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作曲學生在作業中犯錯時回懟老師 我就是要這個效果?

時間 2021-05-06 13:03:43

1樓:G先生愛吃辣椒

感覺大家說的都好專業,尤其圭大的回答,幾乎可以拿去當作曲生學習的structure了,但是我看到這個題目以後就想的非常簡單,首先我覺得審美是很重要的,那老師的審美很明顯高於你,所以他會告訴你,什麼樣的是有價值的什麼樣的是沒價值的,你想要的效果你可以要,但是你就要承擔乙個後果就是學了半天還在原來的水準裡面,只是技術有所進步

2樓:恐龍所長

規則是狹義的,就像你的複調老師不會讓你加入架子鼓。

先踏踏實實學唄,學得充實了就算改變基礎音階的頻率來作曲也不會有人說你什麼。

3樓:E-Richtofen

有一篇文章,叫《從臉譜說起》。作者葉秀山,名家。名家為這篇文章仔細規劃結構,精琢論據論證,比我亂寫的東西好得多。

這篇文章詳細地闡明了規則與創新的關係,值得細讀。

4樓:孤獨的寒鴉

首先這是乙個作業,是老師希望學生達成某種目的,學生的自由創作沒有任何錯,老師想要告訴學生的知識也沒錯,衝突在於作業本身的要求(如提前要求了必須使用某幾種特定的技術)。

如果單論某個人的立場,那我認為老師的責任更大,學生懟老師,老師無法給出答案,這本身就是老師的責任。

當然如果學生偏激的認為自己的創作不需要別人聽懂,那他何需來拜師學習呢?

5樓:Molho

大家的回答都挺好了。我來補充點一己之見吧……

我個人覺得,所有的藝術規則,其實都只是工具。作曲究其本質還是在時間軸上安排各種聲音。所以在真實創作時,其實是非常自由的,任何的聲音都可以作為你的素材,你可以這兩秒安排個巴洛克,下一秒安排Snarky Puppy,再下幾秒安排個B站鬼畜,之後再接點鳥鳴或者梅西安……總之,如果只是為了自己作曲的話,你確實可以隨意安排任何你想象得到的聲音。

然而在寬泛到近似於沒有邊界的無限的自由下創作,會有很大的問題。而最嚴重的,就是你很難找到乙個能夠貫穿始終的,能夠撐起整部作品的邏輯與結構。所以,我們才需要各種各樣的工具,來幫我們收斂和明確創作的邊界。

明確邊界雖然是進行自我設限,然而自我設限並不是乙個壞事。作曲本身就是乙個從發散到收斂的過程,你的每個聲音或音符的選擇,都可以看做是從無窮多的可能性中選擇了乙個唯一解,而當所有的可能性收斂到乙個點時,曲子也就寫好了。所以適當的限制,反而能夠幫助我們提公升創作的效率和質量。

而題主提到的和聲,複調以及其他答案提到的諸如配器,曲式或是序列之類的,都是屬於眾多能夠幫助我們進行藝術創作的「工具」中的一種。你做作業,就相當於是在學習這個「工具」的「使用說明書」。比如斯波索賓的《和聲學》,就是一本教你如何寫出古典主義時期到浪漫派早期風格樂曲的工具書,你按照他的要求和規則來寫,就能寫出符合那一時期風格的曲子。

而老師對你的評價,也是基於那一時期的風格和規則來進行的。所以當你懟老師「我就是想要這個效果」時,你說的並沒有問題,因為你創造出來的效果,確實是你想要的。但是老師不給你分也沒有問題,因為在你老師的評判的邊界裡,你的東西確實也是錯的。

就好比你跟乙個木匠學習如何造椅子,他告訴了你造椅子的方法,然後布置作業讓你回去造一把椅子,你本來可以依葫蘆畫瓢,造個高椅子,矮椅子,長椅子或者是短椅子的,但是交作業時候你卻交了個竹蜻蜓,竹蜻蜓確實是你想要的沒錯,但是椅子呢?而且你的木匠師傅也沒辦法根據你做的竹蜻蜓來判斷你是否會造椅子啊……

不過當你有朝一日出師之後,你確實可以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你不僅可以做竹蜻蜓,還能造木屋,甚至是做木製的裝置藝術啥的。作曲也是一樣,等你開始自由創作時,你的邊界就可以由自己來確定了。你掌握的工具越多,你的邊界形態也就越大,可能性也就越多。

這個時候,你要擔心的就不是邊界的問題了,而是要警惕,別讓自己變成工具的奴隸。當你能使用看上去「更高階」的工具時,不要沉迷於使用這個工具,而忘了你其實也是會用其他工具的。

6樓:孫志貴

與其正面(duiˇ),不如就同乙個地方多問不同的幾個老師的看法、然後交叉分析他們的反饋。

在交叉分析的結果的基礎上動腦子,想想該怎樣用這時候知道的正確的辦法來貫徹自己想要的藝術表達。

$ EOF.

