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界為什麼沒有像以前那樣偉大的發現?

時間 2021-05-10 13:52:31

1樓:學無涯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很快。有人把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時期稱為"大科學"時期,大科學不同於以往的小科學,不但規模大,而且社會化程度高,過去的科學研究主要以個人自由研究為主,大科學則具有社會化協作的顯著特點。無論是研究乙個課題或者是設計開發一種新的產品,常常涉及到幾個學科多方面的知識,往往不是乙個人或者幾個人就能解決的,必須集中較多的相關人員,發揮集體的智慧型,才能取得突破。

2樓:萬里路

原因是很多科學家以前的發現都是開創性的,總括式的。比如孟德爾,那就是遺傳學祖宗,可是現在呢?生物研究有太多方向了,看看這幾年諾貝爾頒給了什麼人呢?

比如發現導致胃潰瘍的罪魁禍首是幽門螺旋桿菌的醫生,發現了C肝病毒的學者。科學太細化,相比於牛頓,孟德爾這種樹幹,樹枝顯得不那麼起眼罷了!

再有就是你知道今天當乙個科學家有多難嗎?首先普遍博士以上吧,其次還要有可靠的團隊,要不然隨便生物學幾百萬上千萬的裝置。到物理幾百億的裝置,你有嗎?

只能加入這些機構啊,所以像達文西這樣揹負六七個「家」的傳奇人物幾乎已經不可能了!

3樓:知知為知知

科學的重大突破本質上源於基礎科學作為鋪墊,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牛頓的萬有引力到量子力學等等,這些發展其實都相隔百年,所以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基礎,是不可能在科學上突破的。人類的發展不斷深化已有的科學理論,導致這個知識量越來越大,乙個人要吸收這麼龐大的知識系統,基本上都是天才型人物,可遇不可求。

但是有乙個方式會突破人腦限制,那就是人工智慧,當人工智慧可以代替人類思考,計算機擁有著無限制的知識儲備和極快速的運算思考能力,那麼未來的科學探索將會得到革命性改變!也會極快加速人類的科學發展,不管是物理還是生物,甚至是外太空,人類才能真正認知自已,真正認知這個宇宙。

到那時,人類可以擁有全新能源,脫離太陽系也不再困難,醫學發展幾乎可以攻克所有疾病,甚至改變人類基因壽命無限,已經擺脫地球束縛,人口數量無需限制,在浩瀚宇宙開啟爆發式增長…………此時的人類,最貴的房價依然是地球!

4樓:「已登出」

馬克思的理論有解釋:

時間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當前人類的認識足夠實踐來用,所以主要是技術科學在發展,等到出現基礎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實踐就又會促進自然科學發展了

5樓:你親愛的老大哥

很多人向我問過類似的問題,於是漸漸也能組織起來一套答案。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如何去評價乙個發現是否偉大?首先你得要能理解這些發現究竟是什麼。人永遠不能通過主觀臆測去評價乙個超出認知的事物

根本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現代的知識已經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了。對於初中生來說,大部分人能學習到的最頂尖的科學人物是牛頓,對於他們來說,從18世紀往後就沒有像以前那樣偉大的發現。

同理,對於高中生,從20世紀往後就沒有偉大的發現了。以義務教育為分界線,對於廣大群眾而言,這裡就是他們畢生的知識的頂峰,現代科學他們根本理解不了,也沒機會接觸。

凡是稍微懂點學術常識的,就知道現代科學爐火依然旺盛。簡單的乙個例子,Dennis Ritchie發明c語言和Unix也不過才30年不到的時間,現代作業系統的開山人物,在計算機界地位不亞於愛因斯坦之於物理界,但是認識他的人多嗎?絕大部分人甚至連作業系統的概念都不清楚。

其實科學的發展是樹狀的,不斷產生新的分支並永遠向前。義務教育能把你帶到樹根的位置也就是物理,通識教育能把你帶到某支粗壯的樹枝上也就是你所選擇的專業。在每乙個階段,乙個人所認識的偉大發現永遠是侷限於他所掌握的知識的,就以計算機領域來說,要理解本世紀以來的新的發現至少也得讀過碩士。

這就意味著,某種科學越往越往頂端發展,受眾就越少,受眾越少就帶來了不理解,因此很多人會產生現代科學沒有偉大發現的錯覺。

所以年輕人,知識就是力量還真不是一句空話喲

6樓:微笑過客

這個問題問得好想有點毛病啊!這其實是個錯覺,現代科學才有多長時間?短短幾十年!

