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無我如何理解 如何做到 可以說明事例嗎?

時間 2021-05-07 10:22:19

1樓:

就像你看電視,電視畫面裡無我。識就好比電視畫面,色就好比電視裡的人物,行就好比情節,想就好比人物說的話,受就好比電力。你就會發現,一切概念的存在,都是在看電視而已。

電視裡的一切都是虛妄的。

2樓:銀海玉杯

控制不住情緒發怒的時候,那個人是我嗎?

兒時懵懵懂懂一無所知的那個人是我嗎?

心生惡念的那一刻那個人是我嗎?

所以佛法中的無我是說沒有乙個永恆不變的我

3樓:

一台電腦,我正在上班,工作,使用的這台電腦,由顯示器機箱主機板硬碟cpu記憶體硬碟電源組成。但當我把這台電腦又拆成一舊一舊的硬體的時候,這台電腦還在嗎?這台電腦工作了兩年,cpu跟硬碟壞了,我把cpu跟硬碟換掉了,那麼這台電腦還是這台電腦嗎?

4樓:獨步清涼

無我,人人可以做到,只不過不肯做,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而已,因為本來就無我,不用做,無我的體驗就在那裡。

所以無我不是用來理解的,是用來修行證得的,你可以依照《大念處經》修習,持五戒十善,人人可以做到,還需要例項嗎?你自己努力證得不就是例項嗎?古往信來證得的人太多了,不一一例舉了,證得無我,只不過是修行剛剛起步而已,沒什麼值得驕傲和炫耀的,證得了阿羅漢,能夠時時刻刻無我,無餘涅槃,那還差不多,「動時修止靜修觀,念念情人在眼前,若肯將心移學道,即身成佛有何難?」

5樓:張楚平

就日常化地理解「無我」,我覺得是這樣的。1、我們的心本來是澄明自知的,後來糾結著如何讓自己不斷壯大,依靠外物來體現自己的強大,比如我們很多時候聽到的「有權的」「有錢的」就是厲害,就是有價值,個人的價值是和外物掛鉤的。2、這時候的「我」執著於外物,所以不是真實的「我」。

3、我們不關注自己內心的強大,而是希望掠奪外物來充實自己,自己內心的真實需要,反而被外物變化所覆蓋。於是,在這個物質無比豐富的今天,人們反而覺得內心空虛,真情不在,不斷偽裝自己。

4、如果去掉了外物的執著,再加上順其自然的心態,「我」就不再渾濁和飄忽不定,這時候就是「本我」「真我」的出現了。這個本我就是我所理解的「」無我」狀態。

佛教經論中如何證明無我?

竹籃打水 無我是實踐的產物,不是真實存在,怎麼證明。古人在修行過程中發現只有荒唐的有無我思想的人才能夠修行下去,所以修行人才言必稱無我。佛教界最大的錯誤是把自己小圈子的真理非要社會大圈子認同。 釋迦摩尼佛 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

如何做到佛教中的放棄對自我主觀感受的追求

珞迦悲華 佛教好象是主張追求正確的自我主觀感受吧!即你要覺知到真如實相就好。別沉浸在虛妄錯誤的主觀感受 輪迴夢境 中就好。覺的含義,就是如果你感受到的就是真實 實相,就稱為 覺醒 了。如果感受到的是虛妄的相,如色聲香味觸法,就是輪迴夢中。努力覺醒,而不是放棄感受本身。 護法居士 大王當知。沙門瞿曇受...

如何理解佛教所講的「不起分別心」和「無我」,是要求我們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一樣嗎?

大金剛菩提 佛家講無我無相,道家說忘我,儒家曰太上忘情,共產主義說實事求是,都是一樣的。就是心裡不要有偏見,但是偏見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如果能站在客觀的立場去看待事物,就能獲得智慧型。 護法居士 舍利子。又此眼等譬如泡沫不可撮摩。於泡沫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