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每次北伐受挫都能從容退兵,損失極小?

時間 2021-06-02 16:43:01

1樓:黃金雞

三國三大戰役都是趁對方大亂殺個措手不及,諸葛亮是見勢不妙就提前開溜

袁紹要是第一波軍糧被劫就撤軍,曹操要是剛開始鬧瘟疫就撤軍,劉備要是天熱了就撤軍,那也不會有啥損失

當然不敢賭是不會輸,但也別想著翻盤了

2樓:邵夢昌

我是曹真,我看村夫好欺負,我出擊,我兵沒了。

我是王雙/張郃,村夫落荒而逃,我乘勝追擊,我沒了。

我是司馬懿,聽說村夫撤兵了,我要去燒個香,你愛追你追去。

3樓:進擊的小明

大多數回答都在說武侯穩,說戰略目的不同,輸不起所以精打細算,沒人從軍陣角度分析嗎?凡大軍結陣,只要保證號令嚴明,進退有序,各兵種攻防得宜,再能依託地形因素,基本可以立於不敗,所有全軍覆沒的例子無不是軍陣先潰。為什麼丞相要親自練兵數年,軍陣啊同志們,丞相的陣法後世傳頌,這才是穩紮穩打的基礎。

4樓:

假如乙個人乙個硬幣恨不得分兩半花時,每一分他都會精打細算,花在刀刃上。三十年前普通人家,幾乎家家都有小賬本,每筆開銷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諸葛先生也是這樣,當家才知柴公尺油鹽貴哈。蜀漢實力最弱,加上失荊州,夷陵之戰,精英所剩無幾,恨不能每個大將能分幾個身花。

失街亭,為啥用馬謖,其實就是蜀中無人了,名氣大趙雲的要做疑兵,吸引魏軍主力,天水三郡新降,需要人接收。祁山要衝,當然進攻的是主力,必須自己出馬。

正是因為人才匱乏,沒有失誤的資本,諸葛只能步步謹慎,深思熟慮而後行。所以走棋多想幾步,從容而退也正常。

5樓: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這兩句可以完美解讀諸葛大神的軍事能力

6樓:Kason

以現代的話調侃就是:曹魏的西北境是武侯的後花園,來去自如…

其實LZ只要站上帝角度看就好。武侯每次撤退都非戰之敗。而是糧草不濟,地理弱勢等客觀條件,而不是戰敗了,兵力折損,軍心不振這類致死原因。

強秦在鉅鹿什麼情況?40萬圍著3萬打還硬是打不過,被人家強A過去。即使主帥不怕又有什麼用?軍心就剩乙個想法:打不過。

官渡什麼情況,白馬之圍,袁紹最強的顏良、文醜各帶10萬兵,曹操只有7萬。還是被砍了大將。我方10倍兵力又如何,對手不怕,還能奇襲燒我軍糧。軍心除了打不過還剩什麼?

赤壁之戰就更要命了。連軍心都還沒轉變過來覺得自己打不過就被燒了一半,死的死,逃的逃。

但武侯北伐呢?贏都是穩打穩紮,逐城逐城的蠶食。輸是丟要塞,糧草被襲了,對面死守不出,耗到我們糧草不計了。是打贏了撤,和打輸了逃的本質區別。

7樓:不知所謂-z

因為丞相想反殺啊,蜀漢對曹魏,單礦打十礦,90人口打180人口。蜀漢怎麼才能乾掉曹魏呢?硬懟肯定不現實,活活被耗死。

三國時期大規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能夠改變雙方形式的只有兩場戰役官渡和赤壁。這兩場都是怎麼打的呢?強大一方先進攻弱小一方,弱小方不斷後退拉長對方補給線,在自己的熟悉區域或者領域與對方作戰,以奇策打擊對方重要節點,然後進行反殺。

丞相作為那個時代的人物不可能想不到這點。所以丞相的北伐都是留著後手殺招的,就怕你不追,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我北伐折騰你,你大軍來追深入我方,被我塔下反殺,趁你復活我直接拆家。或者你直接進攻蜀漢被我反殺也可以。

觀點是從別人那看來的,但是我非常贊同,當時的蜀漢只有這麼乙個翻盤機會,贏了天下可定輸了也算是放手一搏。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丞相看不上子午谷奇謀。就算魏延拿下長安拿下關中。

雙方的力量也沒有質的變化,最多變成3礦打8礦,120人口打180人口。於大局沒有變化,還拉長了蜀漢的防守陣地。

8樓:董修荃

戰爭中最體現指揮能力的,是退兵,而非進兵。

士氣正旺,乘勝追擊,這個對軍隊管控能力要求不高。

戰略撤退,甚至是敗退,還能井井有條,這個是名將。

9樓:「已登出」

簡而言之,諸葛亮是從容易守的地形進攻不易守的地形。退兵時只需要少數部隊殿後就能守住退路防止追擊。

嚴謹地說,諸葛亮的受挫都不是大受挫,是因形勢而做的主動撤退,跟你列舉的潰敗或者被斷後包圍性質完全不同。

比如諸葛亮出祁山基本都是因糧將盡退兵、敵援軍將到退兵、盟軍不利退兵。這種情況下敵人不敢輕舉妄動,諸葛亮有充分時間和空間組織從容撤退。

10樓:彤雨

首先,諸葛亮北伐基本是沒有受挫的,除了第一次因為街亭之戰遭到重大損失。

倒數第二次的記載呢,晉書和三國志以及漢晉春秋是有衝突的,基本是大家並不認可這裡司馬懿能反過來擒殺蜀軍上萬人計算。

實際上諸葛亮厲害的地方就在於指揮軍隊,進也好,退也好,都嚴正有度,誰敢追擊,誰就死。

就是這麼霸氣,王雙也好,張合也罷,下場都是死。

三國裡面帶兵作戰厲害的人物,基本上撤兵的時候都不會出現大潰敗,比如曹操經常也是撤軍的時候還能擊敗敵軍追兵,嗯,除了賈詡等人討過便宜。

司馬懿本人也不敢追擊諸葛亮呀,所以才有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事情。

11樓:鯫生

不吃瀉藥。

第乙個問題,你覺得我亮輸得起嗎?

