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國時代,北伐的統帥是法正,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時間 2021-05-31 03:09:59

1樓:月影幽

暈死,真以為謀士可以帶兵啊。。。郭嘉幸運在沒帶兵打仗時死了,馬謖倒霉在死之前帶過兵玩脫了。。。要是馬謖早死一年,在現在人眼裡就和郭嘉乙個待遇。。。

2樓:勝者為王

諸葛亮揮淚斬法正?

法正擅長的是奇謀,出個主意什麼的。帶兵恐怕真不行。國運這東西也是一環套一環,劉備沒了好像也沒有哪個上將能壓得住法正讓他發揮特長,索性把法正也收了去……

3樓:crazied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諸葛亮統率能力的不足了。但是取漢中的統帥是劉備,法正顯然也不適合統帥的職位。法正可以繼續做智囊,統帥的人選也不多,劉備、張飛、魏延,但真正能和法正合作好的恐怕只有劉備。

北伐不敢說成功,戰果、對魏造成的影響肯定會比諸葛亮強不少。

如果關羽不走麥城,也許蜀漢真能逆襲。

4樓:chen'R

假如?這個問題原本就是忽略最終結果,不管客觀因素的意淫。如果當時劉備不打孫權,而去攻打曹操會是什麼結果?

我想無非是火燒連營換個地方被曹操辦一次罷了。而到那時,會不會又有人問,假如當時劉備去打孫權是什麼結果?

如果各位看過三國的控制區域分布,人口,三方起家的經過,你會發現,曹魏是真正的虎狼之師,國力又是三國最強,人才基礎,政治制度也是最好的,按現在的話說就是不知道怎麼輸。劉備除了跟隨周瑜魯肅贏了赤壁,然後竊取同族兄弟劉章的地盤外,一輩子也沒有贏過什麼拿得出手的大戰役,孫權也是一樣。屌絲可以逆襲一次,但不能逆襲一輩子。

所以換誰主帥,去打誰,結果都是一樣的。舉個對蜀國最好結果的假設:即劉備滅了孫權與曹操南北對峙,然並卵,江東到孫權已立三世,必定人心不服,兩川竊取同宗基業,名聲掃地民心難附,最終是一樣的命運,被滅掉。

5樓:秋葉

這個問題我想要回答的前提是除了法正,其他該死的人都死了,該受的損失都損失了,直到諸葛北伐的時候,其他條件都不變,只是多出來乙個法正。否則,劉備都有可能不死,蜀也可能就不伐吳,那局勢的變化就不是我們目前認知的那些了。那麼,在這個前提下,我按我的認知來試著回答下這個問題,不喜輕噴。

法正擅謀是得到諸葛亮確認過的,原話忘記了,總之是說如果法正在,就不會伐吳,即使出兵,夷陵也不會敗這麼慘,這說明在失去龐統的蜀,奇謀就數法正了。但是法正性情有毛病,所謂「滴水之恩,睚眥之怨,無不報之」,也就是說這個人氣量狹窄,有很明顯的弱點。以下個人看法,即使法正活著,可能會成為北伐的謀主,但不可能當全軍統帥,因為當時的蜀實際上真就是出師表裡說的危急存亡之秋,需要穩中求進,即使不勝,無論如何不能敗,而法正這樣的性格弱點很可能被利用,因為當謀主和當統帥是完全不一樣的,尤其後來來的是司馬懿這種天縱之才。

所以,個人以為,即使法正不死,最有可能的是諸葛統帥,法正軍師。不過,如果在這種組合下,聯想一下,真有可能造成局勢變化。因為諸葛第一次出祁山的時候,其實取得了很大戰果,如果法正在,守街亭估計就不是馬謖了,而街亭只要守住,第一次北伐當時所取得的戰果就儲存下來了,並且沒有街亭之失,北伐就不會失敗退兵,局勢怎麼變化就不好說了,但應該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種,至少有了很多變數。

另外,如果法正不死,蜀內部局勢也會變化,法正是扶風人,他在蜀也是外來集團,是諸葛的天然盟友(倆人私交很一般,但公務上本就一直惺惺相惜),劉備託孤後,李嚴一直和諸葛作對,若法正在,諸葛壓力會小很多,同時因為法正在能力又很強,李嚴也會收斂很多。

最後,個人結論,若法正不死,他不會當上北伐統帥,但蜀的命運會增加很多變數。

6樓:陳晨

為啥評價別人的時候,說的是「帥才」「虎狼之將」「王佐之才」,這些評價代表的可不只是能力強弱而已,這些詞說的是職位。

總有些人覺得,那些智謀之士,能算出敵人的想法,能出出主意,就能帶兵打仗了?

當他領兵的時候。需要弄多少騎兵、步兵、弓兵,需要乙個多少人的指揮團隊,幾個參謀,幾個督戰,幾個傳令兵,配多少偵察部隊、運輸部隊、醫療部隊、後勤保障部隊?

當他使用弓兵埋伏的時候。多少人一輪齊射能造成密級傷害,士兵射幾輪箭會出現手臂乏力的情況,需要多少人能保護這些弓兵?

