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靜坐時腦子應該想什麼

時間 2021-06-02 16:43:01

1樓:溫青青

觀察就好,沒有應該不應該。當你決定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時,就在干擾那個過程本身了。關於深沉寧靜、專注等等,不能像目標那樣追逐,它們是乙個人腦子裡心裡的東西,奔湧—滌蕩—復回所自然獲得的狀態。

同時伴隨著反省,清理等等,自然而嚴格,因為真正的冥想,在修行中。

2樓:小哈A8

坐忘空想(拋開人為後天創造,比如名字,身份地位,國家,我,自己等等概念),還要想想真實是什麼(先天),真相真理,悟道,智慧型(跟頭腦的聰明不一樣)

專注於某一事物,練專注力,定力,遇事磨鍊自己貪嗔痴慢疑問

加起來定智等持

3樓:昌隆

至於,坐忘空想,應該是兩種不同的方式。

坐忘,實際操作,一定會落入昏沉,掉舉。初期,會隨著內景到處流轉,猶如大夢一場,後期會落入,啥都不記得,不知道的,沉睡一般的,無意識境界,這一類的描述就是一進去,出來,啥都不記得,時間卻過了好久。

空想,如果是起乙個空的念,守於此。那麼也是,止於一緣的,修定方法,修好了,與無色界相應。

4樓:百味

說說我個人的理解。

冥想,靜坐,我理解為禪修,原理就是修煉心的定力,乙個很好的比喻,就是湖面靜下來之後就能倒映景色,心靜下來之後更能「看清」事物發展的內含因果邏輯。

所以明白了原理之後,就能更好的解答這個問題。在一開始靜坐的時候,雜念紛飛的,越想壓制念頭的產生,結果發現自己是無法辦到的。坐在那,乙個不留神,就想各種各樣的事情想出去老遠,自己還不自知。

所以一開始是有覺察力,就如同腦子裡還有乙個第三視角,觀察著自己的念頭。念頭跑遠了,自己有意識的拉回來就行了,不用去懊惱和疑惑。坐忘空想一開始是幾乎不可能辦到的,理解成乙個「高階目標」更方便。

一開始專注於「某乙個目標」,然後同時覺察到自己一偏離這個目標就能拉回來,這個是我目前接觸到,實踐過,有成果,並認可的練習方式。

隨著練習的增多,會越來越熟練,直到有一瞬的澄明,兩瞬,三瞬........

5樓:DAODAODAFU

冥想是西方老外模仿打坐的秀品,想是陰,咋想也非正路。如不是為了充假學問,煉網上嘴炮功夫,若是真心要修行,那……好吧! 贈君一法絕狐疑,有緣無緣憑自己,正身打坐聽佛樂,耳根圓通修第一,閒時多念觀世音,多行好事惡勿做。

6樓:徐春城

各家方法有不同,簡介一下佛家南傳的宴坐和道家的靜坐。

宴坐有四種:1.正坐;2.

散盤;3.單盤;4.雙盤。

一般手結定印:左手掌在下托住右手掌相疊置於腹前。兩眼微閉,全身放鬆,腰直頭正,下頜弱內收。

觀想自己就是一尊佛或菩薩在打坐,調勻呼吸,先內視慧心(或天目,兩眉連線中上二橫指處),再返觀肚臍,隨呼吸肚臍一上一下微動,聽到雜音時,默念三聲「聽到了」,繼續收回意念到肚臍處。

道家打坐:坐式同上,雙手結定印(男右手在下、女左手在下)。其它要求同上。

意守肚臍(中丹田)或下丹田(肚臍下四橫指處),念訣聽音,聲聲入耳,音音落竅(丹田)。要求:守好竅、念好訣、收好功。

訣各家有不同。收功:兩手捂住丹田,吞嚥三口津液分別送入丹田,同時意提前後陰納天地元氣入丹田,分別旋轉九圈、由小到大順時針旋轉、再由大到小逆時針旋轉定於一竅(女子旋轉方向相反)。

收功一至三次,直到全身能量歸伏竅內達到平和。

7樓:浮世繁華

那就看那種方法適合您,觀想一物或者一句話的方法,原理是以一念代萬念,等只剩這一念的時候,得把這一念忘掉才行,去雜念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適合自己才是好方法,大道至簡,把修行最簡化。只有無雜念了,才能有實質進展,《楞嚴經》裡說要以不生不滅之心為修行本因。

8樓:阿殊迦

聞思修行是乙個系統精微的事情。試想,體操運動員把身體訓練成那樣,有多少步驟需要逐步練習。同理,把心訓練得調柔、堪忍、智慧型,要有多少專業的修煉。一步不當,危險異常。

禪修分為止和觀兩部分,止觀平等就是等持,但這個境界比較高。初學者需要輪番修。

止(梵語奢摩他)是一緣專注於善,這個修法可以消除無數多的妄念分別。不同於什麼都不想,止需要專注在乙個法上,比如一句咒語(聲音)或一尊佛像(色法)。目的是從平時紛擾的煩惱和分別念中安靜下來,心緒才會澄明,智慧型才會顯露。

所以常常說由定生慧,是先止後觀的路子。我們平時腦子裡太亂,按瑜伽行者來看,平時的狀態無異於記憶體過滿、腦子當機。現在把塞滿心中的分別念清理出去,只讓你緣乙個法,平靜下來才能開發其他的功能

