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不懂政治,別學歷史 ?

時間 2021-05-10 09:11:37

1樓:

歷史猶如一條蜿蜒複雜的曲線,人們很難找到一張拓紙將其完整的記錄下來。

更誇張的是二維曲線中的一點,可能在三維空間中又是無數個點的集合,我們看到的曲線又是無數個上下蜿蜒的小曲線疊加的集合。

如果把大曲線比做以人為視角的世界觀,我們就可以姑且把一根根小曲線稱為一段段人生。

所以與其說歷史是傳承學,不如說歷史更像一門考究學。乙個乙個找到曲線上的點,確定其大致範圍並即把其記錄下來。

先不談由於主觀或客觀因素導致點記載的謬誤,後人也只能根據記載確定部分的點的準確位置。更多的點都是根據記載確定大致的合理範圍,而範圍記錄不利於幫助確定其他點的範圍,為了不讓事情越來越發散以至於新的記錄失去其研究價值,記錄必須是以點來保持而且需要符合已確定點的延續範圍的。

而人是服從利益的生物,了解當時利益構成的政治環境能很好的幫助我們來縮小範圍直至找到最合適的點的位置。資料是素材,政治環境是塞選工具。

歷史的考究和再記錄也不是乙個人能完成的,所以在交流上,政治環境又成了檢驗結論以及支援結論資料的排謬工具。

所以不懂政治,就無法考究歷史也不能驗證他人的歷史定論。畢竟別人不可能再次拿已經被你和大家塞選接受過的歷史定論再次給你塞選,單純的記憶者如果沒有判斷能力算不上歷史學家。

當然不是懂了政治就一定懂歷史,畢竟對歷史文物和資料的記憶接受以及證偽塞選的學習也是個不短的過程。

2樓:浩龍

我當回槓精啊。歷史學: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人類史、鳥類歷史等等。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你把自然以及史宇宙史和地球歷史和政治掛鉤沒用吧

3樓:呼嘟呼嘟

因為如果你不懂政治那麼學歷史沒有用,歷史說白了都是死人的事情。而政治都是活人的事情。無論對錯或者我們看到的是否是真像,其在在客觀上都已經發生了,影響已經產生了,是不可改變的。

就好比算命先生說你過去的事情只是想告訴你他真的能掐會算,而未來才是你真正想知道的。

舉個栗子,我們如何評價慈禧,對歷史的程序和個人的生活沒有沒有影響,哪怕你罵的她祖墳冒煙,哪怕去十三陵一泡尿澆滅了祖墳的煙,頂天算是破壞文物了。老佛爺不可能掐死你。我們要學習的是慈禧一聲所作所為造成了什麼影響而我們應該吸取什麼經驗教訓,畢竟大清早就亡國了。

不論慈禧做過什麼,大清都完蛋了。

說乙個更簡單的吧,我昨天吃了生魚片。我要考慮的是今天會不會鬧肚子,如果鬧肚子了以後要不要在吃生魚片了,如果吃用不用提前做好預防。而不是考慮昨天為啥吃生魚片。

4樓:觀海聽風

這句話有邏輯上的錯誤,如果我為了看歷史,根據不懂政治,別學歷史的規則,我要先學政治,可是我要從哪學習政治呢?不從歷史裡找資料借鑑,我怎麼學政治,但這又違背了不懂政治,別學歷史的規則。

說這句話的人要麼真的對歷史和政治都很精通,要麼就是半二吊子的精神史學家想對政治和歷史指手畫腳,對於第一種人,他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已經陷入了邏輯錯誤。

我覺得這句話不如改成懷著謙虛客觀的態度學歷史,要從各個方面全方位解讀歷史。

5樓:zhangwenyuan

不得不說,且不談具體如何聯絡,光這句話本身就讓人受益匪淺,甚至可以說已經讓你懂了一半,因為它指明了乙個正確理解歷史和政治的角度。

「不懂政治,別學歷史」,湊巧,我這有這句話的字首,「不懂人性,還搞什麼政治?」這句話來自台灣作家劉墉的書,曾深深地啟發了我,和這位歷史老師的「不懂政治,別學歷史」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懂人性,還搞什麼政治,不懂政治,別學歷史。」人性、政治、歷史,這三者的通性就是「人性」,因為是人基於人性創造了歷史,也是人基於人性創造了政治,而歷史就是對過去政治和政治產物的記載。所以你看懂了人性就懂了政治,也懂了歷史。

反過來也一樣,歷史於現在人最大的意義,就是提供乙個借鑑,如果無法提供任何有現實意義的借鑑,那歷史就是一堆文字,不缺你去學,有紙和筆足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因為千百年來,人的本性也總是驚人的相似。

「不懂政治,別學歷史」,這句話只有夠擔當的歷史老師才會告訴你,因為他不僅要你學懂歷史,還要告訴你如何看懂政治。

我要是校長,這個老師我讓他終生受聘,上到他想退休為止。

6樓:董修荃

政治和歷史是兩個專業麼?

