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漢北伐時期不去進攻而是致力於發展國力搞經濟建設和屯糧,並且專精於內政,堅持到五胡亂華結局會怎樣?

時間 2021-05-29 23:34:43

1樓:

人口啊人口啊,當時北方9州總人口量和益州1州(南中需要開化,屬於和藩王合作反不反叛都不好說,在諸葛時期可以產兵員但是沒有帶兵將領和智士)總人口量屬於總比例十比一的級別,連年戰亂和東西線共同的北伐才能讓中原馬不解鞍人有菜色這種事情的發生。

再拖下去一代人以內,人家修好城池備好戰具,北方高層為了政治聲望(參考司馬昭伐蜀前後的政治環境)或是為了你精心治理的有錢的富庶地區本身發動優勢戰爭,這條件下最好結果也只能是在漢中,在荊州(總體戰線的西線中線,走的陸線,東線長江當時對於北方來說並不好啃,缺戰具缺水軍人才)的雄關大城之下打成絞肉機,絕對不存在說挺到近百年(兵法有云十則圍之)。

更何況在漢室傾頹的十幾二十幾年的小孩長到大,參考姜維年齡,這樣的人才有著真正的國家一統的思想和奮鬥目標,才有真正的不停地發動全國合力的討伐藉口(姜維本身是北方人,而且你看三國時期早期的三家團隊來自各地的人才都有所以才有往某個方向上打特別來勁的情況,參考法正是扶風人,魯肅是廬江人),再拖到這代人沒有了,他出生的時候國家就是三分五裂的狀態下他更大可能性是偏安一處的本地勢力。

所以最後誇一誇諸葛亮,翻山越嶺帶著步兵在北邊和倍於自己的步騎兵打的對方看著你種田……

2樓:立馬吳山

個人認為,一味偏安一隅,結果就是斷然難安。蜀國想一心搞經濟建設,然後再圖統一,但是國際環境是不會允許的。所以武侯只能出岐山主動進攻了

3樓:補缺

你這計畫今天看很完美,但是放在古代那就是找死。

冷兵器的軍事人才不能通過培訓批量生產,這是毫無辦法的事情。共和國戰史反覆強調過乙個概念,叫做,百戰精銳。上過戰場的老兵乙個打三個,老兵油子是軍中之寶。

以前有過乙個流言,說哪哪哪在打仗,中國國防部秘調特種部隊化身為僱傭兵去產戰。這個流言能夠傳開就是因為戰爭經驗對一支軍隊來說太重要了,雖然是謠言,但我相信國防部准開過這類事情。即便不參戰,軍事觀察者必定身臨前線。

諸葛亮要訓練隊伍,與其搞效果不怎麼好的拉練,不如把精銳部隊帶出去走一走。戰爭比拉練省糧食多了,而不維持足夠的軍事訓練,五胡亂華也沒用,天塌下來都沒用。諸葛亮的軍隊令行禁止,三國早期的軍隊那是盲流隊伍沒有戰鬥力的。

三國時期有名有姓的將領都注意士兵素質,像白馬義從,青州兵,虎豹騎,三國很有精兵思想,這應該是乙個很重要的軍事進步。三國之前,主要是名將,到了三國有了名軍了。強兵思想,精兵思想,讓戰爭不像以前那麼好玩了。

鬼子有個導演挺有名的那誰,拍過一部電影叫,七武士,就揭示了農民和戰士有本質區別,農民也可以打仗,但是戰鬥力太弱,幾個土匪就有屠村的能力。打仗作為乙個專業以後,那就是隔行如隔山。

法家講,富國強兵,因為國富而兵不強,有如美女裸奔。岳飛的歷史地位主要由岳家軍支撐起來,岳家軍比韓世忠等的軍隊高乙個等級。岳家軍可以跟金軍鐵騎野戰對沖,其他的軍隊不行,都是打防守戰。

所以那麼多的將領就是岳飛格外突出,他特別嚇人。

諸葛亮的思想很簡單,他就是個法家,富國強兵。一手搞經濟建設,一手搞軍隊建設。管子,商鞅,很清晰的思想傳承。

王師不偏安,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八陣圖,諸葛亮在打造一支鐵軍。能開啟局面當然好,打不開局面練練隊伍也是好的,在諸葛亮手上,蜀軍戰鬥力是上公升的。

局面戰略是一方面,更高的國家戰略也需要諸葛亮時不時的出去耀武揚威一下子。否則的話,很可能造成敵人崩了你都沒軍隊可用,看著肉包子都沒辦法搶,這跟美女衣服脫光了你不舉了有什麼區別。

諸葛亮更大的問題是,軍隊越來越好,將領越來越少。培養名將更需要戰爭,諸葛亮打來打去練起來一批少壯派,當然也有馬謖這種練廢了的混漲,如果馬謖不逃跑,諸葛亮可能還是捨不得刪號。根正苗紅有前途的小號上哪去找,可惜姓馬的是個逃兵。

諸葛亮死後,蔣費之流安心的混吃等死,軍隊建設停步,人物貧瘠。劉禪就算想抵抗,也沒幾個有戰鬥力的人可用。如果真如演義所講,二代將領們已經成長起來了,不可能是這個局面。

百戰精兵,百戰名將,不打仗既無精兵也無名將。現代可以搞演習,擱三國肯定是打仗更省事。

4樓:神漾的小農

你屯的過嗎?