這就像你小時候覺得日子過得這麼慢,而當你到了古稀之年是你會覺得人生如夢,光陰似箭。你對現代科學發展緩慢的看法就像前者一樣,你對近現代以及16世紀後的科學發展迅速的看法就像後者。這樣你就能理解了。

科學史是奇妙的,但未來的科學發展要靠我們來努力。

7樓:

個人理解,偉大是因為它們對我們產生了深刻的不可輕忽的影響,而真正的科學前沿,從它產生到它影響普通人會有很長的時間差,所yi

8樓:琉璃

就像物理一樣,我覺得是因為理論物理走的太快了,實驗跟不上。就像相對論,時空論,標準時空論什麼的,根本沒辦法用實驗或者是其他什麼的來證明

9樓:雪球

歷史具有篩選的作用,過50年、100年後你才會知道現代的偉大發現。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於個體而言,在空間上如此,在時間上亦然

10樓:阿朵拉斯

科學的發展必須有一定的時間沉澱和相當一部分人的參與。打個比方,牛頓發17世紀發現3大定律的時候,當時的人,即使是有相關知識的專業人員,可能理解的不如現在的高中生或者大學生,但到19世紀,這三大定律的運用已經到了極限,理解的人也非常多了,所以出現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但你看21世紀的現在,研究生畢業活著博士出身的,都不一定能吃透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更何況其他人,何況現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很多猜測和設想還沒有被證實,還未被應用,轉化為生產力。只有當這兩種理論用盡的時候,才是新理論出現活著爆發的時候,估計還得100年靠上

11樓: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科學的偉大在於他的前瞻性,往往越偉大的發現,越難以被同時代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基因遺傳定律算是一項偉大的發現吧,可惜的是它是在孟德爾死後多年才被人們接受和認可~

12樓:小林

因為最近的新研究成果還不夠久遠,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沉澱和推廣。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時候,也一樣冷門,直到後來才慢慢發現,這居然就是事實。而現在的發現、發明、成果,還沒到時候呢。

而且,新成果也需要時間去證明,提出新觀點容易,證明新觀點難。其實每天都有無數偉大的觀點被提出,但是能夠存活的不多。

這就像懷孕,不到時候看不出來。

13樓:幾十公尺

莊子曰: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前面的大神創造的東西太高,想理解通透都需要很久,如果資質不夠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前人的水平。

我覺得如果不解決記憶和學習的效率,總有一天會研究不出新鮮東西

14樓:華景

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偉大的大人物降生,這些人出生前和出生後的世界可以說是兩個樣子的。像牛頓這樣的大天才真的是人類百年一遇。現在沒有,以後一定會有的。

15樓:大腦艾瑞克

二戰結束以來,人類科技進步是飛速發展的。

你感覺到所謂沒以前那麼偉大,估計要麼是重大發現太多,幾乎每天都有新發現,導致你審美疲勞;要麼是由於團體工作所以你不知道到底應該把功勞歸功於誰。

最可能的原因,是題主水平太低,不理解當代重大科研成果的意義,而之所以你能理解以前的科研成果意義,那是因為那些成果的重大意義都寫進了小學或初中教材了。

16樓:柴慧龍

不是沒有,而是你不知道。

說實話你說的這些其實屬於比較好理解的,至少它放在大學課本裡就是乙個事實。這說明它屬於基礎知識。

其他的真正特別強大的,你也沒必要知道。

17樓:黑羽翼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出來之前,也有人說過類似的話。他們覺得牛頓力學已經發展到頭了,導致幾十年都沒有什麼特別驚豔的發現。