中國古代沒有政治學,只有史學和經學

史學是政治的經驗

經學是政治的理論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本來是乙個事,偏要分做幾個事,陽明先生所謂「支離」之弊

7樓:hwasion

有一定道理,也有不足。

老師所說的語境中,政治感覺比較狹義。而真實歷史涉及生物、地理等非常多的因素

一、邏輯是:

1、地理、資源決定發展動力;

2、決定生物多樣性;

3、決定技術突破的背景需求;(感知、意識、信仰、哲理、經驗等總結或希望被提出)

4、決定了科技第一生產力;

5、決定經濟-利益取向和組成結構;

6、決定配套生產制度-群體性利益的取向和結構(政治的基礎是利益);

7、決定為此背書的一系列道理(文化、習俗、法律、道德)......

8、以上在面臨天花板或特殊情況後開啟戰爭;

9、歷史更迭迴圈之。

8樓:叢林蹲著的老徐

方向反了,是不懂歷史別學政治,國家政治制度和設計很多都是建立在對歷史經驗的分析和總結(當然也有創新),比如說美中國人在建立美國國家制度的時候就吸取了英國的歷史經驗,順便一提如果你讀過《聯邦黨人文集》就知道美國國父們其實是不那麼喜歡的民主的,以至於美國原來是美國是代議民主制,不過後來那套系統失效了而已。

你看 ,如果不了解歷史而直接去學習政治的話你根本就不會知道美國政治系統的變換和歷史因素對其的影響。所以直接跳過歷史學習政治是不可取的。

讓我打個比方來解釋為什麼吧。如果讓你處理一件事情。你首先得了解事情的狀況,然後在做出分析和判斷。

你不能先下判斷再去了解事實。歷史就是那些你需要去了解的過去發生的事情,而政治是你的展示出的分析與判斷。(當然要是想把歷史學的很深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政治知識)。

我個人認為你老師應該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他可能是在針對某些同學或者自己身邊人在歷史上發表的一些有些幼稚的言論的一種感嘆吧。

ps:有時候我也會對朋友吐槽 ,說不懂數學就別搞商業啥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啦。

9樓:lllly

也算個過來人,走出學堂以後很多東西得自己慢慢悟,這是個很漫長的過程,所以給你舉個例子看看能不能幫小兄弟說明白這個問題吧

如果你喜歡歷史這方面的東西的話,《明朝那些事》想必你是知道的。(這裡只是舉例引用了這本書,對於這本書的爭議或者高下在這裡不做評判)

以前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很迷惑一些事情,皇帝不是那個世界最牛X的存在嗎,為什麼會被一群言官噴的服服帖帖的還不敢亂殺頭。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看的書越來越多之後,我覺得我算是明白了一點。皇帝是需要幹活的,皇帝的活幹不完他是需要有人幹活的。

雖然這些看法放在知乎我覺得顯得非常愚笨也很淺顯,但我就想給題主舉個例子,如果用這種方式能幫助題主理解這個問題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

不好為人師,願同你進步。

在我看來這就是政治,不是國與國之間角力,也不是意識形態和各種主義。

這樣簡單地政治道理,我上學那時候不懂,所以在看一部不算正史的歷史書籍的時候,都覺得一知半解,如此看來,政治對於歷史的學習是有輔助作用的。

10樓:「已登出」

歷史中的政治就是歷史的一部分,不是什麼額外的學問,更不是前置的必要要求。

懂政治去學歷史當然會有幫助,但就算不懂,歷史還是一樣學。

11樓:Adams

從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都有令人警醒的事例,告訴史學後世之士:從業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因事不如人主義,輕則扁官受辱,重則身死家毀。於是就有春秋筆法,為尊者諱,歷史就成了演義,話本,傳奇。

而通常歷史常被政治裹挾,成為宣揚其法統合理性的工具,拿著答案皓首窮經的找答案!

