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夷陵之戰後曹丕選擇攻吳而不是攻蜀?

時間 2021-05-12 18:00:18

1樓:

說明曹丕從來都沒想過攻蜀,他的目標一直都是攻吳。

古代大規模作戰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要完成兵力的集結、戰備的籌集、糧草的囤積,作戰之前需要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備戰。夷陵之戰後同年曹丕就能大舉伐吳,顯然是事先有準備的。

2樓:未聞芳名

之前的大佬們都分析完了,為什麼曹丕要打,登基立威、孫權不聽話炸刺找事等原因,我就說說為什麼攻吳,再說說為什麼不攻蜀。

其實孫權被曹丕打的原罪在於襲取了關羽的荊州,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荊州開始被三家分別占領,北部襄陽歸曹魏,西邊和南邊歸劉備,東邊歸孫權,其實劉備或者是關羽占領南郡對孫劉都有利,因為曹魏實力最強,而且曹魏進攻吳蜀基本上有三條線路,第一往西邊走山路打蜀,第二個襄陽南下打蜀或者吳,大三條東邊南下打吳,第一條山多不好進攻,第三條路線有長江天塹,只有第二個襄陽到南郡位址較為平坦,有利於進攻。說白了誰占領南郡江陵誰就是為吳和蜀把住了門戶,關羽有這個實力,而且襄樊戰役也驗證了關羽的實力,開始曹仁先試探進攻招個欠,然後被關羽暴捶,下個大雨還搭進去個於禁。孫權偷襲關羽是非常不明智的,看著地盤大了,可是孫權必須頂住兩個方面的壓力,一方面是合肥揚州就是孫吳的東邊,另乙個是來自南郡北部的壓力,吳國善於水戰,野戰的實力有目共睹,孫權進攻合肥,周瑜進攻南郡,打得非常艱難,夷陵贏也是水軍包抄劉備的後路了,要是野戰a地板,陸遜也頂不住劉備的連營打法,只能堅守慢慢被磨。

所以孫吳的破綻讓曹丕看到了,於是伐吳,因為吳得了南郡反而更不好防守了。

再說為什麼不打蜀,山多難行,丟了荊州後,直接進入龜殼一樣的益州,無論是曹魏還是孫吳都不好打,而且劉備還在,曹操死後,天下英雄唯劉備爾,本來煮酒論英雄就是曹操說的,所以劉備的形象在曹魏心中肯定無比高大,即使夷陵輸了劉備也是那個曹操口中的吾儔也,而孫權嘛,估計張遼給曹丕講過他是怎麼威震逍遙津的,曹丕也耳聞了,劉備夷陵兵敗之時,付肜程畿等人的表現,知道蜀雖然小國爾,名將唯羽,但是上下一心,劉備得人死力,內部團結。曹丕也知道孫權一方顧陸朱步四大家族,部曲各自為戰,綜合考慮還是打吳吧。

3樓:父慈子孝孫仲謀

吳蜀對峙的時候,是萬不能動手的,一旦出手吳蜀立刻就會停戰,湘水之盟前已經驗證了,當時劉備孫權還沒正式開打,曹操一動,孫劉立刻停戰,所以劉曄建議曹丕伐吳是愚蠢的,這麼做得利的只有劉備,吃虧的是孫權而曹魏沒有任何便宜好佔。曹丕很明智,沒有採納劉曄的昏招。

曹丕本以為吳蜀會互相把對方消耗殆盡,自己最後出手收拾殘局即可,誰知道劉備不扛操,給陸遜揍了個全軍覆沒,這下孫權突然壯大了,繳獲無數輜重糧草,自己還沒什麼損失,並一路已經跟到白帝城了,眼看劉備已經組織不了抵抗準備亡國的節奏了,曹丕這時候必須出手救劉備。

曹丕為什麼要救劉備?問得好。

我們建乙個模型

曹丕有十五塊錢,劉備孫權各有五塊錢。劉備孫權打起來了,最好兩人都打成三塊錢,曹丕就算一毛錢不搶,他也佔便宜,誰知道一場打完,劉備打成了兩塊錢,孫權打成了八塊錢,並且眼看孫權就要吞了劉備,如果曹丕不出手,劉備就沒了,而孫權會有十塊錢。這個局面比吳蜀各有五塊錢要糟糕的多,因為吳蜀再聯盟也不是一家人,內耗不可避免,兩個國家在各自邊界都要駐紮重兵,關羽已經拿自己的肉身給雙方都提供了血的教訓,就算聯盟也得互相防範,這樣,兩個國家都不可能全力對抗曹魏。

而如果讓孫權把劉備吞掉,孫權就一致對外了,乙個國家又哪來的內耗呢?