。。。。。

舉個例子,三國歷史上有這麼乙個人。

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他出謀劃策,決勝千里,曾說出「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名言,流傳後世。

他以謀士之才,獨領一軍,第一仗就一敗塗地,丟失戰略要地,導致蜀漢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他叫馬謖

所以每個人都有擅長的領域,謀士可以像郭嘉、法正一樣流芳百世,但這不代表他們能成為統帥。

7樓:錢隊基友尤里醬

我看到有人將劉備法正模擬為曹老闆那句「使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也」

然而我想哪怕郭嘉吹,起碼也有一半的人懷疑郭嘉的帶兵能力吧?

都2023年了還有人謀略統帥傻傻分不清?

8樓:Frank

法正是劉備的謀主,印象中並沒有當過獨當一面的統帥。不過既然是謀主那麼法正如果身體情況再好一點當然對後來的事情是有許多幫助的。諸葛亮說了,劉備聽法正的勸,如果法正在至少夷陵之戰應該可以打的漂亮點。

9樓:大內義興

與其YY後來蜀漢的北伐統帥是法正,還不如YY北伐統帥是黃權!

法正先擔任過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後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法正雖有一定的統兵權利,但更多的是作為劉備的謀主,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再就是以尚書令參與國政,主要事蹟是與諸葛亮等人一同創立蜀科。

而黃權就不同了,有過以護軍身份率領諸將迎接張魯,參與過漢中之戰的謀劃,在夷陵之戰還都督江北軍,帶兵經歷要比法正豐富很多。

更神奇的是黃權在夷陵之戰走投無路,不得已投降曹魏後,繼續被重用,239年曹芳繼位後,曹爽和司馬懿輔政,而黃權卻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黃權以劉備重臣身份,歸降曹魏後,能夠在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兩開花之間,成為車騎將軍而開府,大概率是有過不錯的功績,可惜涉及黃權在曹魏經歷的史料太少,只有與曹丕、司馬懿談笑風生的記載。

黃權有著如此神奇的經歷,以至於那麼多蜀漢高階將領中,屬於最讓我感到可惜的,也是最能YY的。假設一下,要是222年的夷陵之戰後,黃權跑回蜀地會如何!

(注)三國志黃權傳:於是先主以權為護軍,率諸將迎魯。魯已還南鄭,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樸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先主不從,以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

(注)三國志三少帝紀:(239年)冬十月,以鎮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

(注)晉書職官志:及魏黃權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開府之名,起於此也。

@大內義興,以及我的歷史專欄:

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

10樓:二得很飄逸

不好說,單看陣容是沒問題,尚擁有半個荊州的蜀漢也有能與魏一博的資本,前期或許可以取得一定優勢,但國力之間的巨大差距還是會把戰爭拖入消耗戰。這個時候的吳就成了關鍵因素。蜀和魏的矛盾不可調和,但吳不是,而且單從威脅來說,擁有半個荊州的蜀比魏更加致命,佔據上風上游優勢讓吳沒有天險可言,一旦蜀漢坐大吳是很難抵禦的。

所以北伐的成果一看蜀漢自身的陣容實力,二還是要看吳會站在哪一邊。

11樓:仗劍走天涯

1,法政若在不是北伐的關鍵因素。關鍵因素是荊州丟失失去了發展的根基和潛力。也就是龐統陣亡後引發的蝴蝶效應,失去了荊州也就是失去了人口,人才,兵源,戰略,等一系列優勢要地。

2,即使是歷史上北伐法正諸葛都在,依然難以獲勝,魏國國力擺在那,君明臣強,戰爭扛消耗能力數倍於蜀漢,戰將謀士也很多。

4,結束三國還是依靠司馬懿的計謀,曹丕登基後,司馬懿就開始改革,希望在實力上遠遠甩開蜀漢東吳總和,然後一舉殲滅,顯然在戰略上曹魏佔了主動,資源人口地盤樣樣都更優於兩國,所謂謀全域性者方能謀一域。

亂彈三國遊戲人物法正謀士是劉備的四大謀士之一麼?

MrBangIeb5b 不為兄弟報仇,也就是說不東征孫吳。如果不東征孫吳,蜀漢勢力就有兩大損失是可以肯定避免的的,第一,參加東征這幾萬人是劉備從赤壁之戰甚至在更久遠之前的戰鬥中帶起來的,可以說是蜀漢當中的老兵,老兵是一支軍隊乃至乙個國家當中最為寶貴的財富,所以說東征失敗蜀漢元氣大傷是絕對沒錯的。如果...

為什麼三國志裡劉備的謀主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

王哲人 我嚴重懷疑,謀士這個稱呼,甭管是部長還是將軍替我出出主意不行嗎?周圍的幕僚有能獨當一面的,讓他帶帶兵打打丈或是當個部長幫我幹點行政事務這不行嗎?怎麼就非得分個主次呢?這哥們正忙別的事了,我有事需要人出出主意就不能問問別人?非得天天爭這個是第一謀士了 這個比那個聰明了 這個不行只能搞搞後勤了。...

你的祖宗在三國時代是做什麼的?

三月白與 姓王,三國想想好像王允王平王雙王子服還有被村兒夫罵死的王朗 再往前捋捋我可太清楚了,號稱歷史記載中的穿越大神通者 王莽 磕cp是快樂之源 按照我爸這邊,我應該是契丹那邊的,但三國沒有契丹,姑且算作少數民族,半遊半牧。按我媽這邊,是孟子的第多少代孫,家裡有族譜的。 上者自儀 整個三國演義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