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有恆產則有恆心,但是又批評雞鳴而起滋滋為利, 排斥楊朱私利觀。如何理解這種矛盾?

時間 2021-05-11 11:18:39

1樓:少林功夫好耶

鄒與魯閧。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

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這還有孟子幸災樂禍看老闆挨刀的言論,活靈活現太不仁義了。

2樓:活到老學到老

對孟子的書看的不多,沒有能力回答題目中的問題,對於題目說明中的內容講一講我個人的看法。

孟子雖師承孔子,但從孟子在為人處世上和孔子的差別就可以得知,孟子學說還是有別於孔子學說的。

按照孔子對人的分類,孟子並不是君子,而是賢人。

君子和賢人都是對社會有利的人,二者沒有高低之分,但在處理事情的模式上有區別。

君子和賢人在自身的體系內是分層次的,君子分多個層次,賢人也分多個層次,就好比棋手有段位一樣。

楊朱的觀點是「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既不幹損人利己的事,也不幹損己利人的事。對於這種行為,孔子的評價是接近「仁」——「剛毅、木訥,近仁」。

3樓:

只寫我自己知道的:

1,孟子說有恆產則有恆心。目的是勸諫齊宣王要讓人民保有私產(這裡是否有私有財神神聖不可侵犯的意味我不清楚),只有人民有家底了,他們才肯為自己的財富保家衛國,齊國會因此強大。整體是就國君施政措施而言。

2,楊朱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目前是有爭議的,一方如孟子堅決抵制;一方如易中天,認為楊朱的觀念另有涵義。但是楊朱著作軼失,具體並不清楚,僅從一句兩句無法定論。孟子反對楊朱是從人性出發的,孔孟主張利他,楊朱(孟子認為的楊朱)主張絕對利己,這是他們分歧的關鍵。

3,綜上,這是兩個問題,並不矛盾。Mocuishle說的很對,通過原文就看清楚了。

4樓:孤兒故而

利己過度往往就是資本家。

孟子只是想讓每個人有資本,心裡有數,就都能過的不錯,但是無過度擴張的野心。這樣的社會是最穩定的。

「有恆產者有恆心」,流動人口的恆產是什麼?

農村宅基地 農村宅基地是指農村村民基於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而享有的可以用於修建住宅的集體建設用地,農民無需交納任何土地費用即可取得,具有福利性質和社會保障功能。流動人口的概念比較廣泛,即使鄉下蓋了樓房,也是恆產 無恆產者無恆心。流動人口的 非恆產 只有自己的幾分體力 幾分腦力吧。以前的暫住證,現在...

《孟子 萬章下》一則不解

耿家新 清,和,任者,聖之一端也。得一端者即可以聖稱之。然而能清者未必能和,能和者未必能任。若始條理者未必能終條理,力足者或智有不及,雖皆聖人,而其或不能始終一貫。若孔子者,聖之時者也,當清則清,當和則和,當任則任,無可無不可也,故曰集大成,曰金聲玉振,蓋聖智皆具而無所虧欠者也。故孟子舍三子而學孔子...

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孟子則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你如何評價這兩種處事方式?

許煙雨 這個也要看對方了,你已經知道誰喜歡你那你就看你喜歡他嗎?如果喜歡給他乙個靠近你的機會,畢竟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男生主動來的,你說對吧 平凡自由成人 二者不同的觀點 孔子說的或許應該闡述或者改為 有意正道,則兼濟天下,無意則獨善其身。有意則知其不可而為之,無意則知其可而不願為。無關能力和強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