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樣身為降將,于禁的風評非常差,但是姜維卻沒有這麼差的風評?

時間 2021-05-09 01:01:05

1樓:究極體布馮

個人感覺,是於禁在曹操手下的地位,比姜維當時的高多了。于禁是曹操手下唯一乙個外姓的假節鉞,五子良將其他人都是假節,假節鉞有權利斬了假節的。而且于禁屬於元老級人物,你作為曹老闆的老員工,地位很高權力很大,主動投降肯定會受到非議。

再加上演義對於禁描寫嫉妒龐德(三國志沒這個記載)的渲染就更加使得風評被害,還有關鍵是於禁投降,龐德不投降被斬,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乙個半道加入的員工都不投降你作為元老就很沒面子了,如果龐德也一起投降或者被俘也不會有這麼大的風評被害。

還有新老闆曹丕自己就不待見于禁了,風評被害已經不可避免了。還遇見了東吳嘴臭王子虞翻,動則陰陽怪氣嘲諷你,風評再度被害。

姜維本人在魏國沒那麼大名聲,沒那麼大地位。再說張遼張頜,張遼是公司都倒閉了選個新老闆沒問題吧,要恰飯的嘛~~(注意張遼沒有被抓住,是呂布在下坯失敗後再率軍投降)。張頜本來在袁紹手下也沒那麼高地位,也是被迫臨陣倒戈。

而且這三個人都不算軍隊主帥,是受限於人,不是被老闆坑就是被老闆的狗腿子坑。

2樓:美凌格11

于禁挺慘的,從陳留起兵跟隨曹操,五子良將之首,立下無數戰功。雖然是兵敗投降,但是也不是改效他主,畢竟還是被吳軍從牢裡放出來的。我認為他值得更高的評價。

之所以風評差有三個原因,第一,作為降將的副將龐德,和於禁形成鮮明對比,兵敗身死。第二,于禁可是五子良將,跟隨曹操東征西討二十餘載,官至左將軍。曹魏異姓將領中第一人。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碰上了曹丕這麼個心胸狹窄的主公,使得後世史書記載都不好。

姜維在魏國,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天水郡上計掾,是諸葛亮慧眼識英雄,收為己用,並給了他一展抱負的機會。而且姜維為報丞相知遇之恩,九伐中原,守護漢室最後的榮光,即使滅火也不曾放棄理想,最後一計害三賢,被剁成肉醬甚為悲壯。

3樓:劉凌

禁以厚祿顯爵,臨陣而降,是魏不負禁,而禁負魏也。

三郡軍破,守令亡命,維既受猜忌,歸國無路,武侯以國士待之,維降,是魏負維,而維不負魏也。

4樓:啦啦小熊

大家沒有回答到重點。

引用一下事例

殺死昌豨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投降曹操後再次反叛,曹操派遣于禁征討。於禁急攻昌豨,但是未能攻克昌豨的據點。於是,曹操又派夏侯淵領兵與於禁一同作戰。

夏侯淵攻下了昌豨的十餘座據點。但由於昌豨與於禁是舊交,便向於禁投降。

在昌豨投降後,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應當讓曹操處置,但於禁說:「你們難道不知道曹公經常說的命令嗎!在大軍包圍後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

遵行和執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氣節。昌豨雖然是我的舊朋友,但我豈可以因此而失節!」自臨與昌豨決別,隕涕而斬之。

當時曹操軍在淳於,聞而嘆曰:「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于禁,是命運啊!」更加器重于禁,東海平定以後,曹操上表漢獻帝表功于禁、樂進、張遼三人,于禁因此拜為虎威將軍。

于禁對於投降的朋友,十分嚴格不留情面。。自己戰敗,投降時卻……所以,後世評價不高吧……

就好比乙個人天天譴責小偷,去抓小偷,打擊小偷……後來自己卻成了乙個小偷……

5樓:兩弈

從情理角度來看,于禁在魏國是處境優渥,受盡恩惠,他背叛是背主棄義。而姜維在魏國不受重用,還被自己人背刺,他背叛是背主但不棄義。而中國人向來是以義氣為先的。

從自身角度來看,于禁對於魏國價值大,他的投降魏國損失很大,更何況于禁還是因為貪生怕死。因此魏國方面的負反饋較多,薰染出了對他的不齒。而至於姜維,對於魏國當時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沒有什麼筆墨著筆魏國方面的反應,負反饋幾乎沒有。

而姜維投降沒有因為生死之境,而根據上帝之眼可以看出他選擇了擇良木而棲,反而突顯了他的明智。

因此他二人的風評才截然不同。

6樓:

因為降了兩次,姜維一開始風評也不好,因為大家也以為他投降了兩次,結果出來說是詐降,那就沒問題了。投降不可恥,三姓家奴就不太好聽了。

7樓:夢關山

你要拿於禁跟同行的龐德做對比,而不是三國時期的任一降將,於禁風評差僅僅是因為同行的龐德選擇了寧死不降,兩邊對比差別太大。不僅魏國罵他,關羽也看不起他的,龐德倒是被雙方大大讚美

8樓:

因為曹丕帶頭羞辱了於禁,確實是二丕太小氣了。

姜維雖然是個勞民傷財的,但結尾陳壽還誇了他赤膽忠心。于禁一朝破節被羞辱,人們往往就蓋章最後了,況且曹丕帶頭羞辱。

人總是對好人的汙點耿耿於懷,對乙個不是很好的人做點好事總是會比較包容——這只是一種類心裡邏輯,你自己品品,大約也就是這樣

于禁晚年不夠體面的死,旁觀者的態度,他不自殺投降就是不夠體面,不體面,因而,很多時候就直接否認了他的一生,諡號都是厲,這是惡諡。

對看客或者政權者來說,敗軍之將無顏面。

就這樣。

9樓:「已登出」

魏的張遼是降將,張郃也是降將,蜀的馬超是降將,黃忠也是降將,吳的太史慈是降將,甘寧也是背棄黃祖,轉投孫權。那年頭,誰手下還沒幾個降將啊,怎麼就於禁風評非常差呢?

我覺得就是當時曹老闆的那句話吧:「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

要知道,姜維投降的時候曹老闆可沒有說過半句不好的評價(滑稽)

10樓:

看解放戰爭,張靈甫、黃百韜力戰而死,其他的投降如流。

拋開宣傳上說張靈甫、黃百韜寧頑不化,大家基本上還是敬他們是條漢子。倒是投降的人,籍籍無名了。

11樓:石田治部少輔佐吉

我看所有答主都沒說到實際的地方,我來說一下吧,這一點也是姜維傳反覆提到過的。

姜維沒有受到過魏主的策名,就不算魏臣。而有從屬關係的太守馬遵也背棄了姜維,所以姜維加入蜀國陣營並非背叛失節。

12樓:

姜維相當於乙個縣人武部的司令,投就投了,根本不是大事。

于禁可是假節鉞的重臣,拿到歷史上能和他模擬的可能也就是洪承疇吳三桂了。

13樓:郭翔

實力差距打輸了,

「來我們祝願這位選手再接再厲」。

這是姜維。

「飛龍騎臉怎麼輸……唉你不能這樣啊?」

千古罵名,這是於禁。

打不過諸葛的姜維不丟臉,被實力碾壓漲經驗麼。

問題是水淹七軍之前對比雙方實力(蜀魏)最高也是五五開啊,紙面上魏國更強,接兵暴兵都是魏國更有利,預期不說能打贏起碼不能潰敗吧,結果被關羽0換10了?

這種情況作為最高軍事長官的於禁應主動承擔責任,哪怕嘴硬說「手滑了」也不能說「哇,服了服了」,懷疑你打假賽有沒有。

14樓:「已登出」

1.投降的原因

于禁投降的原因,是因為貪生怕死,所以在被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之後,選擇投降。古人是很注重忠義和氣節,于禁貪生而降,為人不恥也是很正常的。

姜維投降的原因,是因為無路可去,當地的太守不信任姜維,所以把他拒之門外,姜維才被迫投降了蜀漢。這種情況在三國很常見:黃權在夷陵之戰時因為劉備戰敗導致後路被斷,回蜀無路,投吳不能,所以投降魏國,同樣也沒有人非議。

2.投降時的地位和影響

于禁投降時,是五子良將之首,還是五子良將裡面唯一假節的,被稱為外姓第一將。曹操多年來對於禁也非常器重,于禁的投降時還帶著部隊,他的投降對魏國和曹操的打擊和震懾非常大,曹操甚至想要遷都。對比一下關羽,關羽是五虎將之首,荊州牧,督荊州軍事,和劉備恩若父子,被孫權俘虜之後誓死不降,最後被殺。

如果關羽在被孫權俘虜之後投降孫權,估計蜀漢內部也會朝野震動。

姜維投降時,只是曹魏邊鎮的乙個小吏,而且並不受重用,參考當時的君臣規則,君主不善待臣子,臣子也沒有義務為其盡忠。姜維投降蜀漢,對曹魏的損失也不大。

3.投降的次數

于禁投降了兩次,先是在水淹七軍的時候投降關羽,在關羽敗亡的時候,又投降孫權,最後被孫權轉送回曹魏。投降這種事情,你逼不得已投降一次也就算了,投兩次,最後還回到了原來的勢力。風評怎麼可能會好。

