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國力弱小,為什麼諸葛亮還要一直北伐?

時間 2021-05-06 07:03:42

1樓:曾小過

這就跟為什麼乙個公司要倒了,還要拼命借錢繼續投一樣,你不投,馬上倒,之前的股東和債主馬上來討債,死局

蜀漢內部有好幾撥人馬,劉備起家的河北集團(關張),割據荊襄的荊州集團(諸葛亮),益州集團,這些如果沒有劉備漢室宗親的精神信仰,是沒法長期統一戰線的,特別是益州,你劉備佔了劉璋的底盤如果不打回去把漢朝的FLAG重新立起來,你跟曹操,孫權割據諸侯有什麼區別,我四川人為什麼要聽你的,我覺得諸葛亮北伐跟劉備不顧一切伐吳原因是一樣的,後面政治集團的精神信仰問題,不為關於報仇,失去了河北集團的支援,不北伐,會失去益州集團的支援。

2樓:初夏

和明朝對清朝不一祥,明末趕上了小冰河時期,又趕上災難頻繁,還有李自成搗亂,還有昏君頻出,這樣的綜合原因才造成這樣的結果,但,魏不是,最初魏國國君還是不錯的,但阿斗卻是不完全支援,內部也不統一,這樣內部不穩就急於北伐是很難成功的,而且歷代北伐都很難成功,除了,朱元璋,漢武帝,前提都是兵多將廣,指揮也相當出色,但蜀不行

3樓:陳素封

刀爾登在《舊山河》中說:

一大原因,是要迴避皇帝劉禪。劉禪對諸葛亮又敬又怕,敬也罷了,這位相父智逾周公,自己的德才,怎麼掂量也不及成王,能不「嚴憚之」?諸葛亮坐成都,劉禪吃也不敢吃,玩也不敢玩,束手束腳,著實沒什麼風光。

諸葛亮自己也彆扭,做臣子的令皇帝怕,豈是長久的事?雖然眼下君臣情篤,但日久天長,必生齟齬,有道是距離產生美,不如離得遠些,君臣兩便。

建興五年三月,諸葛亮進駐漢中。從此,到七年後病逝五丈原,他再也沒有回過成都。其五次北伐,七番用兵,豈能撼動曹魏?

這一點,以他的智力,不會看不出來。所謂盡人事以聽天命,天命如何,諸葛亮心知肚明,那麼剩下的,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在公而言,不願效公孫述之坐以待斃;在私而言,要以死於王事為自己的結局。

4樓:

我知道我的回答肯定很多人噴所以匿了

我覺得就是想不開唄

至於一直北伐講道理我是覺得挺沒勁的佔著天府之國這塊寶地你好好的休養生息民生好了人自然就過來了為什麼非得去北伐呢?四川盆地關隘頗多你隨便找個就能守著幹點別的不好老是北伐

所以個人覺得諸葛亮大概就是單純的想匡扶漢室為了所謂的「正義」而北伐吧

5樓:燕枝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諸葛亮

之前通過關中戰爭和各地轉戰收攏到的士兵,在蜀地招不到,這些人就這麼多,再不打就老死了。

6樓:瓜子村長

我不知道你玩沒玩過乙個叫鋼鐵雄心的遊戲。裡面可以開乙個叫戰時經濟的政策,一旦開啟,國家的生產力會大幅提公升,國家凝聚力增強,內部矛盾減弱。但是這個政策只能再開戰的時候使用,而且一旦進入和平,不取消這個政策的話,會變成非常大的debuff

7樓:KKser

這個原因推薦一本書,樞紐。或者看下易中天中華史的三國部分也可以。當然這些都只是普及性的書籍,大佬們不用噴我,我只是乙個瞎讀書的畫圖狗。

蜀國一直北伐的最大原因是劉備集團不是巴蜀本地人,他們靠著巴蜀的資源最大的旗幟就是光復漢室,如果不北伐努力拿下長安,這個flag都立不住了,巴蜀本地的世族憑什麼消耗本土資源供著劉家。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原因,這只是最重要的之一。

諸葛亮在世時,北伐還沒徹底失敗,除了他的能力強,最大的原因是魏國也有內患,他要是晚去世幾年,北伐大業真可能就敗在他手裡了。

回答還有人提到諸葛司馬之別,只說一句,如果諸葛北伐成功,立下不世之功。他定不會奪權,正如曹操,司馬懿一樣,但他勢必會如曹家,司馬家一樣為子孫鋪好奪權的路。因為站在這個位置上,一不小心就萬丈深淵,只能站在最高處才安全,正如騎虎難下。

