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樣的術語中文就喜用生僻字,而英文愛用日常用語?以及同樣以人命名的術語中文比英文的看起來晦澀難懂?

時間 2021-05-29 22:43:36

1樓:老姚

覺得題主弄反了吧?明明是英語更難懂,中文更好懂。

中文單詞是由字來組合的,兩個熟悉的字可以組成新詞,可以通過字來理解新詞。

而英文不能由字組詞,一旦有新的概念出現需要命名,只好新造乙個詞,彼此無法聯想。

例子比比皆是。英文就沒有家族詞的概念,沒有同類的概念。比如

車——汽車,火車,轎車,卡車,牛車,馬車……都有個車字。

Vehicle, car, sedan, van, pickup, truck, limo, train, 這裡面有誰跟誰能聯想起來的麼?誰跟誰有家族關係?

牛——黃牛,奶牛,公牛,母牛,犛牛,野牛,犀牛……都和牛有關係,一看就知道大概長什麼樣(牛樣)。

Ox, cow, bull, rhino,yak, buffalo...誰又和誰能聯想起來呢?這得多記多少單詞!怪不得英文單詞動不動就得上萬上萬的記呢,真浪費大腦空間。

為什如此呢?拼音文字必須得多音節才能完成乙個詞。人嘴能發出的音就那麼幾個,組合起來不夠用的,乙個音節不夠,那就多加幾個音節,倒是夠用了,可是每個詞也加長了,導致——說話費時間,句子長,沒法背九九表,算數心算差……。

再有就是沒法以舊片語新詞,太長了。

所以中文術語很多能從字面理解,還特貼切影響。英文不行,得死記。

還有乙個,就是中文能簡寫,地礦部——地,礦,部三個字說明了概念的全部;國家民委,計委,北大,工大,鋼院,高法,高檢,生活中處處都是。而英文呢,SD, DD, CD, VE, GC,不是乙個行業內的人根本不知道啥意思,甚至不同領域有同樣的字母縮寫,意思完全不同,這讓人怎麼猜?

語言各有長短,英語有自己的缺陷,漢語簡潔優美。就專業術語來說,漢語能聯想,易歸類,命名方式更合理。

2樓:louzhiguo0000

這不是說瞎話嗎?

英文術語裡多數情況下連表示一二三

四、大小多少、人口手足的語素也經常是希臘語、拉丁語成分,你還說英文術語愛用日常詞語?

3樓:

見識少不能代表沒有,未知的世界那麼廣闊。

手機碼字,隨便打幾個醫學術語。

順序:日常用語術語漢語

kidney nephro- 腎inflammation of kidney, nephritis,腎炎

left eye,oculus sinister OS,左眼inflammation of skin,dermatitis,皮炎inflammation of lung,pneumonia,肺炎inflammation of eye,ophthalmitis,眼炎

photography of vessels,angiography,血管造影術

4樓:棠棣

題主你造我們有專業英語麼=_=一開始有機物命名都命掉半條命=_=

不過,題主說的也不是全無道理。原先命名自己成果的科學家用的多是外文詞根詞尾,若是英語好自然會有比較深的印象。手機碼,等合成,晚上更。

5樓:何所言

我翻了一下題主對前面的回覆,既然題主覺得還有其他方面的不同,我這邊問問有沒有這些:

人名的問題,

1、放到同乙個文字社會環境裡,「能以名字命名」,在英語環境中立即聯想至英語環境,於是只是像吃飯一樣常見的事;而同樣的「能以名字命名」,在中文中顯然沒那麼常見,

2、中文更傾向於實意化,而不是人名化,(一時想不到什麼好例子就用別人提到的煉金術/葉綠素來比方,換成以發現者命名的方式來試想),對應於實意化的就是「高深化」,讓人有一種藏而不露的感覺。心理機制上就是立刻讓人覺得「背後有點什麼」,而英文語感環境下看就是「哦,人名」

術語的問題,

我想到的是,中文「字」對「字」間的關聯影響,是潛意識立刻去腦補的東西,而英文不會讓人立刻想到去亂補「詞根的互動關聯性」,最多只是在詞與詞、短語與短語之間去腦補;而英文單詞規定名稱、片語規定名稱,作為其詞意的index索引綱要,不像中文這麼經常混入動詞/動態關係。

這時候碰到舉例中的「藕合」就導致了雖然知道合字是「要怎樣」,但只要前面還有乙個未知的「藕」字不知是要怎樣,就產生了生澀感;而對應情況下,英文傾向於只要擺在那裡兩個詞--ok,約定了--也就不用多想﹑多腦補了了。英文發展到目前,具有這麼一種相對於「目前中文」讓人安心不去多想的感覺--而這,我認為並不像翻譯界所說的英文偏靜態中文偏動態的說法,而是歸於漢字系統是表意文字不是表音文字,對比起表音的文字構成系統,更傾向讓人自覺的去多想。而且動態或靜態的字用於給詞做定名,只是「臨時的」文化習俗社會環境習慣而已,並非是文字系統本身的差異。

也就是說結果可能題主雖然問的是翻譯文化,但實質問的不是問文字方面的,而是心理實效/精神作方面的問題?

6樓:

舉個例子,為啥英語裡鐵日常用據信源自於原始日耳曼語的iron,咋到了化合物,比如氧化亞鐵,咋就成了ferrous oxide,而三氧化二鐵就是ferric oxide。你說漢語英語表達那個更通俗直觀?

