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裝置數為多少時,使用IPv6會比IPv4利用NAT構建內網的成本低(更划算)?

時間 2021-06-04 07:54:00

1樓:

使用ipv6成本一定更高,這和裝置數量沒關係,是因為改造現網的成本太高。

運營商最終會因為ipv4達到可擴充套件的極限而被迫使用ipv6。

當然也有外國的運營商開始用ipv6是因為v6能做到v4做不到的事,儘管成本高但是為了新的特性也要上。

如果只考慮成本,只要v4沒到極限,就不用換v6。

究竟還是賺錢重要,所以現在還是v4為主。

再補充一下。

題主的另外兩個問題。

1。我認為不會導致訪問乙個服務花費時間更多。比如你開啟網頁,花費1秒和花費1.01秒之間的差距你是感受不到的。但是ipv6確實對效能有更高要求,只是終端使用者感受不到。

這就像計算機中的整型和長整型,CPU處理長整型的資料就慢,因為CPU(我指老的32位的那種,現在大多編譯器整型還是32位吧)的匯流排可以一次讀取乙個整型,但是無法一次讀取乙個長整型。ipv6 128位,ipv4 32位還是差非常多的。

當然網路裝置的晶元都是定製的,可以為ipv6定製設計(現在有商用的128位的處理器嗎),但是現在即使是國外也是v4v6混合,裝置設計時還是側重v4多一些,目前的裝置每秒v4報頭的處理數量還是比v6多不少的。

2。沒有完全明白題主的意思。按我的理解題主的意思是裝置數增多會不會影響NAT的效率。

以現在裝置的NAT處理能力,應該沒問題。最有可能的是內網裝置太多,而公網ip太少,導致埠都被復用光了。

硬體和計算機原理我也不是內行,可能會有不少錯誤,還請指正。

2樓:

先回答問題:成本不會低,不會更划算。

你考慮的兩個方面:

(1)ipv6比ipv4的定址空間長,會不會導致在訪問乙個服務時花費更多的時間

答:位址增加到128BIT後理論上會增加定址時間,但是那是晶元處理時間的極其微小的變化,微秒級別的,使用者完全無法感知。原來慢的目標還是慢,原來快的目標還是快。

(2)而ipv4構建的內網隨著裝置數的急速增加,會不會也影響效率

不會影響效率,不管是V4還是V6,只要你內網網路裡裝置多到一定程度,不管是出於管理的目的、安全的目的、還是地理位置的目的,你都一定會在L2劃分VLAN,在L3劃分子網。這樣的話其實V4和V6是沒有區別的。V6在內網的優勢無非是子網可以劃分得很大,理論上最多可以到乙個子網裡有1.

3292279957849158729038070602803E36個位址,但是實際上乙個智商正常的人都不會把這麼多主機放在同乙個子網裡,當然地球上全部沙子加起來也不到這個數字。。。

你的想法其實是:如果用了V6,我TM不就可以省下買NAT裝置的錢了麼?其實你不買NAT裝置,你出口閘道器裝置少不了啊。現實中99%的NAT都是出口閘道器裝置完成的。

3樓:

其實IPv6推進困難的原因只有乙個,就是完全不向下相容,切換成本過高,而目前v4又不是不能用。運營商是做生意的,v4潛力榨乾之前當然不會大力發展v6啦。

當然,中國還有某牆不相容v6的原因。

v6並不會引起變慢啦,相反的,某些情況下比v4要快,而且更安全。

v4利用NAT做內網的話存在穿透的問題,某些協議在NAT下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定位衛星是如何處理全球那麼多台導航裝置的處理需求?

剛好最近在看GPS的東西。簡略說一下。GPS定位時,衛星只廣播自身狀態資訊,例如自身編號,經緯度資訊,軌道高度,時間等等。而定位則是導航裝置被動接收衛星訊號之後進行計算確定自身位置座標資訊。專業說法則是 衛星廣播測距訊號和導航資料,讓使用者在無源單收模式下測量他們的偽距,並估算他們所在的位置。關於訊...

如何證明e為無理數

Honest168 分享乙個我新學到的證法,雖然同樣是利用反證法,但和最高贊的方法有些許差別。利用反證法。若 為有理數,則可設 對於 有 設 為 的整數部分,則有 若 則 但 和 相衝突,故 為無理數,證畢。創造這個證明法的是讓 巴普蒂斯 約瑟夫 傅利葉,題主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一下這個人的生平和該證...

工業控制如何實現300多台裝置,將一萬點資料採集上傳到雲端,然後進行監控?

乙隻物聯網鯨魚 針對資料量龐大的解決方案 資料上傳時,採集的裝置資料變化時,設定變化的資料上傳至雲端伺服器 可以單個包也可以拆成幾個包分開發 可以使用多台伺服器以分布式,集群的形式解決 目前href http www.圖撲的物聯網平台有完美的解決方案。IoTopo平台的效能指標 WEB 併發連線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