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儒家還是法家信徒?抑或儒法互用?該如何評價他的一生作為?

時間 2021-06-02 10:05:55

1樓:rangers

1.法家主張君主至上主義,強調朕即國家,主權與治權在君主,法律為君主的個人意志,其餘人皆為君主的奴僕。

2.儒家主張民眾為國家的主人,有廢立君主的權力,但強調賢人政治,精英統治,因此為主權在民,治權在賢。法律為民眾與精英,君主協商的結果。

2樓:躍之

諸葛亮讀書但觀大略,由此判斷他不是固守一家思想的那種。

諸葛亮曾經評價諸子思想時說道:「老子長於養性,不可以臨危難。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

蘇、張長於馳辭,不可以結盟誓。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

尾生長於守信,不可以應變。王嘉長於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許子將長於明臧否,不可以養人物。

此任長之術者也。」

個人感覺諸葛的人格方面儒家意味最濃,但不同於一般意義的腐儒、陋儒、章句之儒,他基本上做到了孔子說的「可學、可適、可立、可權」,懂得變通。

而所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以廣才」,這是典型的內聖外王的格局。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也像極了孔子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在實際經世致用方面,諸葛靈活吸納和運用百家之長,是徹底的務實主義者。

如何評價諸葛的一生?歷史自有公論。

相對來說,我覺得諸葛值更得我們普通人研究和學習的是他怎樣塑造自己的人格,怎樣治學,怎樣做事。

從《誡子書》、《誡外甥書》可以看到他治學的大綱是「持志」和「廣泛學習」。

從隆中對的過程可以看到諸葛的為人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又不疏闊,這體現了他的修養格局;做戰略設計時先分析天下大勢,再講道義,這體現了他「勢」在前,「理」在後的學術格局。

3樓:王墉

萬繩楠整理的《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提到過,書中第一章好像就是魏晉統治者的社會階級,也附論了蜀吳,說諸葛亮是諸葛豐的後代,是世代相傳的法家,而蜀漢境內也恰巧無儒家士族,所以蜀漢與曹魏的施政之道相同。詳細的史料證據可見此書。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雖要求盡量樂觀,但也應該懷著「移情與同情之了解」(陳寅恪語)可以有崇拜,但不要誇大即可,對諸葛亮的評價大抵以此為準。

4樓:LZHWY

這問題就像有人問,搞市場?鄧設計師是社會陣營還是資本陣營?亦或者社資兼用?

不好意思,鄧設計師是徹徹底底的社會主義陣營、共產主義者!!!

5樓:瘋話掘袋

首先你要搞清楚「信徒」是什麼,其次你要明白「學問」是什麼。

其他,我就啥也不說了。我小屁民乙個,只能評出武侯乙個卵的深度。

6樓:晴風

沒有人覺得諸葛亮更像墨家的麼?

首先不可能是儒家,就憑諸葛亮舌戰群儒,也不可能是儒家。諸葛亮舌戰群儒,怎會堪與世之腐儒並列?未免太抬舉儒家了,怎麼感覺儒家什麼好事都往自己身上攬……

天下大事,識時務者為俊傑,常言道百無一用是書生,那些儒生只會空談治國理政,坐而論道。天才卓絕的諸葛亮怎會看不透?把諸葛亮當做儒家,不是在黑諸葛亮麼?

君不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以說儒家最風光的朝代了吧,但實際上,獨尊只是流於表面,並非真正的獨尊。

漢宣帝教訓太子時說了出來: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儒家還是好好做學問,寫文章比較好,論治國理政,經世濟民,實在不怎麼行……

至於為什麼覺得諸葛亮更像是墨家的?

想想木牛流馬,孔明燈和諸葛連弩吧,儒家的知識分子一定瞠目結舌吧

這難道不似墨家中能工巧匠?

想想諸葛亮的一生,清正廉明,克勤克儉。身為宰相,家無餘財,死後喪葬從簡,死前還特別要求,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即可。遺產僅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這難道不是墨家的節用、節葬之道?

想想諸葛亮一生為興復漢室,竭盡股肱之力,治理國為政,事無鉅細,必親力為之。五次北伐曹魏,強力為之,逆天而行,以致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

這難道不是墨家推崇的非命尚力?

