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的歷史學功底如何?

時間 2021-05-11 16:13:30

1樓:林中貓

讀書能讀成逆向民族主義,可見要麼是天生的認知能力差【不至於】,要麼純粹是基於現實自我發揮罷了。

我不是柏楊專家,但是目前得到的資訊均是柏楊的白話通鑑質量不高。

2樓:朱幸福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如果不能夠意識到這個高度,恐怕依然是沐猴而冠、人云亦云的烏合之眾,缺乏自己的大腦。

3樓:發條陳

有人說柏楊歷史著作夾帶私貨,我也是奇了怪了,不夾帶私貨,你為什麼不去看中國上下五千,年背背歷史年鑑表,到底是忘了為什麼度歷史了,看戲還得有觀後感裡

4樓:

差。舉個例子,我們知道,大秦帝國建立之初的的御前會議主要做出了兩個決定,一是帝國的元首從此改稱為「皇帝」,二是廢除「封建制」,實行「郡縣制」。

許多人認為,改稱「皇帝」,不過是為了滿足秦始皇的虛榮心,柏楊甚至稱之為「嬴政意淫」,並認為這說明他「智商平平」(《柏楊曰——讀通鑑·論歷史》)。

這未免小看了秦始皇。不可否認,這裡面確有虛榮心的成分。所謂「帝者天號,王者人稱」,帝與王原本就不可同日而語。

王,是部落時代的稱號。大一點的部落首領都可以稱王,是為部落王。後來,大一點的諸侯國君也都稱王,是為諸侯王。

比如楚的國君,就不管周天子只給他封了個子爵,早就自說自話稱王了。帝,卻不是隨便什麼人都敢亂稱的(戰國末年,秦、齊均曾稱帝,但不久即恢復稱王),皇帝的稱號則更是聞所未聞。人人得而稱之的「人稱」(王),豈如獨一無二的「天號」(帝)?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實際上,秦始皇的更改名號,並非心血來潮。他並未將「秦」改為「周」或者別的什麼,就是證明。但不將「王」改為「皇帝」(或者別的什麼),卻萬萬不行。

因為就政權而言,秦還是秦,並沒有變;但就國家而言,則「此秦」已非「彼秦」。過去那個「秦」是王國,現在這個「秦」是帝國。如果沿用「王」的稱號,不但無以與已滅諸國相區別(六國國君均稱「王」),也無法與周王室相區別(周天子也稱「王」)。

周天子是名義上的「天下之主」,秦始皇則是實質上的「天下之主」,豈能混為一談,統稱為「王」?

其實,周天子自稱為王,和秦始皇自稱為皇帝一樣,也是有特殊政治意義的,那就是要把事實上的國家變成法理上的國家。現在,秦同樣有這樣乙個問題,那就是從事實上的帝國變成法理上的帝國。如不稱帝,嬴政又怎麼能給自己的帝國加冕?

我們必須清楚,秦發動的這場「革命」,並不只是要換個「朝代」,而是要用一種新的制度(帝國制度)來取代舊的制度(邦國制度)。秦始皇完全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才自稱「始皇帝」,即「新制度的第一人」。而且,正因為皇帝這一稱號是帝國制度的象徵,所以始皇帝之後歷朝歷代的君主,也都自稱皇帝,沒人再改稱王。

如此看來,柏楊先生的批評,倒是顯得「智商平平」。

5樓:

我看過他寫的歷代皇后,後來自己再看史書,有種「特麼你逗我」的感覺。

我只看過這一本,沒有看過白話資治通鑑,所以沒法評價柏楊的歷史功底。不算答題。

6樓:五百里

柏楊好像是滿人,對清朝的評價人為拔高.

不過他的書對於非專業人士幫助恨大.《中中國人史綱》篇幅不長,一口氣可知道個通覽.感情充沛,不覺疲累.

雖然夾了大量私貨,但非專業人士並不需要乙個非常"端正"的史官,看個精彩,湊個熱鬧,不是挺好嗎?

茫茫國學大家,全部加起來,對國學的普及還比不上紀連海,當年明月,於丹,易中天.

