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歷史學研究是怎樣進行的?

時間 2021-05-06 21:17:20

1樓:一劍曾當百萬師

歷史學的客觀性已經被消融,歸結於解釋,一種解釋塑造一種歷史。

與其說是歷史觀念的進步,不如說是無奈。

歷史學沒有自己的牛頓,沒辦法將歷史學從形上學中解放出來。

近代那批意圖為歷史學立法的人(黑格爾、馬克思)都被證明是有問題的。

然而我們亦步亦趨不假思索就將歷史學甚至所有人文學科視為一種解釋,或許正是人文學科式微的原因。無法知往事而鑒今,歷史學或許真就如布洛克所說只有床頭故事的作用了……

多麼希望歷史學也有自己的牛頓,成為一門科學,歷史系的學生學了歷史會做生活的手術,就像醫學生一樣。不至於陷入自我否定與自我肯定的反覆掙扎中。

2樓:早見堇

看到我們熟悉那位知友又在賣弄他的間離理論——繁體字+pdf法語說一堆不知所云的話,我簡要地介紹結構主義後的歷史理論轉向,具體可以看格爾夫那篇文章。

歷史學科是吸納結構主義最晚的學科,布羅代爾在結構主義後期才和史特勞斯握手言和,以至於當其他學科走出結構主義後,歷史和地理(也是引進最晚的)還深受結構的影響,比如蒙塔尤,馬丁蓋爾這些微觀史(封閉結構,微觀個體與普世理論聯絡)嚴格意義上是結構主義史學的範疇。而馬克思也順勢被加冕為第一位「結構主義者」。

受於阿爾都塞影響,很多人以為結構主義是反歷史的,其實二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後現代學者也難以理清,巴特對歷史的態度比較典型,藉此摘錄一下:

巴特認為歷史是一種語言運作,指涉物進入這一領域,超越了符號,指涉物先在於並左右了將其視為指涉物的話語本身。因而歷史將話語結構的(能指—所指—指涉物)替換成了(能指——指涉物),這裡符號化的真實替代了所指。

這句話乍看巴特否定蘭克以降的還原論,結構主義扼殺了歷史,然而結合歷史哲學發展,科林伍德和克羅齊這批人的重演說就早已經完成這個舉動,巴特在這裡只是把主體轉向了文字,取代原本乾癟癟的實證歷史以更廣闊,海納百川的文字取代了它。日後的敘事轉向,嚴格意義也是脫胎於結構主義,而非後現代,後現代史學真正祖先其實是結構主義。

那麼問題來了,後現代給歷史帶來什麼了?這句話在我看來是有問題的

第一,現在的後現代史學理論家,懷特依然使用的是傳統的結構主義路徑去分析歷史的,說元史學是後現代史學理論是極其荒謬的,對比巴特的s/z就可以發現二者本質的區別。懷特只是將歷史視為文字進行研究。

安克斯密特的歷史表現的表現理論,這種溫和的附和代議制的理論,也被巴迪歐這類激進哲學家深刻的反對。當然runia,tucker這類第二批歷史哲學家已經開始反對這兩位了,至於以後史學理論走向還不確定。

第二,理論界已經是這個樣子,歷史學家和理論界對話都基本還是自說自話的狀態,很多歷史學者對後現代的態度可以說是很好笑的,並且情緒化的。具體笑料可以看於老編的那本二十世紀史學史。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後現代本身就是歷史化的,比如伊格爾頓最著名的「歷史的液化」論。蘭特裡夏認為只有美國的後結構主義者才否認歷史。

後現代和歷史的問題,從來都不是乙個歷史缺席的問題,而是詹姆遜的「歷史自身的危機」,從主體歷史,到結構歷史,以及結構幻滅後,到現在延宕差異生成的歷史。(如果還要補充的話,我認為巴迪歐的事件哲學也將對歷史產生深刻影響)

不是後現代衝擊了歷史,而是後現代與歷史一起面對了新的思想危機,危機只是被歷史學科自身的滯後性掩蓋了,而近幾年概念史(這也是嚴格意義上的後現代史學)的流行也說明轉向的狂風已經開始颳起。

後現代與歷史二者並非對立,不需要誰去領導誰,也不需要誰去警惕誰,二者都將為人類的解放各自努力,區別只是奮鬥的方式不同而已。

3樓:讓我半夜親親你

你猜猜為什麼考古專業對古代墓穴陵寢都採取保護為主的政策,嚴禁挖掘開採?