不要以為墨家兼愛非攻,主張防禦,就是不攻。墨家所說的攻,乃是誅滅不義之戰。

殊不知諸葛亮北伐曹魏,次次都打著興復漢室的口號。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出師表》

《三國志》陳壽評價: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其中,鹹畏而愛之,可以說百姓對武侯真實態度了,能得到千百年的百姓祭祀愛戴,那是相當不易,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諸葛亮雖自比管仲樂毅,但已遠遠超過他們。

只一句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就把他當做法家,未免有些狹隘。法度嚴明,政治清明,也並不是法家的專利。諸子百家都雖主張不同,但都有法度。

嚴刑峻法,不講情理的法家更偏重權謀一些,況且使民畏容易,使民愛難吶

試問中國上下幾千年,有幾人能做到?!

諸葛亮死後,劉禪因違背禮制,不肯給諸葛亮立中廟,百姓自發祭祀在路邊。後遂立武侯祠,香火更是不斷,流傳千年。所以我覺得諸葛亮,不像嚴刑峻法的法家,更像是兼愛天下,賞賢罰暴的墨家中人

所以在內政治清明,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在外征戰曹魏,如出入賓客,魏國百姓都愛之。

7樓:小小葉

按照三國演義應該是道家吧。

畢竟夜觀天象、八卦陣這些其他家也不敢認領吧。

按照三國志應該是法家吧。

諸葛亮一直講究賞罰分明,軍法嚴厲。

至於儒家我沒看出來。漢朝是把儒家放在臺面上的第乙個王朝。所以漢儒的政治形態是相似的。像劉備可以算是潛移默化的把一些仁德品質修於自身。

不過春秋之前便有仁義,孔子將其納入儒學罷了。

最有爭議的一點就是諸葛亮是避世還是入世這點。從這方面入手至少能排除儒家、道家其中一家。

我個人認為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應該是避世的想法。而不是真的在等乙個三顧茅廬的劉備。

8樓:流連

讓中國最後乙個狀元劉春霖來回答。

以下是劉春霖中狀元時候的考題之一和他的回答,從題目裡也能看出,官方怎麼給諸葛亮貼標籤。

諸葛亮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王安石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論。

天下之患莫甚於不權時勢、而務博寬大之名。國家當疲玩不振之秋、內憂外患、其勢岌岌不可終日。而朝野方酣嬉而為偷惰之謀、不有以震厲之、則弛者不可復張、而天下終於不救。

雖申商之術、儒者弗道、然時勢所值、激於不得不然、善為國者必不敢因循顧忌、而貽天下以不測之患。如猛烈之藥、雖非所以養生、然遇沈痼之疾,則固非此不能起也。

諸葛武侯承劉璋之後、王荊公當北宋之衰、皆所謂處積弱積弛之餘、非用申商之術莫能治也。然武侯用之、功潤一方、吏民銜感。荊公用之、毒亂天下、而詬病至今者。

何哉、武侯無申商之心而用其術、荊公用申商之實而諱其名也。何以知其然也、史稱武侯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又曰、終於邦域之內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然則後之治國者、必先有武侯之心、而後可以行申商之術、苟徒竊其似而無側怛之誠,以貫之必流為殘忍刻薄而無疑。

王荊公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深見天下蔽於積習、非執法堅定必為群議所撓、而又慮申商之學不足以服朝野之心、乃諱言其名、而陰託周禮以為說。然則荊公非誤會周禮、乃附會周禮耳。其所以附會周禮者、非真有取於古。

逆知在廷諸臣、必將斥為申商術非先王之法、而因託為先王之政以間執其口、卒之攻者自攻、而諱無可諱、乃專務以意氣相遌以博一日之勝、同己者進、異己者斥、使小人揣摩迎合得行乎其間。而新法乃適以毒亂天下、為世大詬。

嗟乎。行政非人、雖有良法美意、亦足以為害。故程子曰、有關雎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也。

夫武侯與荊公其所用之術無以遠過、然其成敗功罪懸絕若此、非獨其心術不同、亦其所遭遇使然也。武侯則匡輔之者多俊才、荊公則排擊之者多君子、然此固不特荊公之不幸、亦宋室之不幸歟。

9樓:機器狗

知其不可,何必為之?人命並非草芥,無意義的殺孽太深,上天也不會幫他。換個角度看,假如你生於三國鼎立時期,你願意在哪一國生活?

