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的「一以貫之」的「一」到底是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12:43:23

1樓:行執

我理解哈,這個一,和佛祖拈花,迦葉一笑,說的是乙個事兒。

從儒家的角度說,王陽明也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個一就是致良知。

從佛家的角度說,這個一就是明心見性。

2樓:坐坐行行

個人理解,這裡的「一」可以理解為最核心的,最底層的、貫穿始終,需要遵循的道理,也就是「吾道「。

儒家以仁義為本,但具體到每個人的「道」、「一」,可能不完全相同,也難以用語言完全表達出來吧。曾子先生以「忠、恕」來表達,違道不遠,當然不能算錯。

3樓:草根劉

易經八卦五行干支體用系統,其從陰陽六爻兩兩對應三組始,至六十四卦仍兩兩三十二路正反對應,而五行生剋製化關係也不脫其臨位生洩而隔位克制。所鑑,整個的太極易經道術操運體系總規則綱要,只是以中庸之玄弦上下左右內外近遠而縱橫開弓功成。而可惜,最大的認知問題只是廣博與專深之學識悖論,博而難專,專而難博,以及閱歷與體力反比剝伏矛盾,其所致文化自蔽歷史怪圈,從而嚴重制約了社會認知體系及人性格局相對成熟較快構建。

孔子所說以一貫之,這一居多是中庸。這因孔子是歷史上極少數閱歷及學術博而深者,以致與其身世及道統學術較相吻合,孔子的禮綱人倫及仁推大致均維圍中庸順逆雙向舒卷收放。於是,孔子其儘管往往躺槍背鍋歷史負累,但卻終能奇蹟般死灰復燃而捲土重生,那疑問不解只有乙個,八卦一貫,落地生萬。

4樓:漢服櫻雪

一者。天得一清。

地得一寧。

神得一心。

寰宇得一空。

不管儒家、道家還是其他諸子百家,他們口中的「一」,一直是一種東西。

道裂百家,即華夏諸子萬姓。

道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可言,道不可言;一般又產生,「一」代指或泛指道。

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樓:混沌思維

孔子說的「一」是|《周易》裡的「太極」不看易就不懂古籍,易是源頭活水不懂它個種古籍也沒法看的,孔子的「論語」就是解釋《周易》,不懂在諮詢好了。

6樓:洛星琳

個人理解,不一定對,錯了就當看個笑話()

(以及旁邊有相關問題可以過去看看)

是仁,「忠恕」也是曾子對仁下的定義但仁包含忠恕卻不全是忠恕能找到很多「什麼是仁」的話但「仁是什麼」就比較少我認為依照「仁,親也」就是與人相親近愛護但同時也是天理是孔子的為人原則是一顆良心

7樓:Hanzhonghou

孔門學生都認為孔子博學多才,其實孔子廣博精粹,孔子的知識是按照一條主線貫穿起來的,這條主線就是性與天道,孔子的全部知識都圍繞這條主線展開。

孔子說吾之道一以貫之,而現在的說法曾子的忠恕而已並不正確,那麼夫子之道到底是什麼呢?

這句話出於 論語 里仁 子曰 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 唯。子出,門人問曰 何謂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關從這句話,孔子沒有對曾子的回答進行直接評點。但孔子曾對子貢說過 論語 衛靈公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算是孔子對於一以貫之的註解...

人要有一以貫之的世界觀嗎?

命運的驛站 道以一貫之,則兩個一為二,三個一為三。則陰陽至九宮之大系,有九式。道以二貫之,則兩個二為四,三個二為六,四個二為八。則陰陽至九宮之大系,有四式。道以三貫之,則兩個三為六,三個三為九。則陰陽至九宮之大系,有三式。道以一二貫之,則二為二,三,四。三為三,四,五,六 道以二三貫之,則二為四,五...

孔子所說的禮樂制度到底是怎麼樣一種制度

孔子所說的禮樂制度是一種極其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稍有僭越者,身死族滅。最上層的是天子,食九鼎八簋。下一層的是諸侯,食七鼎六簋。再下一層的是卿,食五鼎四簋。再下一層是大夫,食三鼎二簋。再下一層的是士,食一鼎無簋。以上,就是禮樂制度中的貴族階級。在往下是平民階級,分為五個階層。第一等是中國人,即住在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