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西方哲學中的意識與量子力學中的意識的關係?兩者的不同與發展?

時間 2021-06-28 11:11:45

1樓:吉祥號如意

量子力學更接近世界的本源,自由運動的物質,變成自由組合的物質,無機物變成有機物,有機物繼承了自由與運動兩大天賦,不斷運動,自由變化。在動與不動之間,繼續演化出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等,同時產生自由的意識,這種意識繼承了運動和自由兩大屬性。以至於我們人類的思維和思想和意識都有「自由」這一屬性,而「運動」蘊含於其中。

所以西方的「意識」看成是意識產生這條線的結尾的話,量子力學中的「意識」可以看成是這條線的中間。而以哲學的觀點看,研究科學的人可以被看成哲學觀點裡的「上帝」。尼采之所以死,是因為他發現上帝不靈了,而他又不是科學家,無法化身於上帝,這是自身的缺陷帶來的,所以他瘋了。

用上帝視角看問題(衝突點),就明白了。

2樓:劉哲

意識是事物高度發展至大腦的機能與屬性,它包括大腦的認識運動,以及通過認識對事物存在和運動的掌握,並能明確自己的目的要求對自身行為的預想和指揮。

人區別於動物和其它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有高度的意識,動物有少量的意識,其它物幾乎沒有意識。

世界也許有與人一樣有同等或更高意識的事物,但人類還未發現。

量子力學本身是人意識的產物,與人的意識有直接關聯,所謂力學中存在與人意識之外的意識,那是不可能的。

在哲學中,意識是物質的,人腦也是物質的,除了世界之本身,一切事物都是物質的,而不是物質。哲學的物質概念與自然科學中物質概念是不同的。自然科學中的物質是具體物質,也就是事物。

3樓:庄建西

西方哲學即現代哲學的意識是大腦的產物,是一種主觀意識,是一種載體資訊組成的意識。量子力學的意識應該是一種具體的資訊物質,是物質本身攜帶的資訊組成的意識,這是一種客觀意識。中國哲學就是把人的意識分為主觀意識和客觀意識的。

詳細論述請看《系統邏輯思維》一書。

4樓:

不過上面的是一種比較主流的看法,而我個人對此並不完全贊同。我個人的理解是,波函式坍塌的過程確實存在某種「意識」的作用。以電子自旋為例,即便我們的儀器已經測出來了乙個數值並且把它列印在了紙上,只要這個過程發生在乙個完美密閉容器裡,那麼無非是整個巨集觀儀器都處於疊加態了而已,波函式仍然不發生坍塌。

只有當觀察者(也即相應「意識」的物質基礎)與整個疊加態發生關聯,觀察者才看到波函式坍塌。

不過在這個理解中意識仍然不是關鍵,關鍵只是具備意識的物質體(我們將意識視為某種特定的物質構型,就像一塊存入了《巫師3》的硬碟!)。

至於目前的自然科學如何理解意識,那麼就超出我的能力範圍了。雖然研究這個問題的科學家似乎比較少,但是確實存在來自各行各業的看法。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與剃利的《西方哲學史》在內容與概念上有什麼差別,誰更適合入門讀?

這人太愛裝比,把幾乎所有前人的思想全部批駁,黨同伐異,同而不和。同樣是哲學家,看看黑格爾的哲學史,再看看羅素,只能說羅素不適合當哲學史家。太愛裝比顯示自我的優越感使得這本哲學史徹底失去客觀性。況且你羅素的那點哲學也不見得有什麼高明。另外,書中羅素舉了乙個例子企圖說明三段論的侷限性 因為馬是動物,所以...

西方哲學中的「是者」可以理解為「道」嗎?

觀復 不能,每個哲學概念背後都是有一套理論來支撐的,如果你單獨看哲學概念的大概意思,你可能會覺得兩者很相似,但如果從其背後的理論出發,你會發現根本不是乙個東西。你這個問題好比在問 我可以把貓當做狗嗎?你確實可以例舉出貓和狗有多大的相似性,但事實就是貓就是貓,狗就是狗。巴門尼德所謂的 是者 到底是什麼...

西方哲學中「把握」一詞有怎樣的精神內涵?

我想對 把握 的物件來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理解。對西方的哲學來說,物件是被區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有限物,另一種是作為無限物。一 把握有限物 作為有限物來說,我們去認識,去把握那個限制它的東西就夠了。所以,把握這個 有限物 的方法,就是從與這個有限物對立的 他物 入手。在這種他物和某物的對立關係規定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