清人皮錫瑞:論經史分別甚明,讀經修史者亦不當以春秋書法為史法。

而事實上,只要身在社會就一定會受政治影響。做個相似的比喻,乙個社會好比就是一家製造手機的廠商。在大哥大時代,如何定義和規範生產手機就是政治,而族群差異就造成了功能和外觀差異。

但是隨著科技進步,賈伯斯「這個人」理念變化,重新定義手機,給它加上智慧型兩個字,讓原有的定義和規範重新架構。

這樣的事例換到現實社會就是5種社會制度理念的出現。

當然大多數時候,歷史是受政治構建的社會意識影響,而更深遠的歷史則改進和指導政治。

回到歷史「闡釋者」人的身上,應該要有受政治影響的警惕。

12樓:騎著士多啤梨打奶油

歷史是大河,大海。政治是浪花帶起的浮木,水草,泥沙。這一切都被大河大海夾裹著奔流而去,至於裡面的種種,光明的,陰暗的,高尚的,渺小的,歷史不在乎。

13樓:凌風

因為人類的歷史主線就是一部鬥爭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鬥爭和妥協。不理解政治,沒法理解歷史發展規律,也就不可能學好歷史。

14樓:Aurelio

那你得看是學習什麼歷史。你要是去研究官職,歷史上的外交關係,革命思潮blah blah blah,那你一點政治都不懂肯定是不行的。

可你要是研究什麼「十七世紀愛爾蘭人的飲食習慣」這種課題你覺得你需要懂多少政治?反正我覺得作為乙個普通人的常識足夠了。

當然,肯定會有人認為這種日常生活的研究也是跟政治息息相關的。這我不反對。但是我認為這種程度的政治並不是題主老師語境所暗示的「懂政治」。

我認為,在政治上有普通人的常識足以幫助你從史料裡提取有用的資訊。除非你研究的歷史本身與政治息息相關,不然不需要專門去「懂」。

15樓:

「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得失當然不是一通寶半五銖,而是政治上的得失。

歷史其實就是對政治行為的全過程的記錄。包括了為什麼做和怎麼做,做出來是什麼結果。讀歷史的人會自然的去總結出政治思想上的結論(雖然不一定是對的)。

這也是什麼歷史老師是不能亂說話的原因。因為他們負責著引導學生如何對政治的思考。想比較之下,政治課反而更相當於對基本概念的羅列和詮釋。

但是,我並不認同「不懂政治,別學歷史」這句話。因為這兩東西是平行的,相關的,而不是因果的和包含的。

16樓:不要報怨抱我

我們看到的歷史是什麼?是真實的歷史事實嗎?不一定哦(-ω-`),那只是古人,準確的說是古代統治階級想讓我們的看到的歷史故事。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歷史,本身就已經是古人政治博弈的結果了。

然而,真相只有乙個!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也只有乙個。故事終究只是故事,經歷了太多的粉飾之後,對於現在我們,沒有太大的意義。

對我們而言,只有被無數政治迷霧層層遮掩的歷史,才是最有意義的東西。

以史為鑑,可知興悌。歷史的發展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尋找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總結的是真實和客觀的歷史事實。

而不是經過無數政治博弈後已經面目全非的歷史故事。那麼,怎麼把我們需要的真相發掘出來呢?

只能是解讀政治!把歷史隱藏起來的古人,和挖掘歷史真相的我們,都走著自身的政治目的。只有把各方政治目的和手段研究透徹了,才有可能得到我們想要追尋的真相,才能看到曾經客觀存在的歷事實。

也只有這個唯一存在的歷史事實,才能給我們尋找規律,掌握規律,提供正確的依據。

韓寒的人文社科(文學 國學 歷史 政治等)知識儲備有哪些缺陷?

人文社科的東西都可以通過閱讀,學習來提高,所以不同人所感覺到韓寒的缺點應該是不一樣的,這都是看他不同年紀的作品產生的不同的感覺。在人文社科方面,韓寒又不是磚家,自然會有各種缺陷,但是綜合來說,這些缺陷應該是暫時的。 離即離非 要回答這個問題 1 我用猜的方式。最不靠譜。2 把韓寒所有的書找齊,挨個看...

如何辨別一本政治 國學 歷史書是否樹立了正確的三觀?讀過後是否會對自己在一些事情上的看法上有誤導?

胡阿萌 建議千萬不要抱著 正確 錯誤,積極 消極 這種態度評價一本書再去看。如何評價一部著作?看他的邏輯自洽,看他事實先行還是立場先行,看事實有沒有歪曲,就行了。歷史方面劍橋史系列學術性與普適性並存,斯塔的全球通,呂思勉和錢穆的作品都是不錯的入門書籍,想要繼續深入研究,首先考據功底要過硬,因為治史不...

上政治歷史課老師講的完全聽不懂,不是自己的原因!是老師的原因,是不是就可以不聽他的課自學了?

甬潮社會中考 熟悉政治歷史等文科類的學科,比如語文 政史地等學科自己是可以自學的,多少都能學會一點,但要學好可能性也不是太大。有些學生完全聽不懂老師的課,把責任推給老師,想法有點極端,這也是政治歷史課學不好的原因,因為連政治最基本的辨證法就沒學好,看問題要全面的觀點,分析事物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