除了是目前文物保護技術尚不達標之外。

恐怕還要防止大批從業者失業的問題。

4樓:d'Anjou

我猜題主想問的是理論突破是否靠史料?(畢竟考古挖掘的東西也是史料,不管是文字還是瓶瓶罐罐)

實證史學而言,有的方向需要看考古的成果(比如先秦史等等),因為材料有限。更多的方向上史料已經足夠豐富了。

但是光有材料肯定不夠,材料的真偽需要辨別,材料的內容需要整合和梳理。這些都是歷史學家需要做的,甚至可以說這才是歷史學家的核心業務。頂級的歷史學家,不僅是「萬物皆可做材料」,在對材料的整合與梳理上,更是比我們這些普通人強了幾百個檔次。

翻一翻《東晉門閥政治》就知道了,這本書依賴的材料是《晉書》和《世說新語》,真不是什麼特別高深的材料,但是在田餘慶先生手裡那真的是玩出花了。這就是「歷史學家個人的力量」。

5樓:一台六分儀

這個問題問的很迷惑啊,理論跟考古有什麼關係?蘭克史學,年鑑學派,概念史,後現代這些,跟考古學有什麼關係?考古的理論,像後過程主義這些,好像也沒辦法指導史學研究。不知道你想說的是什麼

6樓:lioncount

歷史學研究走到了乙個關鍵的時刻

誠如一些答案中所說,單純做文獻研究已經很難有太大的進展了,這主要受限於新文獻的發現。

以中國古代史舉例:

夏商周,乃至以前時段的研究已經被考古學占領,文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成為考古學的主要領域,

先秦時期歷史研究基本停滯,大家都在等清華簡,按照現在的出版速度,估計還要十年,這十年你做的研究可能都是錯的。

以下至明清之前,都在做跨學科研究,比如DNA分析,自然環境研究等

明清時期的研究不是非常了解,不論。

個人認為,歷史地理學還有一些待發掘的地方和課題,也屬於跨學科研究的範疇。

7樓:「已登出」

抱歉,首先根本就沒有什麼大量為人所知曉的歷史事實——除了一些有意被過分開掘的領域,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更別說有些問題的處理還停留在很低的水平(像抗戰時期的淪陷區研究)。在立場先行、理論主導的當代人文學背景下,不該說歷史學還能不能發展了,而是人自己還有沒有那個本事,去研究真正的歷史學。

歷史學不是你想研究什麼,就能研究什麼;更不是想得到什麼,就能實現預期的。

歷史學也不等於考古發掘,如果只是說狹義的考古。

理論突破大致只是乙個副產品,不是我們要糾結的問題。在我看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捕捉新的聯絡,怎樣才能拓寬既有的視野,用新的眼光看習以為常的事物。問題是,我們常常沒有條件去開啟視野,不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人們暫時還不願意,沒動力,或者不允許去開拓。

至於什麼系統化研究,我想就跟畫畫差不多。首先得要抓住乙個點,也就是找到你進入某一時段、某一領域歷史的入口,這取決於你對什麼歷史問題感興趣。簡單點說,就是從「看山是山」,到「看山還是山」的過程。

這其實跟研究數學十分相像。

8樓:陳輝

歷史學研究,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道路千萬條,任你隨意走。喜歡哪一條,向前不回頭。

最傳統的是文獻,當然哪一條路都不會離這條路遠。

還有,研究歷史經濟的,感覺是不錯的。

還有,利用考古資料的,現在也很紅火。

還有,研究古代社會的,深入社會習俗,階層,群落,生態等。

還有,社會調查有關的,去探索古代留下的痕跡。

還有,古代哲學的。

總之,要跨專業,跨學科,純粹研究古代歷史發展,很難找到好的切入點。

歷史學的思維?

鄒公子 額,用不到。誰跟你說歷史學的東西能用在現實那純是放屁。歷史學就是研究歷史的,不要強行把它對映在現實中,這樣容易把兩個僅僅是相似的事件不分青紅皂白的聯絡在一起,牽強附會,也是所謂的對映史學。至於說歷史學的思維是什麼,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寫史書,無論中國史還是世界史,有乙個共同點就是 廣搜材料 ...

歷史學有哪些行話和術語與外界(歷史學之外的)意思不一樣?

又看到不少答案在提封建制度,還真是體現了術語與外界理解的不同。先吐個槽,暫且不管大陸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觀點對錯,至少他們也都飽讀詩書,也受到過傳統教育,難道他們會不知道古語中封建是封土建國的意思,還用你們一遍一遍的來提醒?先說中國傳統語境中的封建,是指封土建國,這沒什麼疑問。但這僅僅是指一項具體的政...

歷史學專業的就業情況如何?有哪些歷史學專業好的學校?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新高考資訊站 歷史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是比較嚴峻的,多次被列為難就業的專業。人文類學科比較好的學校歷史學專業比較好,例如北京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雪城錫狗 歷史學就業面窄,碩士及以下一般教師口算是比較對口的。要是學考古或者文博的話,可以進博物館或者考古隊。剩下的大部分歷史能去的工作崗位是不限專業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