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和印度哲學真的是可以理解的嗎?

時間 2021-05-30 15:31:41

1樓:

都具有超邏輯性。

都具有實踐性。

所以只靠理解只靠邏輯,還不夠,需要實踐。

不同的是,

印度哲學是二選一哲學,不認可辯證法

中國哲學是整體全面哲學,廣度更廣。但印度精深。

2樓:遠古超人類

東方哲學就好比西方魔法,理解的關鍵在於窮理盡性,領悟魔法咒語的每個元素。在於悟性而不在於知識有多淵博。

就像神秀和六祖慧能,神秀知識淵博,慧能大字不識卻能聽別人誦《金剛經》而開悟,能繼承五祖衣缽

就像《俠客行》中二島主和石破天,石破天一字不識,卻練成了太玄經神功

東方哲學這種魔法,用字面意思去理解就會不解其意,好比「天地一指,萬物一馬」理解成「天地好像一根指頭,萬物好像一匹馬」,又好比「白馬非馬」理解成「白馬不是馬」,「壁裡安柱」理解成「牆壁裡面安一根柱子」,反而達不到魔法施法的效果

中國古代文學一般都會傳兩層意思,字面層傳事理,韻律層傳魔法口訣。如果翻譯成白話文就丟失了深層的含義

3樓:腥酸苦辣甜

首先得分清楚所謂的中哲和所謂的印度哲學是不是被後人誤解而得出定義區間的哲學。

先區分了是前人文化思考還是近代思想,因為每個人看一本書都會有自己的理解,而所謂的理解實質上僅僅是通過閱讀而吸收前人思想,首先在邏輯上是已經誤入了主觀上的見解,你並非前人,毫無前人多年閱歷,一句話可以有多種解釋,你只挑你理解的方向去認為是對的理解,那只會讓自己離書本內容相悖。

所謂哲學,僅僅只是一種智慧型中的反思,以生活細微中發現問題,從問題中得出答案,但答案不是應該由前人而定結果,需要根據讀者所處環境而進行再一次反思,書本的知識僅僅是將問題反拋給我們後代,以求證實踐去檢驗前人所得的真理在現代是否適用,能否加以改進優化。

如僅僅奉前人所書而定真理,本身就只是乙個復讀機,容不得半點質疑的內容反而是值得玩味。

所謂的理解,不單只是設身處地轉換位置切入作者所處環境,明白其內容中心思想,過程因果關聯性,結果是必然性還是偶然性?如果可以切換相關引數能做多少結果?

書,是以文字記錄每個時代的文化傳承,此時的時代與未來不一定還能有紙質資料記錄下來現代文化,今時文化未必不能成為古代文學,所以你非要將哲學區分地區哲學,本身就是一種命題錯誤,答即有錯,不答誤人子弟。

4樓:長風

你理解的「西哲」都有啥「邏輯脈絡」?你說的「西哲」的「邏輯脈絡」是指啥?是「我目前的語言無法表達出來的真實意思」麼?

人家都沒有表達出來的意思,你是怎麼「理解」的?你是怎麼「理解」人家的「邏輯脈絡」的?你,是怎麼「證明」:

「西哲有邏輯」的?

邏輯,也要通過具體物件進行表達,你那「清晰的邏輯脈絡」所基於的具體物件,你都理解了麼?那什麼「先驗」、「經驗」、「超驗」、「logos」、「being」、「理性」、「感性」、「智慧型」、「知識」等等,你都理解了麼?你都理解了這些物件的「邏輯脈絡」了?

最後,「理解」,是個具體意識的狀態,不是普遍的、通用的意識狀態。只有你是否理解、我是否理解、他是否理解,沒有「那東西是可理解的」。你理解了「西哲」,那麼所有人都「可以理解西哲」麼?

你不理解「印哲」,那麼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印哲」?你只能問「印哲是我可以理解的麼?」你也可以問「印哲是你可以理解的麼?

