克力司吮吸太猛,驚醒了希拉,她發現吃奶的不是自己的兒子,便一把把孩子推開。

可是她用力太猛,奶汁直噴到了天上,便成了Milk Way(奶路)。

中國文化中的銀河:眾所周知的經典隱喻,把銀河想像為天上的河流。中國著名的神話故事鵲橋相會,這鵲橋就是鋪設在這天河之上。

夜空中分處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特別引人注目。牛郎星是天鷹座中最亮的星,在銀河的東岸。織女星在銀河的西岸,是天琴星中最亮的星。

問題來了:當你是譯者的時候,你清楚的了解這兩個詞語所指的事物相同,然而你的讀者可能不了解原語文化背景,你是應該將milk way翻譯成「銀河」,還是「牛奶路」呢?

當你翻譯成銀河的時候,你的讀者會瞬間產生有關於牛郎織女的聯想,而這些閱讀聯想是原文讀者在閱讀原文時並不會產生的。如果你想讓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感受相同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避免使用「銀河」這種包含特有文化意義的詞語,而使用「牛奶路」這種飽含翻譯腔的譯法呢?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翻譯腔的形成原因主要來自於譯者的異化翻譯策略,而這樣的翻譯策略背後有譯者的考慮,也有社會環境的原因。有些譯者的確有意識地採取歸化的翻譯策略,例如馮唐的《飛鳥集》,當泰戈爾的詩歌讀起來失去了異域風情的時候,你會發現好像缺點什麼,還不如有點翻譯腔。。

總而言之,翻譯腔大部分來自文化的差異,這種差異在翻譯中是否體現出來取決於作者的翻譯策略。

2樓:S.Simona

還是譯者的水平問題。如果出版社大幅提高譯者的工資,保證你讀起來不晦澀了。

最近在讀《如此蒼白的心》,讀完後我的心真的好蒼白。

3樓:Tony-職業顧問

看過很多國外翻譯過來的管理學方面的書籍,感覺讀起來非常晦澀。主要感覺還是漢語的表達不夠好,翻譯在用詞斟酌方面還是比較欠缺。可見乙個優秀的翻譯是非常重要的,其翻譯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書籍的質量和銷售,所以圖書出版社在找翻譯方面一定不能省錢,要認可翻譯達人的價值。

選擇好了翻譯,圖書質量才有保障。

4樓:

「很不幸,達林先生撞在了娜娜身上,他的褲子上沾滿了狗毛。這是條新褲子,而且是達林先生第一次穿上的揹帶褲,所以他不得不咬著嘴唇,免得眼淚掉下來。當然,達林太太給他刷掉了毛,不過,他又念叨起用乙隻狗當保姆是個錯誤。

」看著心累啊,要我就一句話,

達林蹭髒了新衣服,罵道,真是日了狗了!

5樓:蘇魚

1.翻譯是缺憾的藝術,世界上不會存在盡善盡美的翻譯.別的不提,作品一旦被翻譯,源語言的音韻美必然消失,你看多少作品的魅力之一就是語言的音韻美就知道了.

2.翻譯要翻得好,需要對兩種語言都有深刻的領悟力和造詣,也就是對譯者的個人能力要求很高。翻譯在一定程度上是二次創作,所以能翻出好作品的譯者,文字功底都不會差,甚至要甩很多中文系老師、學生一條街.

3.現在翻譯環境差,尤其是筆譯,付出的人工跟酬勞不成正比,所以潛心翻譯藝術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只是傳達意思即可.

4.翻譯是個挺寂寞的活,埋首文獻字典,字字字斟句酌,哪怕像朱生豪那樣的翻譯大師,也是死後成名,沒多少人願意忍受生前長久寂寞.

6樓:

任意一首唐詩宋詞試試看翻譯到不晦澀有多難。

語言背景,文化典故對理解的影響非常大。

即使外文作品翻譯到了所有的意思,也很難翻譯到原作者的「口氣」。以上。

7樓:

決定翻譯作品質量的,往往不是外語水平差,恰恰是漢語水準不夠。我看過的所有的翻譯作品中,只有林少華譯的村上春樹的一系列作品才有讓我閱讀的慾望。

8樓:蔡齊樂

語言問題,這對譯者要求太高了,要求譯者能掌握這門語言的藝術,不是一般的能看懂就行,然後,還要有相當深的文學造詣,能看懂作者的意思,再用自己的文字按他的意思表達出來,還要做到無偏差,文采好,這些光看起來就覺得很難了…

現在我們很多翻譯作品又公式化了,有一種固定的格式那樣,使得語言更加沒有藝術感,這就使文字讀起來更加晦澀…

9樓:劉超

讀這些書,感覺雲裡霧裡,抓不住重點,可能是寫作思維上的差異造成的,希望「有識之士」可以更好的解釋下為什麼,求教中。。。。。

針對網文,哪些原因會讓乙個作品讀起來很無聊?

黑門山 十分感激大家對我的關注與鼓勵。是你們的寬容與善意,使我在寫答案時充滿動力。我愛你們,愛這裡自由表達的環境。我愛你們,愛這裡求真求實的風氣。願我們一同攜手前進,得智得仁。目錄 1 讀者的大姨媽。2 定場詩的本質。3 心理建設的思路。4 關於客觀因素。1 讀者的大姨媽。我的體育老師說 讀者感到無...

外國哲學書籍翻譯成中文閱讀起來為什麼非常枯澀?

因為中文不適合寫長句,而康德是著名的長句狂魔,往往一句話就是一段。最主要的是關係從句,漢語很難套多層從句,總是不得不拆分成小短句,但變成短句主次就不清楚了。要不就像鄧曉芒那樣硬譯,結果就是比康德原著還要難讀,劃分句子成分都要半天。 Yang Xu 找了個Paul Guyer Allen Wood翻譯...

為什麼翻譯過來的名著讀起來特別奇怪?

聽書人兒 文化差異很大,語言的表達方式差異更是明顯。類似中國的名著 紅樓夢 裡涉及到的文字諧音 暗喻是單詞無法表達出來的。所以不但是譯者的原因,不同國家的語言差異才是關鍵 感覺還是看翻譯水平?老一點的好一點的出版社出的名著感覺都還可以。至今看過最累的是三聯出的沉思錄,雖然這本書可能本來比較哲 學,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