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不打夷陵之戰,季漢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時間 2021-05-08 18:13:31

1樓:意見領袖

不想說什麼了,很明顯孫吳弱,曹魏強好嗎,儘管當時從表面上看劉備佔優勢,但論基礎,人心歸附度來看顯然孫權更佔優勢。夷陵之戰是正確的戰略選擇,但是很可惜,失敗了,贏了無非就是兩強對峙。

2樓:星燦

首先,我要說句不討人喜歡的話,歷史不容假設。

「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海明威

任何時代的每個人與事都有他們自己的選擇,就好像,你通過預知未來提前知道我肯定會發財,所以就跟我套近乎。

關羽當初跟劉備的時候可沒想過以後會被封神,人選擇事,事選擇人,其實也就是這樣,你想想當時劉備一大把年紀了,60多歲的糟老頭子還要去打仗,看三國演義這段,老羅真的是煞費苦心,雖然被火燒七百里,但是也算是大仇得報,範疆張達被送回來千刀萬剮了,潘璋馬忠也被關興砍了,就算輸了,看得也舒服。

拋開政治因素不談,如果劉備不打夷陵之戰,那除非他得先死,那會發生的改變就多了去了,姑且說他死前稱帝了,季漢的底子也會比吳國厚的多,至少在人才方面,也不會被後世詬病「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就拿個沒死的人說吧,黃權,這個人夠忠心吧,至少忠於漢這篇旗幟的人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是裹足不前。就拿武侯打魏國的時候,一開始就投降三個郡。

小時候都說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人分別靠天時地利人和,不打荊州,可能季漢比吳國久一點,不過那也不是劉備了。

要知道劉備為什麼輸的夷陵之戰

從正月到六月,兩軍仍然相持不決。劉備為了迅速同吳軍進行決戰,曾頻繁派人到陣前辱罵挑戰,但是陸遜均沉住氣不予理睬。後來劉備又派遣吳班率數千人在平地立營,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馬,企圖引誘吳軍出戰,伺機加以聚殲。

但是此計依然未能得逞。陸遜堅守不戰,破壞了劉備倚恃優勢兵力企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蜀軍將士逐漸鬥志渙散鬆懈,失去了主動優勢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時節,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捨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由於蜀軍是處於吳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嶇山道上,遠離後方,故後勤保障多有困難,且加上劉備百里連營,兵力分散,從而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演義改了什麼呢?劉備到底帶了多少兵呢?

1、甘寧與黃忠早在夷陵之戰前病死,甘寧非為蠻將沙摩柯所射殺,黃忠也並非因逞強出擊而中潘璋的埋伏陣亡 。

2、朱然與潘璋等數字知名的吳國將領實在夷陵之戰中立下戰功,演義中則被寫成戰死於此戰。亦因此造成之後東吳對曹魏的江陵之戰沒有撰寫。

3、傅士仁與糜芳投降東吳後並未逃回蜀漢,也未殺馬忠,然而在演義中被描寫兩人見情況不對勁便殺死馬忠逃回蜀漢,遭劉備處刑。範疆與張達同理。

4、陸遜退兵是認為曹魏會趁隙攻擊而退兵,並非演義中的遭迷宮八陣圖所困無法追擊。

5、蜀軍並非七十萬人,而是約五萬。吳軍非二十萬人(累加),而是五萬。

姑且想想季漢有多少人吧!

3樓:樓上老李

對於打吳國很多文章都說的很好的戰略上是上選只是戰術上嚴重失誤才導致了那種情況就像有人吃魚被刺卡了喉嚨你不能說吃魚是個錯誤吧?打魏國就免了吧武侯打了多久?

如果劉備打贏夷陵之戰,吳國會滅亡嗎?

千年老梟 首先我們要明白,夷陵之戰是怎麼發動的。吳國主動出擊,是因為馬上就到秋天了,南方會進入枯水期,有利於北方的曹丕發動進攻,如果吳國不先解決劉備,就會陷入雙方夾擊。對吳國來說,這無疑是乙個賭博。吳國打贏了,而且是速勝,所以回頭去招架曹丕的三路南下從容自如。如果這一戰吳國輸了,或者沒能速勝。那麼會...

樊城之戰和夷陵之戰哪乙個對季漢影響更大

襄樊之戰影響更大一些,畢竟直接改變了隆中對中的戰略規劃,失去了大量土地和兵源,同時令蜀漢失去兩個方向上對彼此行動的掩護呼應,戰略威懾上也不能對曹魏兵力進行拉扯調動,以致後期北伐只能從不易進軍的川北單路硬莽,成功率大減,雖然日後和孫吳重修舊好約定北伐,但是總歸不是乙個指揮系統,東西兩個方向上的攻勢總是...

如果夷陵之戰中劉備大獲全勝,張飛也通過某些事情逃過一劫,大漢是否有望復興?

感覺希望還是不大,當東吳在那個時間段偷襲荊州滅殺關二爺的時候,天下大勢就基本確定下來,彼時北方已經完成了曹魏政權內部的新老交替以及代漢自立,至此由北滅南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塗景鑠 希望會略大,僅是略大。夷陵之戰東吳也就出了5萬兵,還有大量部隊可用。最大可能也就退守江夏,東吳即使敗退,也最多就退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