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中的「是者」可以理解為「道」嗎?

時間 2021-05-06 18:10:43

1樓:觀復

不能,每個哲學概念背後都是有一套理論來支撐的,如果你單獨看哲學概念的大概意思,你可能會覺得兩者很相似,但如果從其背後的理論出發,你會發現根本不是乙個東西。

你這個問題好比在問「我可以把貓當做狗嗎?」你確實可以例舉出貓和狗有多大的相似性,但事實就是貓就是貓,狗就是狗。

巴門尼德所謂的「是者」到底是什麼? ? - 觀復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老子是否真的發現自然界存在一種物質—道,還是只是乙個虛詞,代指自然界的規律? - 觀復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2樓:l-鳴

可以......這個問題好難,我覺得啊

一切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在「存在與不存在等價的層面」上,它都有"being"的屬性。

一切「有」或「無」的事物,在「有與無等價的層面」上,它都有「道」的屬性。

兩者在「道與being等價」的層面上是相同的。

雖然幾句話是在我自己假設的條件上已經說了結果。但我不知道怎麼解釋好。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第二句說明了「道」是一切存在的開始與孕育者,因此很明顯,「道」是所有事物的基礎。

而第一句我認為是,只有「道」可以定義「道」,而人是不能定義「道」的,說的是人的侷限。

出3:14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

我對西方哲學不熟悉,只記得《出埃及記》出現過「是」。耶和華自己定義自己,如果世界是造物主的一部分的話,「自有永有」或「I am that I am」就是一切事物的定義。

.......題外話說,如果世界不包含「自有永有」的性質的話,那世界就不是造物主造的了,因為世界依賴了其他東西存在,而非只依賴於「耶和華」......可能吧,回答這個問題搞到我自己都亂了。

因為我對西方哲學不熟悉。如果「是者」的意義是:人類/某種意識對「一切存在事物」的定義,而不包括對「一切不存在事物」的定義的話,那兩者就不等價了。

簡單來說,對「不存在的事物」的定義,是「being」與「道」是否一樣的關鍵。

3樓:小說讀者

看你說的道,是什麼意思;一般來講,西方哲學講的是自然,真的自然,就是我們在中學學的數理化的東西,而中國哲學,側重政治或倫理,如果你說的道,是道家的道,兵不厭詐的道,顯然不是。

4樓:步社行悟

作為乙個民間哲學愛好者說些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二者的意境不同,從最近的心得而言西方哲學多以理性的觀者位置出發,試圖構造乙個理念性的純意志,也就是確立上帝神性對現象的把握,而「是者」就是將這種理型具象化的表述。「道」作為中國思維的內涵實際上提倡一種參與者的狀態,所以對於本體性而言西方講求是什麼,而中國主要在於體悟,這種體悟就是當你得道了就不只是知「道」了,此時應是符合自然神性的智者而非單純的知者。以我現象邏輯的觀點看,「是者」更多的是判斷邏輯,而「道」是選擇邏輯。

5樓:skymaper

更新:如果因為兩個概念都是具有本體意味的,就認為可以理解是相同的,那麼蘇前的自然哲學的「水,火,無定,四根,種子,原子」,柏拉圖的理念(idea),亞里斯多德的「實體」,近代唯理論者的實體,中國哲學的「天理」「氣」「道」就全部都是乙個東西了,而我們從不會直接說天理是道,理念是水~_(:з」∠)_

以下為原答案

是者,being(存在者)

無論是理解為存在物,還是純存在。(Heidegger的區分的意義來講)

還是形上學本體論(存在論)意義上講。(最早的巴門尼德) 抑或是哲學史上的其它諸種

都不可以。

對於「道」Dao/Tao你雖然可以理解為本體意義上的,規律性的,或是生成論意義上的,抑或是落實到人世間(社會)意義上的。但是由於在老子的描述中,「非常道」的不可名狀,無法定義就意味老子道是拒絕為「本體」定義的,只是盡力的去描述它。而西方的形上學思維方式必須要求明確的定義,being作為最根本的概念當然也是(更是)如此。

1.也就是說其根本上是兩種思維方式產生出來的概念,當然不可混為一談。

2.being具有在語言結構中充當邏輯繫詞的作用,正因當我們(印歐語系)指稱所有存在物時都使用being(是/存在),所以古希臘起開始對這個繫詞格外重視以至於作為本體。(being/存在是無處不在的)即使海德格爾確實受到道家哲學影響,其重提存在問題問的也是這個繫詞「是(being)」,在語言邏輯中與「道」起著不同作用。

2.如果你覺得這樣便於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便於理解,就把它們指為一物,也無不可。(沒人要求你一定在這種地方不犯錯誤)「犯錯是被允許的」

但是,這是錯的(除非你說道是本體(可以有本體意義上的理解),being在西哲史上也常常是本體。所以就可以混同著理解)

一定要搞清楚這個概念是什麼,另乙個概念是什麼,二者差異何在(諸意義上的),才可以考慮二者是不是可以說近乎是乙個東西。(嚴格的說)(無法限制某些人的任性,抑或狂妄,濫用概念,任意解釋也許在這些人眼中沒有什麼事不可以的。曲解的「無可無不可」)

6樓:木子彰

我個人認為並非是乙個概念。

「是者」,應該是「是」這個動詞背後的主體。「是」是個很神奇的詞,「天是藍的」、「我是人」,它似乎是在揭示某種存在的屬性,而這個存在就是「是者」。若我們把「是」看成是乙個一般的普遍的動詞,那麼「是者」就是一般的普遍的存在,是能夠存在的存在。

道,在中國哲學裡是宇宙的起源,萬物的根源,非有非無。那麼從這個「非有非無」上來講,我們不能說它「是」,也不能說它「不是」。那麼說「道是是者」這不對,說「道不是是者」也不對,它是超脫於二元對立的。

7樓:nicolas

是者指的是不是being?being翻譯為存在。現在有人翻譯為是態或翻譯為是。

道德經裡的道一般被理解為規律、方法、技術、原則等意思。這些意思在英語裡面都有對應的翻譯,being並沒有規律、方法、技術、原則的意思。因此我認為不應該被理解為道。

同理,道也沒法翻譯成已有的英文詞彙,因為道可道非常道,只能音譯為dao吧。

我是這麼理解的,望方家不吝賜教。

如何理解西方哲學中的意識與量子力學中的意識的關係?兩者的不同與發展?

吉祥號如意 量子力學更接近世界的本源,自由運動的物質,變成自由組合的物質,無機物變成有機物,有機物繼承了自由與運動兩大天賦,不斷運動,自由變化。在動與不動之間,繼續演化出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等,同時產生自由的意識,這種意識繼承了運動和自由兩大屬性。以至於我們人類的思維和思想和意識都有 自由 這一屬性...

暗物質可以理解為沒有電子的物質嗎

自學生 我發現自己存在時間原理的自然規律,都是一對兩種性質統一時間標準,都是一對兩種性質存在時間同在原理,才能相對應的對比測量存在時間的原理模型。證明了首先先有明物質的時間存在,才能相對應測量出暗的物質出來的一對時間存在定律模型。01 10 11 10 21和20 22 42 和 0.001 100...

主語能否理解為在乙個句子中,動作的發出者?

給上面幾位再完善一下。話題 是說話者選擇的傳遞資訊的基點,整個句子圍繞這個話題展開。如 院子裡停了輛車 院子 從語義學上理解是外圍論元中的 場所 在語用學上則是句子的話題 暫不考慮動詞 停 的作格性 但至於經典例句 王冕死了父親 這個在語義學上就比較麻煩,還是用 話題 來解釋會更恰當一些。 鈕祜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