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為什麼都不能一統天下?

時間 2021-05-07 04:38:13

1樓:王羊

整個東漢末年可以理解為一場士大夫地方權勢家族對東漢進行的一次集體革命。

但是這場叛變被軍閥竊取了革命果實。

劉備有漢室正統之名但是失道寡助,土豪不親(他們將此理解為東漢朝廷親小人遠賢臣失去了民心)

曹操佔據正統之位,但是不能服眾(眾賢臣並不忠於曹家)孫權是最接近西晉的生存形態,但是戰鬥力堪憂。

2樓:河東太守杜畿

曹操早期缺乏格局,家族團結但自己親父親弟卻沒有第一時間來投奔他,所以起家其實比袁紹之流慢了一步。總的來講這個人將相之才卓著,但缺乏帝王的大局觀、戰略眼光及情緒把控力,所以徐州、官渡、赤壁及漢中都打的很不理想。最終導致了沒能統一。

劉備起家資本太少了,缺乏根基且沒選好適合自己發展的地區,所以很多時候做了無用功。再加上晚期龐統法正都死的不是時候,結果對外征戰就尤其顯得無力。最終荊州也被自己最親信的關羽給丟了。

孫權起家的地點就注定了其不可能有統一的機會。再加上揚州世家林立,軍權無法完整地掌握整合,所以孫權注定只能稱霸一方。

3樓:怒吃雞胸肉

董卓有機會,然後被袁紹曹操開團的聯盟打了。

袁紹有機會,然後被曹操打了。

袁術有機會,然後被自己打了。

曹操有機會,然後被孫權劉備打了。

劉備有機會,然後被孫權打了。

孫權有機會,然後他不中用啊

4樓:一眼千年

我覺得事實上曹操一統了天下,本身一統天下就很難是一代人完成的事業,曹操在赤壁之戰和漢中之戰兩次大的機會中錯過,所以他在世的時候沒有機會進行統一。但是他留下的基本盤,制定下的基本政策,可以說已經為子孫後代統一奠定了基礎,後來的司馬氏也只是在繼承了曹魏的遺產上統一了三國。

5樓:歷史白痴

劉備本來就落泊, 卻愣要衝『漢室宗親』 不覺得這在『謀智』就已經輸了一層嗎? 不象朱元璋,草根就是草根索性乾脆還承認自己就是個『最底層的草根』

6樓:one piece

因為三個人都是頂尖的政治家,出色的君主。手下猛將如雲,謀士也是頂尖的。司馬懿撿了漏,是因為他把最強的那一代熬過了,最後就剩他乙個強者了,所以他就勝了。

7樓:時間領主抓根寶

曹操:起家地理位置太差,四面皆敵,耗費了大量的精力應對,好不容易磕掉袁家父子,事業騰飛後,又遇到了年輕但硬氣的孫權和打不死的老兵劉備,被打出了歷史上都少見的赤壁之戰。戰後曹操年老,進取心不足,採取了比較平緩的拼發育戰略,自己放棄了快速統一,也沒給孫劉一戰定鼎的機會。

劉備:能力不夠(相對於開國級大佬來說),出身一般,得了徐州追上群雄大部隊的時候表現也不好,被曹操一次次按在地上爆錘。靠著優秀的戰略嗅覺拿下荊州蜀中之後,進取心有點太足,有點飄了,被孫權背刺,失了先機,最後還親手輸了賭國運的夷陵之戰,只能丟下個巨大的爛攤子給孔明了。

孫權:生不逢時。中原紛亂時他太年輕,江東實力也沒那麼強,淨顧著懟劉表了。

赤壁之後登上大舞台,又被劉備坑了一手,導致自己在前面抗曹操,好處卻都被劉備拿了……雖然後面殺關羽敗劉備坑曹丕,一波連招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成功稱帝,但兩州之力對上一心平穩發育的曹魏,還是不夠逆天,而且他還分出很多的精力往南面發展,總體戰略也不算很激進。

8樓:John han

曹操不能一統天下因為他自己。當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都就注定了他一輩子只能當漢臣。而曹操滅袁紹一統北方之後權利太大,都可以不把獻帝放在眼裡。

身邊那些忠於漢室的人必然不服。赤壁之戰後後方不穩,曹操要鎮壓內部的反曹勢力,這是曹操無法一統天下的原因。

劉備不能一統天下是必然的,蜀地是保險箱也是死胡同,蜀道之難擋住了敵人進攻也擋住了自己出擊。而荊州問題又是無解之局,丟荊州遲早的事。而劉備內部的荊州集團,劉璋集團和蜀地本土士族互相鬥爭。