8樓:

諸葛亮北伐的原因其實倒好說:

1.蜀漢國力弱小,所以要考慮到投降派的勢力增長。人都是好逸惡勞,欺善怕惡的,這是人的本性。

劉備大敗,丟失荊州,這很難讓益州的百姓和官僚認為蜀漢還能活下去,隨著時間的增加,想投降魏國的會越來越多,等到時候魏國都不用開戰,蜀漢的百姓就投降了。所以要北伐,凝聚共識,打消投降派的可能。

2.國力以弱勝強者其實是有的,西魏不如東魏,但最後西魏勝過了東魏。秦國國力是弱於三晉的,但是後來居上。

劉邦的勢力和軍力也是明顯弱於項羽,後來越打越強。北伐未必不能以弱勝強。

3.魏國實力強大,但魏國不可能把北方所有的兵馬調到西北的山地進行決戰,限於運輸,魏國能發動的兵力也有限,所以實際戰場上魏國和蜀國的兵力差距沒有那麼大。

4.諸葛亮本人的治軍能力非常強,個人也是才華橫溢,所以軍隊作戰能力確實很強,諸葛亮也確實沒有怕魏國的必要。

5.蜀國的人才開始出現斷層,要趁著劉備在全國挖角來的人才還在的時候,發揮個人能力上的優勢。

不過個人也認為這個大戰略是錯誤的:

我能理解為了統治的需要,北伐有整合荊州派,益州本地派,以及打消百姓蜀國可能滅亡的疑慮的作用,而且諸葛亮應該是真的有能力有機會得到區域性性的勝利,徹底改變蜀國的被動局面。

所以我倒不是認為六出祁山真的沒有作用,但是從我個人的人生經驗來看,在自己不占有大的優勢情況下的局面,冒險獲得的成功一般很難持久。所有能夠永續性的成功,都源自於一開始就握有極大優勢的情況。

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如果想獲得全域性性的勝利,一定要在戰略上有勝過對方的優勢。而如果己方不存在這個優勢,那就應該為了創造這個優勢而進行努力,而不是強行的進行軍事冒險。戰略的重點不該是通過什麼樣的軍事技巧能以弱勝強,而是應該努力去積累戰略上的優勢來達到,我們是強,敵人是弱。

蜀國的弱點明顯是國力不足,人口不足,經濟不足。所以戰略的重點應該是鼓勵生育,擴大耕地面積,廣泛的開發益州附近區域,通過一兩百年的時間,把益州附近的統治區域擴大,人口擴大,悶頭發展,直到蜀國的人口密度大幅度的增加,徹底開發四川一帶,形成蜀中國人口眾多,而魏國西涼一帶人口稀少,以國力碾壓的態勢,到時候再進行攻伐,這才是長久之道。

在國力發展期間,與魏國外交緩和,盡量形成和平局面。如果不行,就以少量的軍隊把守蜀道的咽喉要道,在關卡處長期修築成要塞,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防守態勢,這樣魏國想進攻就要勞師遠徵,耗費糧草無數,進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窄道,攻擊又要面對雄關要塞,10倍的兵力也攻不下一座關卡。這樣以少量的兵力就可以抵擋大軍,消耗又少,不耗費國力。

然後慢慢發展個一兩百年,蜀國的疆域在擴大,人口又在增加,國力就慢慢扭轉了。這個時候西涼,關中都很難抵擋得住蜀國的進攻了。只不過這麼做,需要的時間太久,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

9樓:蘇子畏

看多了給諸葛找理由做解釋的,我來做下反方辯手吧。

諸葛亮時期,魏吳土地、人口均廣於蜀,如果單從搞內政這一面來看,底子薄的蜀確實拼不過其他兩國。

但是,一國的發展僅僅看底子嗎?

以當代為例,改開之初,比底子,美、俄遠超,印度相當,那麼如果套用擾敵勝算不大,不擾敵勝算更小的這套思路來看,和平搞內政顯然是時間越長,和人家拉開的差距越大,但現實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更何況,相比軍事,葛公的理政恐怕更強些。

假若葛公當政11年專注於平內亂、種田,和東吳以及西羌、鮮卑保持聯絡,大力培養人才,在己方強壯而曹魏有亂時出擊,不說翻盤,但至少奪取雍涼不成問題。

至於蜀不動,魏會來攻嗎?

