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孟子則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你如何評價這兩種處事方式?

時間 2021-05-06 09:43:14

1樓:許煙雨

這個也要看對方了,你已經知道誰喜歡你那你就看你喜歡他嗎?如果喜歡給他乙個靠近你的機會,畢竟不是所有的愛情都是男生主動來的,你說對吧

2樓:平凡自由成人

二者不同的觀點

孔子說的或許應該闡述或者改為

有意正道,則兼濟天下,無意則獨善其身。有意則知其不可而為之,無意則知其可而不願為。無關能力和強弱,根本上是形而上的意志因素。世界真正的改變在於理想主義者而非強者有能力者。

孟子說的或許應該闡述為

我意已定,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與窮都不能動搖我意。生而有意,性善論者。

然而後天環境的異化意味著什麼。

3樓:

孔子素來都是理想主義者,他這句話或許和馬雲爸爸的那句差不多,夢想還是要有的!而後面那句孟子的話絕大多數人都誤讀了,窮則獨善其身,在古代沒錢是貧,收入低是賤,窮的意思是沒有目標志向,獨善其身是好好地正身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人生,達在古代意思是生育能力強,能力強,道路暢通等意思,達則兼濟天下的本意我的理解是只要自己的生活事業過得順了就應該去幫助天下人!所以窮不是貧窮,達也不是發達!

幫助他人不一定要等到你富有的時候,這個社會已然如此,你行善與否都無法改變這個社會,也無法改變他人的命運,唯獨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4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孟子謂宋勾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何不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放在一起對比?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並非出子孔子之口,不過其未反駁也是預設別人的評價了。孔子已經獨善其身了,要做的是兼善天下,而當時現實條件卻讓其無法做到,而他也知道實行為政以德的想法很難,但卻"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5樓:徐曉軼

這怎麼是兩種處事方式呢?!

孟子曰:義之所在蹈死不顧,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不就是夫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嗎?!

顏回鄙巷陋食,不改其樂,亂世不妥協不苟活,難道不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嗎?!

夫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其實還有乙個前提: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而為之。為的就是善啊,就是當仁不讓的仁道啊,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說的不過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擇善固執,不過是擇善固執的具體行動方略而已,但不管是窮還是達,都必然要有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才可以!!

6樓:小錦蓮蓮

就不是乙個邏輯範疇裡的東西。

孔子說的是有能力,有一定地位或一定勢力後,知道有些道路雖然不是那麼容易走通,卻還是想要走。

而不是說乙個人什麼都沒有,連影響力,能力都沒有,還想搞著有的沒的,說這是孔子讓的。

孟子說的可以說是孔子說這話的補充。

7樓:聞傑

個人以為:君子都是有很高能力的,但窮達的狀態很多關乎時運世道,個體即便很優秀也很難把握。很多時候,君子窮時是利己主義的,遵循著社會遊戲規律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很精緻很利己;達時也能過成窮時的狀態,如果境界格局不高的話,但達時有更多的機會讓你兼善天下。

8樓:DOOM SLAYER

孔子的處事方式能大概率讓人從窮苦中翻身出來,而孟子的處事方式很可能讓你窮一輩子。

人,現在窮或者資源少不可怕,就怕因為窮或者沒資源就不去折騰,人一窮還要裝逼獨善其身,那大概率一輩子都會當窮逼。

達則獨善其身,窮則心懷天下。

9樓:劍琴齋主人

窮則獨善其身,善養其浩然正氣,深研聖賢之理,窮極二氣屈伸往來之幾,以期復氤氳太和所賦之性,為天下傳其道統;達則兼濟天下,時位至,仁熟而發乎外,則感通天下之志,化民興利。知其不可而為之,不可為者,天下無道之時,人以行道至難也,為之者,君子不因屈伸往來之變而忘其止至善之志也。二氣有屈伸,時位有吉凶,然君子不因此而變其志道之心。

10樓:西敘弗斯

反對@Jerry Feng的答案。

j同學說的大體不錯,但對孟子的態度是不公正的。

題主所言的「兩種方式」是一貫的,不衝突。關鍵是,獨善其身、兼濟天下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窮只能做到獨善其身,達才能做到兼濟天下。而無論窮達都要既獨善其身,又志於兼濟天下。

換句話說,獨善其身是因為「窮」而無可奈何的結果,是時運,是命,而不是理想目標。

孟子的語境也應該看看: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盡心上》

這裡的「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指的不是窮可離道而不可失義,達可失義而不可離道。而是窮達皆既不可失義也不可離道。之所以分別開來講,只是因為窮易失義,達易離道。

由此,窮達都要行義達道。知其不可為而為,不是行義達道嗎?

「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不得志(窮),也要「修身見於世」,這不正是在描述孔子的行為?

子曰:「修己以安人。」修己與安人不是衝突的,而恰恰是統一的。

獨善其身和兼濟天下也是統一的。獨善其身是修己以安人,兼濟天下也是修己以安人,只是在窮達的不同客觀處境中,呈現為不同的面貌。所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窮可能只能做到獨善其身,孔子在世時周遊列國而不得志,可謂「窮」,孔子不也在亂世之中獨善其身?

達才可能兼濟天下,孔子在世時有志兼濟天下,但並沒有做到兼濟天下,這不也是事實?

總結一下,在窮達兩種客觀處境中,都要不離道義,都要有獨善其身之心,兼濟天下之志,以「君子無所不用其極」的態度「至於命」。而最終的結果既可能是「獨善其身」,也可能是「兼濟天下」,這就有賴於時運了。

如何理解孔子論語的 知其不可而為之 與莊子的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123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這句話才是完整的,單拎出來第一句就是斷章取義,顯然孔子在莊子眼裡不是德者。生命在於折騰!折騰不動了也就老實了。 Ethan Crisp 孔子講的是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莊子的思想是 知其不可為而不為 儒家是溫熱的,而莊子是冷漠的。好比鄰家失火,自己有一桶水。...

如何反駁孔子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是是是 什麼話都要考慮語境的。舉個例子,一幫子混混欺負良家婦女,你就一屌絲,根本幹不過人家,你心裡也有數。知其不可為而不為,賢。所以你報警後默默走開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聖。所以你報完警後毅然決然的跟混混打起來了,然後被吊打。警察來了他們跑了,你也倒下了,但你的英勇形象樹立在婦女和警察的心目中,經久...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誰說的孔子,劉備,還是諸葛亮?

Samuel Solomon 把這句話反過來,然後是誰說的,就可以自行腦補了 為小善不為小惡,普通人隨便誰都能做到,只在做與不做的選擇之上。然而,大善大惡,幾人有能力可為之?當然了,倘若是一國之君,還需要被諄諄教誨小善小惡麼?我只管提供思路,不管具體結論,對號入座這不好。要講武德 點到為止 衛莊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