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運糧食用車嗎,什麼時候開始用的。為什麼支援幾萬人的部隊糧食,需要幾十萬的運糧部隊?

時間 2021-05-07 08:02:26

1樓:確認過眼神

差異有兩點榜首古代的兵制分募兵制和屯兵制屯兵是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壯舉而募兵就是暫時徵召平常的衛所戰士很少戰時的幾十萬都是俄然多出來的這樣就造成了後勤的巨大困難而屯兵則是壓根就讓戰士去做農人交兵的時分再集結也是一樣的說白了不交兵的時分國家是不會養活這些戰士的第二古代往西部北部邊遠地方運送徹底依託人力也就是民夫一般來說民夫運送糧食的損耗會大於一比一也就是說民夫帶上一千斤上路最終抵達目的地剩餘五百斤就能夠偷笑了所以不是太平盛世是打不起大仗的古代秋天是各國收穫的時節,各地都有存糧,所以合適戎行的物資集結和蒐集,進入敵國之後,你能夠很便利的從敵國地方上搶得糧食草料等戰略物資,減少己方的耗費,要知道古代戰役蒐集一支戎行沒有糧食和草料但是什麼也做不了的,那時分可沒有罐頭什麼的。所以秋天既是糧食足夠的時分,也是馬隊戰馬正有富餘草料的時分。特別合適戰役的發展,故古代中國敵對的少數民族有獵秋和抽豐的說法,就是指的秋天正是馬隊南下掠取的好時分。

2樓:Lance

寫個式子來分析一下吧。

理想狀態下:

單人可以負責承運的糧食為 A KG

每天可以移動的距離為 B KM/d

從糧倉到前線距離為 C KM

每個負責運量的人每日消耗的糧食為 D KG

數學式:

從糧倉到前線需要走 B/C d

運量的人每天要吃掉 D×(C/B) KG糧食

所以最後運輸到達前線的糧食為 A-D×(C/B) KG

接下來看看實際效果

用馬車來算,一馬車糧食算 3000 KG,算上押運2個車伕2個,所以 A =750 KG

B麼,算是 20 KM/d

C麼,假定從蘇州到太原,1200KM,也就是傳統糧倉到傳統邊防重鎮的距離,這個距離還是高速公路,古代的話這個距離更加誇張。

D麼,人和馬分攤的食量都要算上,1天10KG

最後看看

A-D×(C/B) = 750-10×(1200/20)=750-600=150KG。

也就是說,在非常理想的情況下,一車3噸的樑車送到前線就只剩下150×4=600 KG了。

同時耗費了4個人工作60天的時間,也就是240人天。

假設前線戰士加軍馬的消耗也是10KG一天,也就是240個人天的工作量只夠前線支撐60個人天。

也就是說運量的工作量是前線的4倍。

也就是說如果前線有5萬人打仗一年的話,就需要20萬後勤人員工作一年。

想想如果這20萬人好好種田一年的話,這間接損失得有多大。

如果還考慮各種損耗的話,孫子曰過:食敵一盅,當吾二十盅;榿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真是一點毛病都沒有啊。

3樓:反坦克車神

簡單說下,古代就地徵糧。說白了就是搶劫老百姓的糧食。所以堅壁清野可以有效的阻擋敵人。海運和河運效率高,但是侷限大,出了沿海,河100 200公里效率也不好了。

4樓:

英阿馬島戰爭的時候,英國為了給轟炸機續命,呃,加油,搞的那個麻煩……

這還是現代的轟炸任務,飛到地方按照任務要求把炸彈撇了就跑路,完全不需要再在當地作戰消耗給養的狀態……

古代戰爭比這個更依賴體力,你算算得有多少給養耗在路上吧……

5樓:劉一凡

補給線過長,以及古代道路及運輸工具的落後,很麻煩

還是小日本當年在東北比較狠,建立類似殖民地的東西補給前方戰場

以上文章間接說明中國有錢啊

6樓:漂浮菌

所以古代都非常看重水路,要修運河。都城要修到河流旁邊,就是因為陸路運量損耗太大,又慢。古都開封就是因為水路條件太好了,有幾條河交匯,有運河,連線黃河。

南方的糧食可以從河運很方便運來,所以那麼多朝代定都這裡。

7樓:十一點半

這個要看多遠了,最坑爹的是,運糧食的也要吃糧食,所以消耗是隨著距離指數式的增長。

當然最好的法子還是水路,所以挖運河是件戰略級別大事,運河挖到哪,帝國的統治就跟到哪,相比大運河的戰略意義,羅馬的石頭大道都弱爆了

8樓:家飛貓

不說古代,即便是解放戰爭時期也是如此。淮海戰役中,我方動員支前民工,包括隨軍、二線轉運常備民工和後方臨時民工共543萬人(不包括後方碾公尺、磨麵、做軍鞋等人工),為參戰部隊的9倍。動用擔架20.

6萬副,大小車輛88萬餘輛,擔子35.5萬副,船8500餘艘,汽車257輛。向前線共運送了1460多萬斤彈藥,9.

6億斤糧食和其他大量軍需物資,向後方轉移了11萬名傷病員。

9樓:也許

說清朝的時候有一次往新疆那塊運糧食,大概走幾個月吧,運糧食的部隊在路上吃掉了出發時糧食數量的百分之九十九,最後剩下百分之一交給前線部隊,圓滿完成任務。

聽來的不知道真假,我一直在懷疑這幫孫子怎麼回去。

10樓:阿民哥

古代打戰時,由於運輸工具的落後,幾萬人的作戰部隊,後面往往跟著數倍於己的輜重運輸部隊,這麼輜重部隊的成員絕大部分是由民夫構成,老百姓參與運輸糧草任務後,可以替代一部分的徭役。輜重部隊的任務不僅僅是運輸糧草,還要運輸作戰工具,如弓箭之類,所以古代運輸部隊的人數遠遠多於作戰部隊

為什麼古代打仗時,消耗的糧食會大大增多?

若豹 運輸能力有限,打不打仗人口分布不同。一般並不是國家沒糧食,而是戰區沒糧食。你看古代糧道被斷都是大軍潰敗,有幾個是餓死的?只有長期圍城才是餓死一堆人。 kknd 太多人都沒有回答到關鍵點。題主的疑問換句話說是從整個社會角度來看,同樣的乙個國家100萬人,不打戰也得要吃飯,為何打戰會導致飯不夠吃?...

為什麼古代打仗糧草就緊缺?

原因如下 1.考慮損耗。打仗大軍要移動,糧草是要運輸的,沒有好的道路沒有車輛沒有現代保鮮技術,腐壞損耗是不小的。2.運輸難題。很多時候古代的軍隊二十萬人可能,需要超過二十萬的民夫來提供後勤,這還不考慮路途,道路情況和敵人襲擊補給線的問題,這幾十萬民夫也要吃飯。3.打仗是死人。但是軍隊總是要補充的,抓...

古代打仗的時候,布陣真的有用嗎?

林中小屋 排兵布陣 指排列隊伍,擺列戰鬥陣勢。亦引申指安排 布置事情!其實如何體會布陣真的有用與否,那死在戚家軍刀下的東南沿海的倭寇,是最有體會的!東南沿海的倭寇們,前期入侵時,由於太順利,逐漸養成一字排開的習慣,以第一人稱倭寇的視角你將看到的是 你和你們的同夥成一字排開,距離剛好可以發揮你橘右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