7樓:呂文博

柏楊歷史的優點是文筆很好,可讀性高,以及其中的人道主義觀點。

缺點就是太不嚴謹,相信野史,謬誤百出,嚴重損毀自己著作的信譽度。

所以,毀譽參半吧(PS:請允許我創造性地使用這個成語)。至於說回答題主問題,「柏楊史學功底如何」,我所說的他的缺點就可以說明問題了。

一句話,情懷不錯,技術差點。

8樓:水軍

我們的國家只有乙個,那就是中國。我們以當乙個中中國人為榮,不以當乙個王朝人為榮。當中國強大如漢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時,我們固以當乙個中中國人為榮。

當中國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時,我們仍以當乙個中中國人為榮。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惟一的立足點。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國的王朝,所有的國,都是中國的另一種稱謂。

——柏楊《中中國人史綱》

順便推薦一本小書《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9樓:

歷史本來就存在不同的解讀角度

只是我不太喜歡柏楊的解讀,有時為了自己的觀點而強行改變原有史料的表達

回到本題:柏楊歷史素養差

10樓:路上行人

柏楊的中中國人史綱有些太主觀化了。老是提文化。總說後面文化不行了。

有種在讀醜陋的中中國人的感覺。提出的不同主張不少,但都沒例證,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說。比如說肥水之戰是靠運氣,謝安其實是個裝逼犯,只是恰好運氣好而已。

范仲淹其實是吹牛,根本打不過西夏這些。都沒有具體例證。其他的其實還不錯。

特別是講三皇五帝那些,講得特別的好。

11樓:周子欽

我去年暑假為了準備南開大學歷史學夏令營的考試,強迫自己在幾天內看完了我媽從台灣帶回來的柏楊的《中中國人史綱》的上半部。書裡的主觀臆測、立場不明、敘事「別具一格」簡直令人難以忍受。

我不是沒有其他的歷史書,但是我覺得這麼有名氣的人作的史書理應不差。結果證明連柏楊在歷史學上靠不靠譜的歷史素質都沒有的我理當考不上。

不過好處在於高三的歷史老師認為我硬啃了繁體豎版的書很有逼格,在高三對我寄予厚望。所幸我歷史在高三莫名其妙地學得很好,沒有辜負老師。

12樓:張漁謌

不敢評價他的歷史學功底,因為我自己就不是搞歷史學的。

正在結合著原著看白話資治通鑑,目前剛剛看到漢武帝的部分。這是一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普讀物。作為乙個晚於司馬光2023年的學者,他的眼光是超出原著的。

每個人讀史時都會有自己的觀點,柏楊先生在忠實地翻譯了原著之後加入個人感悟並無不妥。而且,很多觀點他也坦承是根據自己的猜測而來,並非定論。

歷史學專業的就業情況如何?有哪些歷史學專業好的學校?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新高考資訊站 歷史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是比較嚴峻的,多次被列為難就業的專業。人文類學科比較好的學校歷史學專業比較好,例如北京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雪城錫狗 歷史學就業面窄,碩士及以下一般教師口算是比較對口的。要是學考古或者文博的話,可以進博物館或者考古隊。剩下的大部分歷史能去的工作崗位是不限專業的那種。...

歷史學的思維?

鄒公子 額,用不到。誰跟你說歷史學的東西能用在現實那純是放屁。歷史學就是研究歷史的,不要強行把它對映在現實中,這樣容易把兩個僅僅是相似的事件不分青紅皂白的聯絡在一起,牽強附會,也是所謂的對映史學。至於說歷史學的思維是什麼,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寫史書,無論中國史還是世界史,有乙個共同點就是 廣搜材料 ...

歷史學有哪些行話和術語與外界(歷史學之外的)意思不一樣?

又看到不少答案在提封建制度,還真是體現了術語與外界理解的不同。先吐個槽,暫且不管大陸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觀點對錯,至少他們也都飽讀詩書,也受到過傳統教育,難道他們會不知道古語中封建是封土建國的意思,還用你們一遍一遍的來提醒?先說中國傳統語境中的封建,是指封土建國,這沒什麼疑問。但這僅僅是指一項具體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