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劉備這邊,怎麼能一統天下。

孫權不能一統天下我的觀點式因為劉備。魯肅當年獻策於孫權說的明白,東吳要一統,荊州,蜀地必須拿下。與曹魏劃江而治,待天下有變,直接北伐滅曹魏。

但是荊州,蜀地被半路殺出的劉備搶了,孫權拼死也只拿下了荊州。沒法奪蜀地,劃江而治也就無從談起,一統天下也就不可能了。

9樓:漢室忠臣呂奉先

曹操平劉備於漢中

曹操平孫權於濡須口

所以曹操==孫權==劉備

劉備遇陸遜於夷陵

孫權遇張遼於合肥

曹操遇周瑜於赤壁

所以他們要贏贏不下,要輸輸不了。只有等名將死絕了靠國力平推了。

10樓:小馬過河

因為歷史程序。

從西漢開始,地方豪強抬頭,到三國門閥崛起已成定局,魏蜀兩國都強權政治,曹操劉備諸葛亮打擊抑制豪族,所以亡的最快,孫吳本身就元老會,對門閥又拉又打,所以最後滅亡。

門閥問題要到隋唐科舉產生才開始沒落,宋朝才解決。

11樓:李響

曹操不能統一,主要是因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遺禍。"奉天子以令不臣"讓曹魏快速聚集了大量人才,但是這些人才是漢臣而不一定忠於曹操,曹操後期每次出征都擔心後方不穩而顯得急迫。次要原因是與舊日貴族面和心不和,以及性格原因。

劉備不能統一是因為錯失良機,在最好發展的時代一直蹉跎。劉備選擇與經學世家合作,但是這些經學大師研究經學可以,打仗不行,一直到後期靠著一些列操作才得到發展之地。

而孫權則因為和江東世家合作太深而被牽制,守成有餘,開疆無功。

12樓:袁某人

因為三人中有孫權這個攪屎棍啊!

曹操劉備都是有心且有能力一統天下的一世英傑,若是只有曹操劉備這倆人,這倆人絕不會把問題丟給後代。甭管誰統一天下,這倆人一定會在自己有生之年和對頭來一場戰略大決戰,一錘定音。

但孫權志向能力的欠缺注定也只能圈在東吳的一畝三分地了,孫權領導下的東吳就像乙隻老王八,別看怎麼都爬不出水溝,但你要忽略了它,冷不防能咬下你二兩肉。靠著赤壁和偷襲荊州這兩場戰役咯嘣了明明很有希望在短時間內一統天下的曹魏和季漢兩大強權的牙,硬是把三國亂世延長了許多年,讓第四家摘了桃子。

孫權這攪屎的老王八當之無愧

13樓:涼小知

因為均衡。

這不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嗎?曹操劉備孫權是個鼎立的時代,勢力極度平衡。而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也是猴精的不相上下。

稍微輕視一點對手就是幾乎滅國級別的慘敗。每一步棋都是小心謹慎。不敢越雷。

然而有趣的是,即便出現了滅國級別的慘敗,背後也有強大的忠誠的後盾給他兜著,而第三方也會出來攪渾水。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有一方被另一方滅了,那自己就也會不保。所以,王者打王者,怎麼打都是五五開。

這種情況下因為過於均衡,所以是很難出現一邊倒的局勢的。

三國統一的時候呢。司馬昭滅蜀國的時候,對手是扶不起的阿斗,蜀國新鮮血液跟不上,鄧芝70歲了還在帶兵出征最後病死。就乙個姜維勉強支撐。

那個年代能活到50就已經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了。70歲啊,那個時期已經是高壽了。魏國卻全是青年才俊。

司馬炎滅吳國的時候本身就是三足少了只腳,晉吞了蜀又取代了魏,本身就已經國力碾壓,再加上孫皓本來就是個暴虐不得人心的。這就是個王者打青銅,兩邊實力差距懸殊。勝敗是必然會產生的。

要麼王者玩脫手,要麼直接碾壓。

14樓:回首再無少年

還是英雄史觀,粉絲視角容易得出結論,歸結到某乙個人身上就行了。曹劉孫皆可甩鍋給另外兩位。

其實這是乙個複雜的問題,需要複雜的答案。然而點開這個問題的人卻又是單純的人多,只想要直接的答案。

15樓:「已登出」

曹操:順風浪裡的浪,反正浪出天界,典型案例:宛城之戰、赤壁之戰。前者讓他失去最合法的繼承人以及最厲害的武將,後者讓他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

劉備:出生與運氣不好,本來自身實力與魅力都是三人中最高的,奈何出生與運氣不好,赤壁之戰前就是典型的非酋,赤壁之戰後開始歐皇起來,結果就好了那幾年;關羽被殺後又開始倒霉起來。

孫權:純粹的能力不行,有想法沒實力的代表,夷陵之後拿不下益州,合肥與張遼正在得意的笑,孫柯基孫十萬名不虛傳。

16樓:metatron

不請自來。

曹操沒能統一是因為有劉備。劉耷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劉備沒能統一是因為有孫權。大帝簡直就是攪屎棍。