7樓:

沒有題主說的邊界問題。如果不是為了創新而布置的作業,那麼通常情況下作業有三種用處: 幫助學生理解理論,訓練處理問題的能力(熟練度),考驗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

題中,老師布置作業的本意是加深對複調的掌握,勘察學生是否掌握舊有的複調規則,而不是想看學生創新,所以是無理取鬧。

8樓:Rollie wey

當你只吃得起饅頭蘸醬的時候說我不喜歡吃牛排就喜歡吃饅頭蘸醬大家自然嗤之以鼻

當你吃得起牛排時仍然堅持喜歡饅頭蘸醬,大家就只會覺得你口味獨特了

9樓:

有時我也確實是想要乙個效果,然後就問老師按照我的思路這樣寫合不合理。老師就會告訴我合不合理(95%的情況是不合理的哈哈),如果不合理的話就會結合全曲指出區域性這樣寫在全曲中有哪些問題,是否聽她的意見取決於我。所以我覺得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力吧~

10樓:傅元寶

這看是在什麼情況下吧

如果是在和聲複調作業裡,那可就去他大爺的吧但如果是已經經歷了五年的學習,每一大件基礎都打得比較好,並且可以做出合理解釋的作品,那就隨他去吧

人總得學會走,才能開始跑

11樓:宇文碩

老師應該仔細分辨學生是不是真的認為這樣的寫法很棒,還是只是為了維護自尊(自戀/自卑心理)。

仔細審視作品本身是否真的有可取之處,真的有的話應當加以鼓勵。老師可以請學生再寫幾個類似這樣效果的段落來,這樣確定該學生真的對自己的材料有控制力而非「打哪兒指哪兒」。

假如只是為了維護面子,應想辦法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加以疏導,告訴學生犯錯誤沒關係,誰都有個學習的過程,消解牴觸情緒。

最好別再懟回去,圖一時口快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扼殺積極性。為人師表還是應該多些耐心,別在學生身上找優越感/權威感。好的老師不但教授學生技藝,也會引導其心理發展。

12樓:

作業就是作業,創作就是創作。作業的目的是了解乙個知識點,並練習,不是創作。

這個問題和「既然有了計算器,為什麼還要練心算」是差不多的問題。

然後還要理解乙個誤區就是「乙個很好的作曲學生」和「乙個很好的作曲家」不是一回事,學校培養的,不管再怎麼變化,永遠也跳不出「乙個很好的作曲學生」的圈子。僅僅只希望學校的老師把你培養成乙個作曲家又是什麼奇怪的心態?

如果在學校,就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學到能學到的東西,好好聽課。

至於怎麼成為很好的作曲家,在我看來這真不是學校的責任,是你自己的責任。

13樓:StarBIRD

「創作的自由」是說在觸及法律道德邊界的時候

你舉的例子沒人干涉創作自由,只是說你不能強迫別人來認可和欣賞你的作品

老師沒有說不讓你創作,但是你非要拿這個交作業,作品又不能說服老師,老師就可以不給你學分

14樓:楊明聰

一發入魂

「你想表達什麼」

如果不夠,

「為什麼這樣表達,有什麼理論支撐」

還不夠?

「把theorie寫一下,要加上reference做支撐」

——歐洲藝術院校老師對於創新學生的經典操作溜了溜了

15樓:丹心嫣然

上學期對位修畢,分了兩個環節,考試寫賦格+交兩首賦格作品。

考試是老師給動機,發展必須有老師提到的元素,而且現場限時四五個小時。

作品是我們想動機,往後的發展相對自由,加個插部什麼的也可以,給我們好幾周寫。

是不是像極了給甲方打工和寫自己的作品?