10樓:樹是樟樹的樹

人聰明到諸葛亮那個份上,是不會有信仰,被理論拘束的,更不會成為哪家的信徒。

人一旦成為身居高位的政治家,也是不會成為哪家的信徒。

諸葛亮二者皆是。

到了那個層次的人,早已經把一切看透了,我甚至願意相信諸葛亮早已看到了自己和蜀國的結局,只是他剩下的人生,願意為了先主而兌現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承諾。

他的一切行為手段都只是為了達到目的,哪個實用哪個有效用哪個,只有迂腐又看不透這個世界的人才拘泥於儒家法家這種小事。只不過手段有優劣之分,而以諸葛亮的品性不會用一些下作的手段罷了。

11樓:鄒季字玉德

就個人觀點的話,感覺自董仲舒罷黜百家後,越來越難區分後人的法儒之分,更多的是高舉儒家的大旗,所行所為確是外儒內法,甚至不止於此,雜糅百家也不是不存在。換個說法,也就是已經沒有百家之分了,更多的是政治家。所以區分諸葛亮是儒是法沒什麼意義吧。

12樓:大huge大Giant儒

在儒教徒眼裡,法家是沒道德觀的,所以會想辦法把諸葛亮歸為儒家的。要知道,從戰國中期開始,到秦一統,這期間,人類是沒道德觀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暴君,絕對是法家,雖然秦二世的時候,旁邊還有儒博士,主要是祖龍口碑不好,要不然儒教徒也會證明他和諸葛亮一樣,是儒生的。

但是,如果你把1000倍的秦始皇搬出來舉例,儒教徒則是溫柔的評價了,甚至想把他歸為歷史第一大儒了。

13樓:漁樵耕讀

諸葛亮學習諸子百家就像無忌在學太極劍法:張無忌看了一遍,忘了一小半;過了一會兒忘了一大半;到第二遍上,張無忌還有三招沒忘記;等他再經沉思回味,終於忘得乾乾淨淨之時,張三丰才滿意的讓他出戰

我們可以從諸葛亮讀書學習方法略窺一二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讀書之事有一句描述:「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

誠如陶淵明在其《五柳先生傳》之中也說「好讀書,不求甚解"

假如你拿這個問題問諸葛亮本人:孔明先生你是儒家還是法家信徒?抑或儒法互用?

14樓:

諸葛亮是為了平衡掌控蜀國幾大外來政治勢力和本土勢力而不得不採用法家,並身體力行,維持公正,才能一碗水端平。

就其本人理想信念,應該是儒家。儒家在西漢吸收了先秦諸子思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壯大,可以說整個漢朝都沒有什麼思潮可以對它產生衝擊,是主流思想。

是諸葛亮成就了劉備還是劉備成就了諸葛亮?

當然是互相成就。先說劉備,劉備前半生像是乙隻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撞,撞得不止一次頭破血流,蹉跎了大半生。在和劉景公升吃飯的時候,曾經看著自己大腿上的贅肉痛哭了一場,那個時候感覺自己這一輩子就要這樣過去了,看不到自己實現階級跨越的道路。他有取天下的度量,卻沒有取天下的才能。直到遇到了孔明,補上這塊短板...

如果你是東吳的人,你該怎樣在諸葛亮舌戰群儒中辯倒或者槓倒他?

大衛 艾特我幹嘛 我可是純正蜀漢粉啊,我要是穿越成東吳謀士,不給渣權添亂就不錯了233 要我說,渣權自己野心不小的,舌戰群儒這個節骨眼上,渣權想的其實不是看投降派和主戰派哪個能贏,而是想看主戰派怎麼贏。葛賊的到來正好是乙個絕佳的助力才對。 寒江散人 因為舌戰群儒屬於演義情節,那就以演義標準來回答了。...

看前面諸葛亮是大儒的回答全是批儒的,那麼大儒是好是壞?

玲瓏 在那個時候大儒是指德高望重有學識有家室的世家代表,在文學領悟有突出貢獻受廣大學子敬仰愛戴,有點類似老師教授這種的傳道授惑,有無官職不清楚,像是琅琊多出大儒,說諸葛大大是大儒也沒錯,只不過他在致學上是大儒,但他厲害的不是這個是軍事政治,比大儒還高一層次 知乎上天天有一堆堆的謾罵儒家的釣魚貼,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