孫權沒能統一是因為他自己。從孫權的操作來看,他不配。

17樓:黃金雞

孫權是任務難度太高,自古以來南打北成功的例子就乙個朱元璋

劉備是天真任性錯過兩次大機遇,曹操打過來時諸葛亮勸說他直接奪了劉琮鳥位佔據荊州堅守,劉備不聽,結果被曹操殺的丟盔棄甲;第二次就是不聽勸阻攻打吳國被燒了個乾淨

曹操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統一後的北方因為戰亂多年民生凋敝,實在是難以更進一步了

18樓:諸葛亮

因為曹操、孫權、劉備三個人都是這個時代傑出的君主。並且三人都有很多傑出的文臣武將為其效力,以至於誰也奈何不了誰,最後只能三分天下。

19樓:太極生兩儀

曹操:得意忘形。劉備:歲月蹉跎。孫權:成功太早。

先說皇叔:

年少喜曹操,漸長懂劉備。雖然雞湯裡講,打不垮我的會讓我更強。然而事實是每一次挫折都會讓你的上限更低。

有人問霍金取得這麼大成就是不是因為帕金森癱瘓讓他更堅強。霍金心裡一萬頭草泥馬飄過之後,「如果我不坐在輪椅上,我的成就會更高。」(本故事不保證真實性)

劉備受的挫折太多,大半生顛簸流離,沒有立錐之地。等到終於站穩了腳跟的時候,只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不管意志力多堅定,歲月的蹉跎,風霜的沖刷,身體的衰退不可避免,最後時刻的劉備,終於還是輸了。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只可惜,英雄流年,歲月蹉跎。

然後說曹操:

曹操是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但曹操是個詩人,詩人就愛感性,容易失去理智,容易得意忘形。

平定宛城張繡,得意忘形,泡人家嫂子,給曹魏集團內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替父報仇怒屠徐州,滿滿軍閥氣質,根本不像個有一統天下理想的政治家。不僅幫劉備刷出了人望名聲,自己還差點就此被呂布乾掉。

赤壁之戰,橫槊賦詩: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一方面是才情洋溢,一方面是無限的得意忘形。

本來只要穩紮穩打消化荊州就能自然一統天下,硬是被得意忘形成了天下三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至今。

最後說孫權,

討虜將軍孫權的氣質,總是有一種高配版少帥張學良的感覺。都是年少成功,都是繼承者,都是一開始志氣滿滿,一定要幹大事!

孫權沒有殺周瑜,如果孫權像張學良殺楊宇霆一樣把周瑜給殺了!!估計連赤壁之戰都熬不過去!!(當然孫權當時也沒殺周瑜的資本。)

所以孫權早期比少帥還順利,整合江東,赤壁之戰基本相當於2023年中蘇滿洲鐵路衝突少帥在楊宇霆的幫助下聯合日本打贏了蘇聯!

這是什麼?這是民族英雄!真的志得意滿!

年少靠著大都督太過成功,後來遇到挫折缺乏定力,自己變成了孫十萬,成就了對面張八百,野心逐漸衰退,以至於神經兮兮。。也就沒啥好說的了。。

在關羽北伐的時候,孫權再堅持打一次合肥或者徐州,可能整個歷史就完全不一樣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如果劉備曹操孫權三個人手上都有一本《三國演義》(書沒有大範圍傳播開),那會有那些有趣的故事呢?

鷺島笑笑生 曹操 字孟德 這日,曹操於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心情舒暢,正欲提筆寫詩,忽然眼前一道金光,走來乙個白髮老人,自稱 北斗星君 曰 吾觀汝壽不久矣,欲圖天下,安享社禝,賜予汝天書,自觀之,揣摩 然後一陣風襲面而來,那白髮老人竟消失於眼前,只見案桌上留下一本書,上書四個燙金大字 三國演義 曹操這時...

如果你有三個老闆選擇,劉備,曹操,孫權,你會選擇哪位

玉溪生 選曹老闆好啊,晚上替他蓋被子他會把你殺了,然後糧食不夠了把你做成肉乾吃了,你就能永遠活在領導心裡了。打仗沒錢了再掘了你的墳,但你的妻子可以後半生衣食無憂了 地點 漢中曹軍營寨 曹操 今劉備於對岸紮營,每逢星夜便擂鼓滋擾,汝等可有一策?侍從 丞相,此乃當歸燉雞,近日丞相夜不能寐,恐丞相身體有恙...

劉備曹操孫權,這三個人如果是大一統天下的皇帝,文治武功是不是都會很出色?

胖胖 題主似乎忽略了乙個問題。歷史人物不是三國志遊戲,一出場數值就確定了。人物的經歷和歷史背景極大的塑造了他們的個性,也鍛鍊了他們的能力。換個截然不同的環境,表現也必然天差地別。劉備如果是個從小養尊處優的太子,你覺得他會有歷史上那種百折不撓不斷重又再起的氣質?就拿曹操來講,同乙個人不同時段,表現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