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普通話b d g的國際音標究竟是什麼呢?

時間 2021-06-05 12:46:40

1樓:msoeg

類似的問題在很多語言中都存在,例如英國英語和標準德語。嚴格來講這兩種表示方法是同義的。語言學家處理的時候往往遵循歷史原則:

如果不送氣清音在歷史上確實是從濁音清化而來,那麼他們會傾向於使用/b/、/d/、/ɡ/,否則就會傾向於使用/p/、/t/、/k/。漢語在歷史上在送氣/不送氣對立之外還有另一套濁音,這就使得語言學家傾向於使用/p/、/t/、/k/,就算它們在實際語流中偶有濁化現象。

2樓:此木

補充回答:

我個人認為兩種標註方法都是可以的。目的只是要強調普通話的爆破音是有兩類(two-way distinction),而不是三類(three-way distinction)。

從實驗語音學角度來講,這兩種標註反應的語音學本質都是一樣的(acoustic properties). [b]的spectrogram和[p]的spectrogram 長的是一樣的。

關於標註規範問題,我傾向於不送氣清塞音/p/ /t/ /k/。一是因為它不攜帶diacritics, 比較好寫;另外和送氣清塞音 /p/ /t/ /k/ 對比顯得更整齊。所以如何標註還是參考當下最新的文獻的標註習慣吧。

我所讀到的文獻中大多數標註的是不送氣清塞音/p/、/t/、/k/。比如以下幾本書:

Huang, B & Liao, X. (2011). Xiandai Hanyu (5th ed.

Vol. 1) 現代漢語.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Li, W. C. (1999).

A diachronically-motivated segmental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 New York: Peter Lang.

Norman, J. (1988). Chine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lleyblank, E. G. (2011).

Middle Chinese: A study in historical phonology. UBC Press.

Tsu-lin, M. (1970). Tones and Prosody in Middle Chinese and The Origin of The Rising Tone.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30, 86-110. doi:1. Retrieved from Shibboleth Authentication Request doi:1

普通話中沒有voiced stop,只有送氣與不送氣的voiceless stop(aspirated vs. unaspirated voiceless stop)。

所以用國際音標標註普通話的話:

匹 /pi/ 筆 /pi/

體 /ti/ 底 /ti/

哭 /ku/ 孤 /ku/

3樓:Theo Yeh

普通話規範我不確定; 不過參考北京方言的話 /b/、/d/、/ɡ/ 是比較自然的選擇

語音原因:一般IPA b d g articulation default value是 lenis 比較接近北京方言的情況

腦補標記好處:字中弱化有聲化的現象用/b/、/d/、/ɡ/把點點擦掉很直觀

漢語普通話 sh 的國際音標是什麼呢?

UntPhesoca 別聽 神晶 msoeg 那兩個人瞎說!滑稽 神晶此前一直認為 sh 的主動調音部位是舌葉 下加方塊 實際上這只是他自己懶音,我就沒見過他那樣的北京人 哼 至於下加點 根本是非標準國際音標 語音學的噝音還能按 hissing 和 hushing 分成兩類更不知道是哪兒來的民科理論...

對於漢語普通話語音的國際音標描述,有沒有靠譜的?

李溯本 Unancha 一種語音,即使用音標表示得絕對準確了,你也沒法讓廣大群眾都照著音標就讀得完全標準,因此說 從耳到嘴才是王道!因聾致啞不稀罕,因盲致啞你聽說過嗎?趙本山他二叔第乙個不服氣!普通話具體應該怎麼發音,好聽是個重要標準,區分度也是個重要標準,省力不累還是個重要標準,幾個標準相互權衡一...

漢語拼音 ya 的國際音標為什麼寫作 ji ?

jointer 很簡單,IPA不適宜用來標註漢字,IPA一符一音,原則上每符每音都有音長,而漢字則是一字一音,一字一拍,而jiA就是3拍,iA則是2拍,無論怎麼標都不是漢字 例如丫 的一拍。現代漢語的語音部分脫胎於音韻學,而音韻學則是民清的私塾先生瞎猜猜的產物,學了就會上當,怎麼也不能自圓其說。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