姜維也投降了兩次,第一次走投無路投了蜀漢,第二次為了謀求復國,投降鍾會,最後被亂軍所殺。第一次是真投降,第二次是詐降。當時人不知道姜維第二次是詐降,所以對他的惡評也不少,後來他寫給劉禪的密信被發現,大家才知道他是詐降。

風評開始回公升。

4.前領導和現領導的態度

于禁投降關羽之後,曹操對於禁非常傷心和失望,覺得自己和於禁相處這麼多年,生死關頭,于禁反而比不過龐德。關羽對於禁也很不屑。于禁再投孫權之後,孫權倒是對他不錯,還跟他一起駕車出行,但是孫權的手下對於禁態度很差,虞翻當面諷刺他身為降將,卻有臉和自己的主公同乘一輛車,于禁羞愧地說不出話來。

于禁被送回曹魏之後,曹丕對他態度也不好,表面上安撫他,實際上卻故意派人在曹操的陵墓裡畫上龐德誓死不降,于禁屈膝求生的壁畫,最終逼死了於禁。

姜維投降蜀漢之後,前領導和鄉親,還有自己的母親都能理解他的行為,而諸葛亮對他也十分器重,甚至諸葛亮死後,姜維作為乙個降將在蜀漢依舊有很高的地位。姜維詐降鍾會之後,鍾會如得遇知己,而在姜維詐降之前,劉禪早就先投降晉國,所以劉禪也沒臉指責姜維,更何況姜維是詐降,又不是真降,更加沒有什麼可指責的。

5.投降後的表現

于禁投降關羽後,只是作為一介戰俘,很難有什麼逆轉風評的表現。到了孫權那裡,也是被當做吉祥物。回到曹魏,直接被曹丕逼死了。

人一死,很多事情就蓋棺定論。于禁投降的黑點,很難被洗掉了。

姜維投降蜀漢之時還很年輕,投降蜀漢後,一直用行動回報蜀漢的知遇之恩,直到蜀漢滅亡也沒有停止,最後付出了生命。

6.和他人的對比

不說三國以前,就但說三國時期,有不少投降的人,有名的比如說張遼、張郃、張繡、賈詡、辛毗、龐德、潘濬、黃忠、馬超、法正、黃權、龐林、姜維。連關羽都曾經短暫投降過曹操。可這些人投降,要麼是走投無路,要麼是不受重用,要麼是投降後努力立功,洗清了自己投降的黑點。

還有很多忠心事主,誓死不降的人,比如沮授,審配、高順、陳宮。和這些人對比起來,能比於禁風評更差的,恐怕只有呂布、糜芳,士仁、郝普了吧。偏偏這裡面除了呂布,最出名的就是你於禁,所以就辛苦你於禁做個反面教材吧。

15樓:

於禁風評差主要是因為對比龐德

身為五子良將,頗受曹操重用,給予的封賞也不少。在被俘後,原為馬超部下的龐德大罵關羽,寧死不降,身為嫡系的於禁卻直接投了,把曹家人氣得半死,後來曹丕還讓人作畫描繪這一行為,活活把於禁膈應死了。

祁同偉與李達康同樣是草根出身,為何結局不同

因為能力,情商,智商的差距。李達康看似迷迷糊糊,實則做事完美到無可挑剔。祁同偉又貪又死板,權利的基層中層上層遊戲規則根本不一樣,他用基層的玩法想上大分的思路就大錯特錯。很想看看如果李達康是祁同偉,面對梁璐時處理的方式,反正一定不是我能想象出來的。 十全 祁同偉一差在起步就被打壓,誰會為了乙個祁同偉去...

三身為何境?

普波居士 修行佛法,所證三身,法身 報身 應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滅,人人本具的真性,不過我們眾生迷而不顯,佛是覺而證得了 報身是由佛的智慧型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報身和他受用報身的分別,自受用報身是佛自己受用內證法樂之身,他受用報身是佛為十地菩薩說法而變現的身 應身又名應化身,或變化...

為何同一老師,同樣教室,同樣授課內容,為何下面學生成績不一樣?

歡樂馬 第一 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不一樣 第二 每個學生的專注力有高有低 第三 每個孩子的課堂參與度也會影響學習內容的消化和吸收第四 每個學生課下是否善於思考,總結和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五 每個學生上進心的不同,有的學生一些問題不會但更願意克服困難,想辦法去提高成績,以上個人觀點 平行線 對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