單有止是不夠的,只是停下來,最多回到出廠設定,但設計的問題(簡單說我執)需要進一步解決。

(《圓覺經》關於止的描述:「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圓覺經》:「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

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

對應這兩者,初學者就有觀察修和安住修。觀察修對應勝觀,需要動用分別念,通過觀察一些道理,建立起出離心、菩提心等深刻的體驗和定解。這時不能不想,而是要充分地想,當然需要有傳承的教授,不能亂想。

(參考《大圓滿前行實修法三處三善引導文》92個引導文)

安住修對應寂止,自宗修法是先觀後止,所以在之前觀察後,生起一種定解,安住於這個定解上,泯滅分別念。但安住也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有乙個先前修完後的定解作為對境。

觀察修和安住修輪番交替,有了一定修量以後(以上千小時算),會有一定的體驗。

確實有無所緣的修法,但這是比較高的修法,我還沒修到。無修而修是最高的修,但多數人無法體驗,如果一開始就嘗試,多數會落入「執息念」的誤區。意思就是,拼命抓著乙個念頭:

「我不能有念頭」。其實仍然有對境,但落在「無」的一邊。這樣修到後來可以像石頭一樣沒有心念,但因為沒有緣善法,無法對治煩惱,結果多是墮入愚痴的畜牲道

後山有很多雪豬子(旱獺),修行人會互相提醒,如果執息念,下輩子可能就成了雪豬子

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最後提醒初學,修心是非常精細的活,不要無師自通、盲修瞎練。

9樓:洪權

冥想,靜坐,打坐,瑜伽坐都是一樣的內容。而方法有所出入,分為四十多種。

大體歸類為三個模型中。1.盯住目標類。2.放鬆類。3.先放鬆,再盯住目標的止觀雙運。

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冥想,瑜伽,禪林,觀呼吸,安那般那都是盯住目標或掃瞄身體的方式。這叫觀。是幾乎所有靜坐,打坐的方法。很多人說這是盯住目標減少雜念屬於止。這種誤解很多。

缺點是盯住目標或幻想乙個目標,會精神緊,容易過度清醒而失眠或形成偏激攻擊力。

放鬆靜坐,非常少。更多的是坐那裡,似睡非睡。迷糊了。

雖然這也是靜坐。但是,缺點是迷失自己。身體的恢復會有,不夠徹底。

後遺症就是靜坐會迷糊。沒有觀那種不良後遺症。

最後的先放鬆,身心舒爽了,再觀。後遺症沒有的唯一方法。還會層層提高。

10樓:Yoga老師齊愛霞

你好: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弄清真正的冥想概念。《瑜伽經》冥想的概念是,心念、意識、呼吸專注在一點,不再受外在所有一切的干擾,而最終涅槃。是瑜伽士追求的最高境界。

11樓:霧中的小樹林

好問題,我曾經也琢磨了好一陣冥想,靜坐的目的是什麼?大腦需要幹什麼?

我說說我現在的理解吧?

可能要從人的大腦能幹什麼說起。平常人感覺大腦是思考用的。我們主要注意到大腦裡想法乙個接乙個地。

我們可能以為大腦主要就在思考。其實,不然。大腦除了我們比較能感知的思維邏輯,其實同時還有很多其他部分在運轉。

比如說,我們的感知系統,我們的情緒系統。

我感覺呢,冥想靜坐什麼的,就是在練習人去注意邏輯思維以外的大腦功能。比如說,感知層面的活動,情緒層面的活動,與人交往連線的下意識的活動。平常邏輯思維的訊號最強。

我們經常只注意到思維。可其他方面對我們的影響也挺大的。培養對其他方面的感知對我們影響是很大的。

比如說,如果我們能夠靈敏地感知自己的情緒,就可以在情緒剛剛萌芽的時候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我感覺經過冥想,人的情商和情緒調控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靜坐時腦子裡出現畫面?

jingwei 個人體會。先讀經,真正掌握法要,再靜坐或者經行。如連教義都未掌握就貿然修定,會失去方向。靜坐經行先修止,細分呼吸或細分腳步,從六分,十二分甚至更多,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心念集中起來。然後開始觀四念處,心念集中到念處來。出現雜念時,熟練的話,一出現即作無常想,無常作苦想,苦作刺想,消除最...

冥想的時候應該想什麼?

WeDeep微沉 在冥想的時候,不需要刻意的去做,也不需要刻意的不做。無論是身體,思維,意識。不需要強迫自己去思考什麼深奧的道理,也不用強迫自己清空大腦,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我們只是當下時刻的觀察者。觀察在一呼一吸之間,身體,思維,意識都是如何變化的,處於什麼樣的狀態。不批判,不反應。所以有任何...

冥想 禪定 道家靜坐 三者有什麼區別?

高良 有欲則止,不明則觀。前者禪定,後者冥想。外不著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是名禪定。無思無為為冥,有思無為為想。冥無想有,是名冥想。靜坐,無聲為靜,無立為坐,靜聲坐立,是名靜坐。 沉變 今者得止息無憂亦無懼 我所覺悟者外道不能覺 是甘露句義能除憂惱等 我入無畏城除諸蘊界處 愛等皆滅盡不復受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