攻蜀則吳動,攻吳則蜀動,魏的機會,是防守反擊,持久戰,葛公六出祁山和姜維的九伐中原,勞而無功,這正好符合了魏國的戰略。

10樓:英仙座與亞速海

A=蜀漢=3^3x B=吳=4^4x C=魏=5^5x

請問x取5的時候C-A是不是小於x取6的時候的C-A?

所以肯定越早打越好呀

11樓:任大明白

這裡們需要看看劉備的益州是怎麼得的,換句話說,就是劉璋的益州是怎麼丟的。說白了劉璋就是個沒有能力擴張的主,然後益州人不滿意,最後都迎接劉備去了。那你諸葛亮要是也不能擴張,我們要不要迎接曹魏?

12樓:辣椒

說個三國遊戲,雖然不是歷史事實,但可以參考一下。

出師表劇本。

開局魏國涼州還沒怎麼開發,主力部隊攻武都、天水。大概率占領除安定外的涼州。然後主力開往五丈原攻長安,小隊兵守街亭。

街亭纏著敵方前往天水武都的部隊,不用太多士兵。主力先拿長安,潼關,最後主力守潼關。

速度要快,部隊糧草補夠就行動,晚一點勝算就低一點。

最後,纏住張郃,別想著先消滅他。

諸葛亮:想不到吧!

魏國:我以為你不會來。

張郃:在街亭的怎麼不是馬謖?

司馬懿:我還沒出手呢。

曹真:血骨歿潼關,英魂葬長安!(這句話是馬岱的,但是現在給曹真了。)

13樓:一起去抓星星吧

老問題了,出師表早已說明清楚——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蜀不伐魏,魏必伐蜀!

再者諸葛亮畢生心願就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啊。

14樓:

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前向後主劉禪獻上的《後出師表》中,已經全面解釋了這個問題,以下摘錄一段: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

每當讀到這一段都極其心痛,蜀漢以一州之力對抗強魏,國力對比差人家太多太多,而且這時候前期的人才逐漸凋零,「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再不打,等曹魏來的時候,連廖化這樣的先鋒都死光了。

很多人看歷史都唯結果論,實際上處在當時當境,做任何抉擇面對的都是未知的結果。就比如這個問題之後可以引申出很多同類疑問:

曹操明知道「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晉書·后妃傳)為什麼不早殺了他?

當然,唐人寫晉書的時候記錄的曹操這句話,也有點向壁虛構、唯結果論的意思。

15樓:韓帥元

如果打過dota或者lol的人肯定懂這個原因

你都是巨大劣勢了你還正常發育打野?那和等死有什麼區別?

劣勢肯定要抓人打架啊,打輸了是沒辦法,打贏了至少有一線生機啊!

16樓:「已登出」

後金和明朝哪個國力強?後金怎麼不「注定」滅亡?

紅巾軍和蒙元哪個國力強?紅巾軍怎麼不引頸受戮?

小國鯨吞蠶食掉大國的,歷史上又不罕見,以初始土地人口為唯一衡量標準的,不是蠢就是壞

諸葛恪為什麼輸給諸葛亮

三大名著教汝做人 用方北辰教授的話說,細節決定成敗。諸葛亮謙虛 跟演義裡動輒口出狂言的形象不同 謹慎 諸葛恪自大,粗疏。這位琅琊諸葛家的長子長孫,諸葛亮的肥胖大侄子,生就的聰明過人,又有捷才,自幼便蒙受大皇帝的寵愛,是元太子的摯友,三國的抖機靈狂人,大皇帝的託孤重臣,諸葛瑾一族滅門的禍根。綜上,他真...

諸葛亮為什麼隱居?

覓星辰 首先,書中諸葛亮對自己有如是描述 自比於管仲樂毅 管仲樂毅何許人也?乙個是齊國的丞相,強齊圖霸,九合諸侯 乙個是燕國的上將軍,一舉拿下齊國七十二城。兩人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軍事家。諸葛亮自比於此二人就足以說明,諸葛亮有一顆匡扶社稷 大展巨集圖的心,而並非本意便是歸隱之人,不然他完全可...

你為什麼喜歡諸葛亮?

殘念無雙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榮辱興亡,皆一肩挑,深謀遠慮都為今朝,夢在燃燒!問鼎三足怎落腳,隆中對分曉!只盼來日登蜀道,再續出師表!不鳴則已,一鳴動九霄!不出則已,一出比天高!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稼戩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自己以下,三代皆為重用,以死衛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