然後就被打臉了。

這幾年尤其在空間科學領域,觀測出了許多與既有理論完全不符合的實驗結果。

說不定有生之年能看到第三次物理學革命。

18樓:宅狼

現代科學越來越系統化了,過去出的科技非常直觀,現在的就複雜的多,估計解釋半天也沒懂。像最早的飛機裝上發動機能飛就行了,現在又是空氣動力又是材料結構又是雷達系統。

19樓:月天間

有些走題啊,不過以下都是我喜歡的新科技,因為它們,我想象中的未來越來越近了。

暗物質,引力波(對於未來的宇宙航行有重大作用)半導體,(現代計算機硬體的基礎,計算機是是現在未來科學的基礎)石墨烯電池(以後一秒中快充就看他的了,解決了電動汽車的能源問題)奈米技術(將很多不可能變為可能)

3D列印技術(別小看他,第四次工業革命有可能就是因為它)

20樓:機裡洛夫

瘋子說到這裡打住了,他舉目望聽眾,聽眾默然,異樣地瞧他。終於,他把燈籠摔在地上,燈破火熄,繼而又說:「我來得太早,來得不是時候,這件驚人的大事還在半途上走著哩,它還沒有灌進人的耳朵哩。

雷電需要時間,星球需要時間,凡大事都需要時間。即使完成了大事,人們聽到和看到大事也需要假以時日。這件大事還遠著呢!

比最遠的星球還遠,但是,總有一天就大功告成的!」

21樓:熒惑

不一定沒有,只是沒有轟動性罷了,相對論的顛覆性是強,但是相比之下對日常生活幫助更大的應該還是光電效應下列的研究。

time shall tell

22樓:三大不了點卡姆

其實不想說的,但是確實是事實:戰爭是科技進步的最大推動力,所有突破性的科學進步都和大型戰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二戰後的和平年代根本不具有科學突破的土壤。

試想在乙個戰爭年代不需要考慮倫理道德,一切為取得勝利為最終目標,科學才會有無限的實踐土壤,所以二戰的醫學,科技進步是任何時候都無法比擬的(我其實不想提731部隊,其實小日本的醫學發達和這種無人道的科學實驗是分不開的)。而和平年代一切都需要考慮倫理道德,考慮政治影響,科技發展無限被制約,現在的科技進步都是在二戰的技術上發展來的,而劃時代的科技進步在和平年代顯得困難重重。雖然我們不願意承認,但這就是事實!

補充:後邊有人提到生物科學這些年的進步,的確從dna到轉殖羊生物學這些年有了很長足的進步,但這是和平年代,生物學的發展受到了很多倫理學的挑戰,尤其對於人類胚胎的轉殖技術,其實早已經具備技術手段,但是受制於倫理道德約束是絕對無法實踐的,還有像"換頭術」這種新的醫學手段其實在理論上都已經具備了條件,但是實踐仍然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但是戰爭當中這種倫理道德限制都會變得非常薄弱,在爭取勝利的道路上,道德是最不會被考慮的因素之一,只有在這種比較極端的條件下才會產生那些具有突破性的科學技術進步,所以科學的進步就是伴隨著人類的征服慾望一步步發展來的,說是一部血淚史也不為過。

科學界的期刊為什麼堅持匿名審稿的制度?

因為學術圈其實比較小,如果知道是誰審稿了就會出現,下次見面互懟或者互相放水的情況。比如,前幾年我們圈某期刊主編A和另一期刊主編B兩人合作了一篇文章,投到A的期刊上,然後稿件被斃了。尷尬。期刊中能審此稿件的編輯就兩個,不是C就是D。因為是自己投自己的的期刊,所以就算是主編A也看不到是誰審稿。當然,最後...

科學界為什麼會接受相對論這樣的理論?

李陽 生活所迫。當年人們還不願意相信日心說呢,還不願意相信地球是球體,當時的人也會問 科學界為什麼會接受日心說這樣的理論?你現在怎麼看當時人的想法?那麼後來人們為啥相信了日心說呢?就是好用,日心說可以預言天上行星的位置,金木水火土,過幾個月會到什麼位置,地心說演算法太複雜了。當時有占星的需要呀,皇帝...

為什麼有人反對科學,認為現代科學造成了更多的殺戮?

科技進步的最大貢獻是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而不是讓活著的人死得更少。活著的人活得更好了,就會有更多活著的後代,等於變相讓活著的人變得更多。所以現代科學是造成了更多的殺戮,但它也讓能被殺的人口更多了呀!那些以殺戮多反科學的人怎麼解釋現代科學造成了更多的殺戮的同時世界人口居然越殺越多的事實? 便利員ki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