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孔子的思想體系,孔子到底是保守派還是改革派?

時間 2021-06-09 03:08:51

1樓:陳十一

保守也好、改革也罷,都是面子上的問題,誰規定保守就是消極、改革就是積極,保守應該保守的、改革應該改革的,才是孔子的態度。

例子的話,見《論語·子罕第九》,孔子對待古代的麻質禮帽和和今人的絲質禮貌,根據絲質禮貌更儉樸的原則,認同了今人的做法;而對待誠敬之心,他則選擇與世人違背、與古禮相符的辦法,根源在古禮更符合他心中的道義。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2樓:晦明

首先對「保守」這個詞做乙個說明。

我對這個詞的理解是,「保守根本」。就像老子說的,根本最為重要,必須保守不失。

這個根本,就是道。

3樓:徐曉軼

以中中國人的思維特點,即以中為用、全面綜合、把握乙個度,我們中國只有頑固派、革命派,其他都是中間派,而且也只有到了生死存亡之際,才會有頑固派和革命派的尖銳對立,其它情況下絕大多數都是中間派,只是所認定的路線不同罷了。

所以夫子當然是中間派:

孔子之前中國有儒家思想的萌芽嗎?如有,佔主流嗎?

但夫子述而不作,所以夫子到底繼承了什麼、繼承了多少,我們無法知道,而夫子的昇華與創新中又有多少是夫子所獨創,我們也不知道,所以我們只能說夫子是時代的集大成者,只能把之前的王官之學到夫子所展示的儒學之間的跨度都算為夫子。

所有指夫子為保守者,無非是復禮,但我反覆說了,夫子的行仁之用是文治而不是簡單的復週之禮,簡單概括是禮樂+教化。而且即便是禮樂,夫子也加以了改造,即仁義約於內、禮樂束於外,重點強調了仁義的內在約束。所以夫子的復禮,是克己復禮而歸於仁。

即克己還在復禮前,而復禮也不是目的,只是歸仁的方法,所以凡以禮為儒學之要的都是對夫子的誤讀。

而教化,夫子也有自己的創造,即特別強調了君子的垂範作用,強調君子身體力行的帶領群體奮鬥前進,而不是片面的說教,所以夫子說的是庶之、富之、教之。

大致看,夫子雖居中道,但更傾向於變革。故曰: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做新民

你的思想體系是怎麼樣的?

暗榮 這個問題問的太大了。哈哈,那就寫一寫大的架構 萬物皆數,可讀可寫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資料,都可以讀取和更改,所以一切都是資訊,這些資訊流動 融合 轉化 千姿百態,構成了大千世界。當然,我暫時還沒有看到人可以更改時間資料 存在必有因,有因必存在 我不相信什麼運氣,我相信因果定律,我認為一切...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禮還是仁

HappyTU 個人認為既不是仁,也不是禮,而是中庸。先看禮。荀子主張 性惡論 而用來規範人的就是禮。但是,荀子師從子夏,在論語中有 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這是明明白白的對子夏的思想的否定,而且荀子的徒弟韓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將禮發展成了法,所以 禮 就不可能是孔子思想核心。個人認為...

親親尊尊是孔子的思想嗎?

坐坐行行 個人理解,不能稱之為孔夫子的思想,夫子述而不作,應該是自古以來的傳統思想吧。親親尊尊,並不是有血緣關係就要親近,身份比你高就要尊敬 而是親應親之人,尊應尊之人,所謂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 如果乙個人不能親親尊尊,那他三觀的最底層,必然是唯利而為吧。 教外私淑 何須後人強加,字面意思理解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