換句話說,如果劉備成為漢中王時,天下的格局是官渡以前,那大概率是劉備拿天下了

劉焉本來是有機會的,但他野心不大,只想守土一方。

如果你要問為什麼屯不過,我可以再說乙個資訊河南2023年有9640萬人口,河北有7592萬四川有8375萬,雲南只有4858萬

直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居然還有差距。可想而知為什麼屯不過了。

5樓:大花貓

打帝國時代

曹魏開局人口200,五兵營,各項科技,資源,交通等領先蜀漢。

蜀漢開局人口50,一兵營,資源有限,交通不便,但是易守難攻。

孫吳開局人口100,三兵營,資源中等,交通便利,地理上攻守兼備。

你說蜀漢安心發展,等你發展到人口200,曹魏的兵早就爆了多少波了!

6樓:不吃喵喵的小兔兔

這麼說吧,你本來的經濟實力都不如別人,大家一起發展下去,你還打個錘子。

看看實力對比就知道,打仗是唯一乙個能看到贏得希望的辦法,只要能打贏就沒問題(當然這可能有點天方夜譚),但是要跟人家比發展還是早點洗洗睡了.!!!

就這麼大的實力對比還能繼續配人家繼續「玩」 就能看出來丞相的能力了,這點不服都不行.

7樓:雨師

你單礦打人家9礦,不在自家大佬活著的時候賭一把進攻,反而要和平發育運營?沒有兩百人口上限,我有信心能讓無敵的呂布再一次倒下。

8樓:虛實百出連環火神

理論上可以,但是當時蜀漢沒人開天眼啊,誰能想到後來又五胡亂華這一出,如果蜀漢知道幾十年後北方要亂,那肯定深溝高壘,苟下去了。就像你說,我在2023年以前,貸款在北京多買幾套房子可以嗎?廢話,當然可以。

但是普通人誰有這個眼光呢?更何況那是幾十年後的大亂?

9樓:石頭的家ch

漢朝十三個州。

魏9,吳3,蜀1。

北方戰亂較多,大量人口損失,所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南方戰亂較少。

劉備入蜀,帶來了大量其他地區的人才。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後出師表》

你把魏蜀吳看成三個遊戲角色。

魏國基本屬性極高,只不過目前疊了一堆debuff。

吳國、蜀國基本屬性低,只不過吳國擅長防守,蜀國疊了一堆buff,二者聯合可以擊敗魏國。

現在你說,等一會,大家先練練級?

不用那麼久,等魏國debuff和你身上的buff消了,他就平A過來了。

10樓:逐小墨

天下九州,曹魏佔盡北方;孫吳坐擁江東荊揚二州,後期又拓展了交州一塊地盤。

蜀漢僅僅只有益州一州之地。

再搞經濟建設和屯糧,如何能搞過曹魏?

諸葛亮要做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平定中原,否則偏安一隅,遲早為他人所並。

這是你死我活的對決。

蜀漢憑山川地利之險可保二十年無虞,可二十年之後呢?曹魏政權一定會出兵伐蜀的,到時士卒久不經戰陣,將星凋零,如何能與敵軍作戰?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切,諸葛亮逝世三十年後,鄧艾偷渡陰平,蜀漢政權覆亡。

不可能堅持到五胡亂華的,假設真的到了那個時候蜀漢還存在,一統天下的機會恐怕變得更加渺茫。

11樓:陸仁依

這樣的話搞不好直接比歷史上的更早去世

這樣,魏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收拾吳,收拾完吳了就看他想用哪個劇本去對付蜀了

不過這樣的話,司馬懿未必能上位,如果不是司馬家一統天下的話,搞不好就不會出現五胡亂華歷史大事件了(作為代價應該會有其他的大事件了)

不過題目只考慮撐過五胡亂華,所以,這個目的也算達到了吧

12樓:江口洋介

先不說不可能,就是蜀漢苟到五胡亂華也不可能出兵北伐中原。很簡單就是魏晉法統到五胡亂華時己經接近百年,雖然說西南那塊有個漢國但是在文化認同上中原會形成不知有漢的狀態。說白了就是季漢成了貨真價實的蜀國而且會面對氐族李雄打擊,蜀漢政權因為按照題主的休養生息顯得繁榮倒更容易遭到流民武裝侵襲。

益州在東漢頂盛時期人口有600多萬,但是真正掌握只有巴蜀漢中地區。實際上益州漢人有300多萬了不起了,像是南中四郡的近300萬人基本上都是聽封不聽調的西南夷。在諸葛亮七擒孟獲不久就抽調南中漢人與親漢夷民到北方,所以說蜀漢真正實力甚至不到紙面一半。

