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後視鏡為什麼都安在車門上而不是在車身上?

時間 2021-05-11 20:25:03

1樓:吳力

如果裝在A柱上,需要在a與門板間加乙個三角板,用來安裝後視鏡的基座,a柱,三角板,後視鏡會連成一塊很大的盲區,把a柱障礙角增大,完成左前,右前方出現盲區。 所以現在設計時更傾向把後視鏡裝在門板上

2樓:

歷史原因。最開始是沒有邊後視鏡的,那時汽車很少,公路都是單車道,只有室內後視鏡就足夠了。後來二戰後汽車多了,出現了多車道,邊後視鏡才出現。

最早的邊後視鏡確實是有安在前車身那裡的,調節方式是博登線,原理和自行車鋼絲車閘一樣。所以邊後視鏡的英文是"Wing Mirror",雖然現在大家日常都叫"Side Mirror",不過專業術語還是"Wing Mirror"。後來調節方法變成了齒輪和電動,所以基本上已經沒有用博登線的了,這是乙個原因。

功能的一致性。邊後視鏡是為了讓司機看到後方左右車道的車況,所以安裝地點必須在人的視野範圍之內。人在開車的時候,眼球的移動範圍是有限的,既要看前方路況,又要通過三鏡觀察邊後方車況,又要注意方向盤後儀錶盤的車輛狀態,所以必須讓這些模組處於同乙個足夠緊湊的平面以便人眼掃視。

這樣,邊後視鏡,後視鏡,擋風玻璃,儀表板就需要處在同乙個平面區域上。當代的汽車,就算後視鏡長在車身上,這些模組也是盡量處在同一平面上,避免了眼球變焦引起的不適應感。比如:

美觀。裝在A柱根部的邊後視鏡像「耳朵」,而裝在車蓋附近的就很像「角」了。所以在汽車臉譜設計的時候,前置的邊後視鏡給設計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很難設計的很美,處理不好不但不會萌萌噠,而且還會淪為逗比。

當然,上面的風神除外。

後視鏡的功能越來越多。原來後視鏡就是一塊固定的平面鏡,後來引入了很多人性化的功能,比如電動可調,電熱除霧,停車收合,更重要的是現代的後視鏡加上了轉向燈的功能(因為轉向燈安裝在後視鏡下方對後面車輛的提示比裝在車身邊側更有效,這已經是公認的了),將來很多公司還會推出功能更強大的帶顯示屏的智慧型後視鏡,這樣後視鏡模組就更複雜了。功能很多樣,模組很複雜,組裝就很麻煩,接下來請看下一條。

模組化與流水線安裝。汽車的生產是走流水線的,這就造成了汽車結構的模組化設計。比如前方引擎蓋下面就整合了所有動力相關的模組,如果把邊後鏡整合上去就很不協調。

而車門上本來就已經整合了很多的電控原件,所有連線線纜打包毫無違和感,所以把後視鏡模組和車門結合起來更適合流水線的作業。

3樓:趙小西

反光鏡的位置越往後,你的頭部跟鏡面的夾角就越小,你能從鏡面中看到的視野就更大。

反之,越往前,你頭部與鏡面的這條線就越接近鏡面垂直線。

當鏡子無限往前,你頭部跟鏡面的連線就無限接近與鏡面垂直。也就是說,你看反光鏡時只能看到自己的臉。

4樓:文soso

以前也有很多後視鏡安裝在車頭的設計,不過可能由於現在人們對汽車安全意識的提高,後視鏡盡量放到餘光可以看到的地方以避免發生不應有的刮蹭和事故吧。亦或者,現在電子科技的發展導致人們眼睛普遍近視化,放在車頭的後視鏡真的是看不見啊。。

5樓:時利和鋼業

貨車就是裝在車身上!

Stephen Lee 提及到A柱上,如果設計的確很難,我是說小車。在小車開車的時候門的幅度可能會撞到後視鏡!

其實不是不可設定在車身,可以設定到車頭蓋的附近,就是前輪的上位置!不過駕駛員很起來很辛苦!

為什麼上汽乘用車銷量比不上長城吉利比亞迪?

比亞迪已經掉出前五了賣不出去車很致命 2017年9月銷量,上汽乘用車已經超過比亞迪和廣汽。我只知道上汽通用五菱的廠訓是 艱苦奮鬥,自強不息 而且一直在強調。正是這種精神和態度才造就了神車的吧 上汽都是名校?比亞迪專科三本?你說反了吧?如果上汽可以不顧企業名譽搞逆向開發.中國市場是個叢林,越正統越困難...

為什麼乘用車的發動機聲音能做得很安靜?

李科周 汽車發動機的聲音其實是不小的只不過它的降噪做的特別好。1發動機和汽車底盤的連線都是軟性連線 膠墊 2發動機廂和駕駛廂的連線處有乙個很厚的防火牆也可以起到很不錯的降噪作用。3汽車發動機的多缸設計,其實就是為了發動機更平穩的動力輸出,常見的4缸 8缸 4汽車發動機的進氣排氣都是有消聲器的,這一點...

為什麼乘用車塗裝不使用賽車那樣花花綠綠的塗裝?

花花綠綠?看看17年的邁凱倫,由於基本沒有贊助商,一身乾淨。我覺得從追求速度的角度考慮,車隊也不是很樂意把賽車搞的花花綠綠,車身上你看到的花花綠綠,都是貼紙粘上去的,會新增重量,賽車本身的顏色並不複雜,而你得保證贊助商的合法權益,必須醒目的貼上去。這些花花綠綠都是贊助商花錢買的廣告位。乘用車貼這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