」你不能問「印哲是可以理解的麼?」這個設問是無效的呀。

對了,邏輯,就是事理,是事務的內在道理。「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能夠認知、理解、運用事務的內在規律,就是「有邏輯」。

「邏輯」,不是「西哲」的排他性私有財產。誰能夠正確「認知、理解、運用事務的內在規律」,誰就「有邏輯」。

而把「邏輯」認為是「西哲的排他性私有財產」,這個認知可是很沒有邏輯。

再有,人的所有描述,都是對具體現實現象的描述,其描述是否「符合現實」,唯一的判斷標準就是「現實」,違悖現實現象的,必然是錯誤的。錯誤的,應該是「不邏輯」的吧。

5樓:哲學為何p開頭

1、據說,世界哲學有3:印度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

2、其實,哲學 1>和《多 g:印度、中國、西方…何止3,如果加上紛紛擾擾,各自的自說自話,幾乎有多少人說哲學,就有多少個哲學;

3、然而,哲學1,您懂這 1 哲學嗎?

6樓:

這是國民教育造成的,也是先哲們發動新文化運動時希望達成的目。

現代中國的人文學科均是以西方的正規化建立並教授給學生的。做為異正規化的中國古代文化遺產,自然會有格格不入的感覺。甚至於會產生研究中國學問必須到國外去的認識。

因此,保持開放的心態最重要,孔老二所說:"君子和而不同「,白左提倡的"多元文化"價值。

7樓:poem

這涉及到對不可能性怎樣進行形式化。可這樣來隱喻:有一面鏡子的鏡面是可能性而鏡背是不可能性,邏輯就是在鏡面畫點-線而構成測量網格,若將其中一部分點-線的鏡背映像由鏡背往鏡面抽轉出來,就能看見不可能性的點-線了。

但不可能性的研究不能在鏡面,不能按鏡面的邏輯網格來研究,而是要往鏡背去另建乙個形式化的網格體系。現象學專門研究怎樣在鏡背建立對不可能性的形式化體系再用來解釋善美體驗的深度的。中哲-印哲裡的不可說,就和現象學研究的未見-不可見是相近的,都是在鏡背來理解而不是在鏡面理解。

西哲裡在現象學之前不是不研究鏡背而是將鏡面-鏡背混淆到一起來研究而讓鏡背的研究受限了。

8樓:Chaobs阿朝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理清三個概念。中國哲學,印度哲學,理解。

什麼是中國哲學?什麼是印度哲學?理解的定義是什麼?

印度哲學不懂,所以不談。

如果把中國哲學理解為一種倫理學、政治哲學,把理解限定為用西方哲學的那一套語言重新表示中哲的命題,那麼中哲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去追尋中哲的形上學(當然這裡提前承認中國哲學有形上學),那麼會有西方哲學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例如把「空」、「無」當作存在的思想。

題主同樣的問題其實也可以被解讀為:中哲的語境下西哲真的可以理解嗎?我想應該也會有不能被理解的吧?比如對「美是什麼」進行提問的西方美學。

總結,作為乙個中中國人,是能理解中國哲學的。

西方哲學中的「是者」可以理解為「道」嗎?

觀復 不能,每個哲學概念背後都是有一套理論來支撐的,如果你單獨看哲學概念的大概意思,你可能會覺得兩者很相似,但如果從其背後的理論出發,你會發現根本不是乙個東西。你這個問題好比在問 我可以把貓當做狗嗎?你確實可以例舉出貓和狗有多大的相似性,但事實就是貓就是貓,狗就是狗。巴門尼德所謂的 是者 到底是什麼...

你是如何理解「迴圈」的?可以是語義的,哲學的,或者程式設計意義上的理解?

Booooring 第一眼看到迴圈就想到for和while 這是程式語言,而這些迴圈一般都是 有限次重複做某事 每一件事都和上一件事類似,但也和上一件事不同,迴圈結束會有結果的。也有 無限次數重複做某事 的情況,這叫 死迴圈 如果迴圈內部沒有跳出迴圈的語句 救活?那就會把程式弄崩,或者沒有結果。想來...

你的理解中哲學是陽春白雪還是普世價值?

生學曹毅 陽春白雪就是普世價值,或者陽春白雪不是普世價值,就是哲學。所以是,因為人人都有對高雅的需求。所以不是,因為大部分人的處境讓他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審美能力學習高雅的生活。 姒履癸 這問題本身很有問題,至少 陽春白雪 應該對 下里巴人 不過勉強可以回答。按照中國對哲學的劃分,至少美學,部分西哲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