如果晉滅吳那麼還可以聯合,如果五胡亡晉,吳國大概率是選擇滅蜀統一南方而不是執意北伐故終上所述蜀國必亡。

13樓:所羅門之哥

真的堅持不到五胡亂華。四川是天府之國不假,但是曹魏的地盤是多大,那可是幾乎整個中原啊,搞發展蜀漢是搞不過曹魏和司馬家的。這就是諸葛亮說的天時,再進一步說,那就是天命了。

所以,諸葛亮才說要選一上將從荊州出兵,配合蜀漢的進攻,雙管齊下才有搞掉曹魏的可能,事實上也就差了一步,曹操已經動了遷都的念頭了。

14樓:商權

士兵也有等級,累積經驗一說,一直不打仗就一直是新兵,新兵很少能以少打多獲勝的,諸葛亮自己甚至都沒啥打仗經驗,有的時候打仗不是為了獲得點啥,其實就是為了蹭蹭經驗,等人家來打的時候不會一刀被秒。

15樓:杜少爺

第一,王業不偏安。一礦對九礦,你跟人家比經濟發展,屯田爆兵???

第二,如果沒統一,也許就沒有五胡亂華了。西晉就算還是如歷史那般篡位開朝,但外有強敵,一些政策比如罷州郡兵就不會實施了。內部也不會那麼飄,也許就沒有五胡亂華了也說不定

16樓:Frank

很簡單,曹魏的實力比吳蜀加起來還強,而且佔據了當時最發達的地方。如果大家都不打了安心種地,那以吳蜀那點基本盤怎麼可能能跟曹魏比呢?之所以還能拉鋸,不過是因為北方戰亂過多,對經濟、人口的破壞太大罷了,等魏(晉)喘過氣來,肯定直接就被一波推平了。

這個問題其實都不用假設,看看歷史上就明白了,曹真時期要動員七萬人攻打蜀漢都很困難,而最終滅亡蜀漢的戰役中司馬氏拉出了多少萬人的隊伍?完全就是碾壓。

17樓:蘇硯

諸葛亮可能不是乙個好的戰術家,他不是帥才,更不是將才,但他是相才這一點我覺得毋庸置疑。

諸葛亮的戰略選擇並不能說有錯。

我一直會說,其實三國到了後期三分天下就是魏蜀角力,當然,魏國權利順利交接和夷陵之戰的慘敗基本上這個天平就傾斜了。

在這個階段諸葛亮的北伐,是有意義的。

一來以攻代守。諸葛亮的每次北伐,雖然建功可能不是很足,但是沒有讓曹真和司馬懿有機會趁機南征。

我不覺得諸葛亮安安穩穩的待在巴蜀,曹真就會讓諸葛亮安安穩穩的待在巴蜀。要知道,曹休死之前,曹真一直被曹休壓著一頭,雖然兩個戰場牛馬不相關,但是曹真會看著曹休和東吳打的熱火朝天自己毫無起色?

北伐的戰略意義在於,戰場在雍州而不在漢中,更不在巴蜀。

再說另乙個方面,蜀漢只有一州之地,魏國有幾州?拼發育?蜀漢和魏國的國力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既然吳國的荊州搶不下來,那蜀漢擴張的想法就只能放在北邊,試圖搶下雍涼再和魏國對峙。

弱國打強國,好像從來就沒有苟發育的,因為發育不過。

諸葛亮死了以後,蜀漢四相確實都是發展內政的,那不也就導致了魏蜀差距越來越大麼?

諸葛亮活著,你跟他說有遼東叛亂,有東南叛亂他能樂死,結果姜維的北伐雍州軍團就可以自保了,曹爽那次作死的南征都沒傷筋動骨。

蜀漢和東吳為什麼不聯手北伐?

整個三國史中,東吳非常沒有盟約信用,從開始到結束,小動作就不提了,出軍隊四次偷襲劉備 季漢 第一次,發兵5萬,攻下半個荊州 第二次,白衣渡江,占領荊州全境,斬殺關羽 第三次,諸葛亮死後,永安城外駐兵,欲偷襲成都,沒有得手 第四次,鍾會鄧艾發軍攻打益州,東吳再次出兵攻打永安,想偷襲成都,被永安守軍擊退...

三國時期蜀漢為什麼不設史官?

何威憲 其實記得以前就在知乎上看到過姬軒亦和酋長兩位大神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待會去翻翻。我個人覺得,可以肯定的是,蜀漢絕對是有史官的。黃粱兄的回答裡也提到了 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後主傳 黃氣見自秭歸十餘里中。先主傳 後十四年夏,還成都,成都望氣者雲都邑無宰相位,故冬復北屯漢壽。費禕傳 還有...

諸葛亮北伐對蜀漢到底是利是弊?

蜘蛛人 出師表中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益州歷來天府之國,何以疲敝之說?曹孫沒對蜀發動戰爭,怎的就危急存亡了?這說明蜀漢的問題不在外,而在內。這也並不僅僅是蜀漢才有的問題,而是魏蜀吳都存在的乙個問題 士族和寒族的矛盾,三個都是寒族政權,諸葛亮的蜀漢集團其實是乙個雞尾酒的結構,有原來劉璋的士族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