法語還好歹無論日常還是術語,鐵都是fer-

7樓:傘擎楊

第一,大部分英文學科專有名詞是根據拉丁文、希臘文組合出來的,而中文翻譯明顯直白得多;

第二,題主覺得外文人名很普通,中文人名很高大上,這只能說明你接觸的外文文獻太少。

8樓:

術語翻譯之類的,高票答案講得不錯~

但是人名什麼的……我想起了人人網譚釣神的乙個段子(侵刪):我一直在虛心學習數卷高階深奧的論述語言,終於學有所成,今天給大家來一段。「脫胎於帕埃拉雛形社會的薩拉公尺民族,因其根深蒂固的派柏羅尼性而無法脫費列羅,幾乎無法自發莫扎里拉化到拉沃奧利層次,注定永久地錯過法費萊程序而深陷在派珀羅尼漩渦中,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著拉扎涅亞迴圈,這是薩拉公尺順民共通的瑪卡羅尼宿命。

」不要被一堆不明覺厲的術語嚇走,我只是羅列了一堆吃的

音譯名這種東西果然看起來好高深的呢2333333

9樓:小豬

書讀得太少。。。

腦子裡第乙個蹦出來的例子是耦合(我糾結念ou還是yu糾結了半天,如果不查也並不知道什麼意思),英文coupling, couple(一對或者跟情侶狗FFF乙個詞,能看出來這指兩個東西一定是相關的)couple你能知道兩個東西一定有關係,「合」你就想不到兩個東西有關係了?

匿名使用者的回答有一定道理,中文的確在專業術語上更傾向於使用特化的專門詞彙,但反過來講,尤其是現代中文基本以雙字多字詞為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大多數專業詞彙都足以讓人望文生義,就算有所誤解,但對於圈外人士在不得不閱讀一些專業資料的情況來說,中文的專業詞彙已經是足夠簡單了。

再說一遍,couple你能知道兩個東西一定有關係,「合」你就想不到兩個東西有關係了?

然後,匿名使用者還提到了行文風格的問題,我以為這個的確是乙個大問題,中文專業文獻寫得通順流暢的不多,一方面,的確可能跟專業人士的母語寫作素養有關,但另一方面,我認為大家可能經常忽略了乙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對於現代科學研究而言,究竟應該用什麼樣的句法句式來描述才是合理清晰的,西方語言以及寫作實踐已經為這個目的探索了幾百年,而對現代中文來說,它本身的歷史才不過區區百年,我們從100年前才開始嘗試著用中文來描述科學,因此,很多時候無法清晰的說明某些科學原理,我以為其實就是實踐還不夠,我們還沒有探索出最合適的句法句式。

當然,從我上面的觀點來說,很多人大概會以為我認為中文不適合進行科學寫作,這大概也是五四以來常有的乙個論點,中文不適合現代科學,甚至經常有人說中文不能像西歐語言那樣精確的描述,所以導致了我們無法進行科學的思考。然而,這完全是倒因為果的謬說。中文在現代科學研究和寫作上的確還有不足,再說一遍,那是因為我們的實踐還不夠,以前我們沒有這樣的需求,直到100年以前,我們的文化都不需要精確的描述,因為我們不需要精確的描述,所以中文直到100年前都沒有點精確描述的技能樹,而與此同時,在幾百年前,西歐語言的使用者就已經開始嘗試用他們的語言來精確清晰的描述科學了,因此,就目前的狀況來說,很多時候,特別的,英語文獻比中文看上去更清晰,是必然的結果。

最後,語言是不會停滯的,是會不斷的向前發展的,現代中文還非常年輕,還有很大的發展餘地,比如大家經常批判的翻譯腔,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正是現代中文句式句法還有待發展的乙個例證,翻譯腔是不符合中文行文習慣的,讀起來晦澀繞口,但如果強行按照中文習慣改寫之後,有些時候又顯得不如原文清晰精確,這正是我們還需要探索的地方,我們還需要發明新的句法句式來更為方便的描述這個世界。以上。

10樓:Fred Jiang

有一些是歷史遺留問題。

另,speed和velocity有什麼不同?(當然這個例子不太恰當因為velocity是指速度向量

為何中文有如此強大的堆砌意象的能力?

r7tc 因為中文的語法結構比較自由。即使不符合語法結構,也能強拽出來乙個 意境 出來 舉個例子 絆按叢狼,固家綽。是不是也很有意境?然而這只是一句亂碼而已。如果你感覺這不夠的話,你可以多用一些比較 意境 的字隨機組合一下。你甚至可以根據字頻或馬爾科夫鏈自動生成乙個句子,你會發現雖然句意狗屁不通,但...

同樣的表達,為何古文比白話文更具美感?

劉沭江 因為白話文的意思彷彿是現代工業發展後愈發精細分工上的一點,表達意思倒是精準了,但是缺乏了聯想性。而古文更精煉,含義卻更豐富。例如兵者,詭道也。白話文就會說成,軍事是千變萬化的。然而這個兵和詭可以發散出很多方面,兵器軍隊軍事士兵戰役等等。 阿水 文言文在形成清晰的行文前,表達者經歷了更痛苦的學...

為何同樣是不抵抗,(網民)批判張學良的要比批判韓復矩的多得多?

盧如是 九一八事變是乙個歷史岔道口,如果東北軍有組織地進行反擊,能給關東軍一定打擊,讓它付出更高代價,代表極端民粹的陸軍勢力在其國內政治生態中就不會得勢。中日關係 東亞局勢究竟怎麼走就存在未知數。而韓復渠不戰丟失山東只是乙個戰役級的問題。 皇甫自相 如果你知道張學良在戰時犯毒癮自己把繼承來的東北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