第二個問題,感覺你好像在質疑我亮的水準

第三個問題,每次受挫都是從容撤退,損失極小?你的依據是什麼?

我反問你這三個問題,答案就出來了,反正再怎麼乾貨知乎小管家都會吃飽了撐的,就這樣了。

12樓:沒聽說過

首先是司馬不會對孔明趕盡殺絕或者打死打殘,孔明作為蜀中真正軍政一把手重要性不用說,司馬懿在魏是什麼處境?對孔明下殺手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第二蜀道難啊,孔明路熟啊不要小看這一點。說實在本人覺得帶兵打仗的能力真的一般,孔明的強項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中分析出對自己有利的,形勢越複雜他越擅長,然而三分局勢一定考驗基本功的時候就不行了。

13樓:快樂奔跑

諸葛亮5次北伐,前3次根本沒和主力魏軍接觸,所以也就談不上為何全身而退。

第1次北伐前諸葛亮在漢中屯兵二十萬。張郃只有五萬步騎兵根本不敢和諸葛亮主力接觸。

今授之以旄鉞之重,付之以專命之權,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罰,除患寧亂,克復舊都,在此行也。

諸葛亮之所以退兵只是因為那個傻吊馬謖既沒能阻止張郃翻越隴山,又被張郃擊破了,連隴山西側的街亭也丟了。於是局勢反轉成了張郃可以在隴山阻擊諸葛亮。這搞的諸葛亮接下來很尷尬,只能退兵。

但是張郃是不會追擊的,甚至在街亭那會都沒追。因為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沒必要惹事。

第4次北伐諸葛亮把司馬懿錘了一頓,還把司馬懿的麥子給割了。這次是歷史上諸葛亮打的最好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魏軍也陷入了糧盡的絕境。。。窮困之下曹魏甚至派衛臻從故道入漢中,企圖圍魏救趙。。。

而諸葛亮則準備耗死司馬懿。

亮慮糧運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時宣王等糧亦盡。盛夏雨水,平恐漕運不給,書白亮宜振旅。

最終李嚴謊稱運糧不繼,召還諸葛亮軍。司馬懿則送張郃上路。

所以綜上所述,諸葛亮也就第5次退軍是真正有些難度,因為諸葛亮死了,楊儀和魏延還發生內訌。但司馬懿畏蜀如虎,不敢強逼,所以最終不了了之。

14樓:素塵

因為諸葛亮發明了饅頭,可以邊走邊吃,這樣就避免了像孫大帝那樣吃飯時被張遼爆菊的情況出現。

而且諸葛亮還發明了諸葛連弩,可以射張郃膝蓋。

這麼說來孫大帝沒有把他那輛射老虎的車子帶出來真是失策,早點坐在那車裡,萬一射中張遼膝蓋怎麼辦(滑稽)

所以諸葛亮每次北伐受挫都能從容退兵,損失極小。

正經答一下,

因為地形優勢,以及對面的主帥司馬懿、曹真、張合要麼慫不敢追,要麼傻傻追上來送人頭。

而且除了一伐,孔明基本都是主動撤退,有充分的時間設防,所以不存在什麼大問題,從容退兵很正常,甚至還能反殺追兵。

一伐嘛,損失也不小,只是得謝王平和趙雲,這才沒有更大的損失。

15樓:zone5075

因為諸葛亮北伐只有第一次北伐是受挫。其他幾次北伐都是自主從容退軍,而不是受挫。而是諸葛亮打完了收兵。曹魏追擊過兩次,一次王雙被殺,一次張郃被殺。

諸葛亮北伐為何先奪隴右?

煮酒 造反得找過得不如意的地方實力派。曹魏國內最有可能支援蜀漢北伐就是在兩漢尤其是東漢體系下地位崇高,而到了新朝地位陡降的軍事政治團體,恰好隴右和附近有這麼一批人,六郡良家子和河西士族。在東漢他們是羽林南北軍主要兵員,天子為了籠絡他們,往往選擇西北將門望族或者在西北威名素著的女兒為後,如馬鄧梁竇諸后...

如果給諸葛亮乙個諸葛亮,能否北伐成功?

陛下,老臣是諸葛亮呀,此人乃是魏國奸細冒充與我。陛下,不要聽信此賊讒言,老臣才是真的諸葛亮。這,二位丞相太過相似,朕實在分別不出,眾卿可有決斷之策?陛下,先帝臨終託孤之時,只有陛下與丞相在側,不如試言一二,一問便知。卿所言極是,煩請二位丞相複述父皇遺言。巴拉巴拉 阿巴阿巴 這,二位丞相所言全然無誤,...

假如給諸葛亮三個諸葛亮能北伐成功嗎?

森推月下門 這問題問的很好,就像問我擁有五個勒布朗詹姆斯能不能獲得NBA總冠軍一樣.然而諸葛亮再多也沒用,蜀漢先天不足,益州疲弊,內部東州集團,荊州集團。本地勢力,互相傾軋,劉備諸葛在時猶可恩威並施,保持平衡,也僅能維持平衡,以一州之力偏安猶難,何況孫十萬靠不住,總是愛出賣隊友,何況北伐也只是過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