所以曹丕必救劉備,哪怕自己白扔一塊錢,也不能讓孫權吃掉劉備僅剩的兩塊錢,只要劉備還存在,孫權不但不能兼併劉備的勢力,還得花力氣防著劉備,這樣一來,劉備的兩塊錢保住了,孫權八塊錢,曹丕白扔完,還有十四塊,仍然佔著絕對優勢,對曹丕來說,15:5:5要好於15:

8:2,曹丕如果不動,局面就會變成15:10:

0,這個局面是曹丕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出手變成了14:8:2。

劉曄這時候建議他不動,劉曄無疑又錯了,他看到的只有戰術層面,覺得貿然出征輸的可能性大,但曹丕考慮的是戰略層面,寧可輸一點也不能讓孫權做大,死死拖住他。

所以這次博弈,孫權最大贏家,曹丕上下制衡,就算劉備也只是願賭服輸而已,誰都不能說傻,從頭到尾最傻的只有劉曄乙個,他後來也瘋了。

4樓:都督六合諸軍事

三方博弈,較弱的2個互毆,中等的贏了,你去揍最弱那個,不是給中等的機會增加實力去和自己pk?比如袁術實力大於曹操大於劉備,但他只找劉備麻煩,最後被曹操群毆致殘。

5樓:涼州刺史張既

原因很簡單,因為曹丕發現自己被涮了,惱羞成怒。

千萬不要神話或者絕對化任何歷史人物。他們的成就固然是具備很多我們不具備的學識素質,但其實也是其家庭背景,時代環境所造就的,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曹丕就是這樣乙個典型。曹丕在夷陵之戰前天真的以為孫權是真心投降,並一直等著孫權送太子來質。

左等右等了八個月,發現太子沒來,陸遜又在前線大勝,這才發現自己中了緩兵之計,於是惱羞成怒,不顧劉曄的勸阻而強行發兵,結果有造成了巨大的不必要損失,包括部隊折損,也包括經濟開支。要知道曹魏的經濟在曹操奪取漢中後一直都非常脆弱,這一仗可以說雪上加霜。

6樓:智障江湖

不是他選擇攻吳,而是他本身誰都沒打算攻,只是後來東吳打敗劉備後又不服曹丕了,這時曹丕才發兵打的東吳。

不過當時也確實不好選擇,打東吳孫權分分鐘與劉備割地求和,劉備兵不血刃奪回失地,必然士氣大振,也會和東吳一起抗擊曹魏。打漢中的話,劉備被迫退兵,盛怒之下必然來跟曹魏死磕,到時候也是便宜東吳。所以必須等他們打出結果,看看誰把誰打殘了,還得特別殘才好決定。

關於夷陵之戰中曹丕的決策的疑惑?

羊羊羊 正史來看,曹丕坐山觀虎鬥是唯一的正確決策。首先劉備伐吳是為了地盤,給關羽復仇只是個由頭,和曹操為父報仇取徐州一樣,你要把這當真我建議回去看三國演義,按這邏輯張繡把曹操親兒子殺了還敢歸順曹操?如果曹丕伐蜀,劉備只能回軍救援,蜀漢確定曹魏是蜀國首要敵人,漢魏矛盾為主要矛盾,隨後遣馬謖使吳說明利害...

夷陵之戰後投降魏國的蜀將有哪些?

是非由心 留下名字的只有黃權 龐林 史郃這三位。魏書文帝紀注引魏書曰 權及領南郡太守史郃等三百一十八人,詣荊州刺史奉上所假印綬 棨戟 幢麾 牙門 鼓車。權等詣行在所,帝置酒設樂,引見於承光殿。權 合等人人前自陳,帝為論說軍旅成敗去就之分,諸將無不喜悅。賜權金帛 車馬 衣裘 帷帳 妻妾,下及偏裨皆有差...

夷陵之戰曹丕沒有聽劉曄的建議夾攻吳國。真的是種失誤嗎?

Zuneg 如果這樣劉備會更加清醒,會出現很尷尬的場面,就是先把關羽的事放一放,那時候選項肯定會更艱難,曹丕那個叫劉啥的,是個高手,如何就艱難了,就得看魏國如何把握好時機夾擊吳國了,說實話這樣會漏洞百出,但劉備的漏洞顯然已經沒法勸阻了,就是因為這個,才有夾擊吳國的方針 林宇泰 本來就是失誤曹丕聰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