在賺錢的時候,聽甲方的。

在學知識的時候,聽老師的。

作業是作業,作品是作品。

知識的積累是提公升自己的創作能力的基礎。

16樓:Supu Supu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分為「做和聲、複調作業」和「創作作品」兩種不同的場景來回答。

先說說做和聲、複調作業的場景。

首先你要明白和聲、複調作業是在做什麼。這兩門課所學習的就是在傳統規則的框架內去掌握基本的和聲、複調技巧與知識。不要以為有框架是對你的限制,實際上是給你降低了難度。

在有限的可能性內,盡量簡單直接快速地讓你學習到基本的技巧和知識。

其次僅以我自己現在附中教學的前提(可能不完全適用於題主)。附中學生或考學學生,面對的最重要的挑戰就是考學。技術性錯誤在考試中是要絕對避免的。

所以你可以上課懟我,你考試還能懟閱卷老師嗎?你不能。所以還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學規則吧。

雖然有點教條化,應試化,但是沒辦法,誰都不要跟自己的前途過不去。

再說說創作作品的場景。

到了創作自己作品的階段,實際上就是自由寫作了。不再有那麼多硬性的規定,那麼多絕對的「正確」與「錯誤」。創作與欣賞確實是較為主觀的,但也會有一些應該「盡量避免」「那樣做會更好」的情況。

當有些非原則性的問題出現,我覺得應該修改時,我會先問學生「這是你有意設計的還是無意而為止?」「你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有意設計的,只要不涉及到考學的成功與否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我大部分情況下還是會尊重學生的想法,並且幫助學生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來實現這個目的。我一直認為應該保留學生的個性,不要把學生都變成乙個樣子。如果是無意而為止,那我會給出我的建議,怎麼樣修改會更好,怎麼樣設計會更有效果。

大部分的情況下學生聽完我的建議都覺得確實是更好,那麼他/她就學習到了新的技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17樓:張暉

學校教的是規則,在規則範圍內學習,是為了使學生明白規則的效果,以便於未來創作的時候可以「犯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創作中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沒有學會走就想跑,只能說很愚蠢。

不理解規範的嚴謹,不做任何束縛,便不能知道越界的快樂,也就體會不到「節制」的美。

18樓:musichuan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這個專業,可以簡單的理解前者是靈感創意、後者是理論技術。通常作曲的作業也是分為這兩類。

四大件的學習作業肯定屬於後者,偏重於技術學習的,就需要在理論(教材)範圍內去完成作業。此時好聽與否要讓位於對錯,違反了理論禁忌的做法,那就是錯,沒有商量。

主課創作作業偏向於前者,沒有對錯,但一般會有好壞。如果學生在主課作業裡堅持自己也許不太好的做法,我想老師也不會強制讓你改,只會認為你的認識還不夠吧。

19樓:Kevin Hwang

我不是學院裡的老師,我也不玩學院派,但是我帶的學生沒有敢這樣回懟的,因為我教他們的時候經常拿實際案例來做,甚至直接讓他們上手我正在做的專案,然後告訴他們:

怎麼看待現在的老師在學生犯錯時更多的是嘲諷而不是批評?

超維邏輯 老師之所以嘲諷,本質上是自我投射的表現,如果老師能夠換位思考,老師也許不會,但是可能老師遭遇過自己犯錯的時候,如果學生的錯誤他無法理解,老師就會嘲諷,但是老師的讚美不會被放大,老師的嘲諷就會被其他人放大,其實老師嘲諷不嘲諷,本質上都是沒有意義的,乙個人脆弱,老師就不應該嘲諷她。 沙瑪 首先...

如何看待抄作業時的罪惡感?

舒sweet 好吧這和我們的懶惰確實有關係的但是我們但是我們也很絕望啊!說跑題了.但是還是要改變啊!不能一直依賴抄作業的因為抄到最後會發現很多東西真的就不會了然後演變成只能抄作業 先改變一下學習習慣制定乙個小小的計畫來寫作業分期會好很多的 希望大家都盡量避免依賴抄作業的現象哦 祝大家萬事勝意 喬鵬 ...

如何看待大學生在宿舍做飯?

就說說我們宿舍吧,乙個舍友為了省錢,每頓都在宿舍做飯吃,陽台搞得髒兮兮的,每次也不收拾,到處都是油鹽醬醋的殘渣,關鍵是還有一股臭味。之前刷碗刷鍋殘渣還把下水道堵了,堵了就堵唄,還不承認,自己還不處理,就放那讓它堵著了。無法可說。 小竹子 我覺得,做飯這個事,看什麼飯吧,你真的需要在寢室做飯嗎?我們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