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能力強和學習能力弱的人 學習能力差距是如何一點點拉開的,體現在哪些方面?

時間 2021-05-31 23:59:15

1樓:鹽選成長計畫

看這個人是否具備深度學習的能力。這項能力決定了乙個人是否能成為乙個稀缺人才。

胡適的英語老師、出版家王雲五先生是這樣自學英語寫作的:找一篇英文的名家佳作,熟讀幾次以後,把它翻譯成中文;一星期之後,再將中文反過來翻譯成英文,翻譯期間絕不查閱英語原文;翻譯好後再與原文比對,找出自己翻譯的錯誤、失誤和不夠精良之處。

如此反覆練習,王雲五先生積累了紮實的英文功底,為日後從事英語教學和出版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那個科技、資訊遠不如今天發達的年代,有限的學習條件迫使人們靜下心來深度學習。

時間撥到數十年之後,我們的社會發生了巨變,人類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物質和資訊豐富時代。時至今日,恐怕很少有人能像王雲五先生這樣主動靜下心來深度學習了,甚至有很多人認為,現今,學習已經不必如此費勁、艱辛,人們有太多方式可以讓自己輕鬆地獲取知識,比如每天聽一本書、參加名人的線上課、訂閱名家專欄或參加某某學習社群,等等,輕鬆高效,乾貨滿滿,只要自己持之以恆,就肯定能有所成就。

可惜這只是一種錯覺。科技和資訊雖然在我們這一代發生了巨大的發展,但人類的學習機制並未隨之快速變化,我們大腦的運作模式幾乎和幾百年前一樣。更壞的訊息是,豐富的資訊和多元的方式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深深地損耗著人們深度學習的能力,並且這種傾向越來越明顯。

種種跡象表明,快速、簡便、輕鬆的方式使人們避難趨易、急於求成的天性得到了放大,理智腦的潛能受到了抑制,而深度學習的能力幾乎全部依賴高階理智腦的支撐。

我隱約看到:一小部分知識精英依舊直面核心困難,努力地進行深度鑽研,生產內容;而大多數資訊受眾始終在享受輕度學習,消費內容。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在時代潮流中佔據一席之地,那就應該盡早拋棄輕鬆學習的幻想,錘煉深度學習能力,逆流而上,成為稀缺人才,否則人生之路勢必會越走越窄。

何為深度學習

1946 年,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之後,美國緬因州國家訓練實驗室也通過實驗發布了「學習金字塔」報告,報告稱:人的學習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兩個層次(見圖 5-1)。

圖 5-1 學習金字塔

這個模型很好地展示了不同學習深度和層次之間的對比。反觀自身的學習,我們同樣可以清晰地劃分出不同的層次。如圖 5-2 所示,以閱讀為例,從淺到深依次為:

聽書、自己讀書、自己讀書 + 摘抄金句、自己讀書 + 思維導圖/讀書筆記、自己讀書 + 踐行操練、自己讀書 + 踐行操練 + 輸出教授。

圖 5-2 閱讀金字塔

當前有很多聽書產品,讀書達人用十幾分鐘解讀一本書,假設我們一天聽一本,一年就能聽 300 多本,這種便捷新穎、濃縮乾貨的學習方式看似輕鬆高效,實則處於被動學習的最淺層。

好一點的情況是讀原書,但若是讀完從不回顧、思考,只滿足於輸入的過程,這類學習的知識留存率很低。幾天之後就想不起自己讀了什麼。更糟的是,這種努力會讓人盲目追求閱讀的速度和數量,讓人產生勤奮的感覺,實際上,這是低水平的勤奮,投入越多損失越大。

還有一類人的數量也不少。這類人能夠自己閱讀,也做讀書筆記或思維導圖,但遺憾的是,他們的讀書筆記往往只是把書中的內容梳理羅列了一番,看起來更像是乙個大綱。很多人醉心於此,似乎對全書的知識了然於胸,殊不知,自己只是做了簡單的搬運工作而已。

雖然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主動學習,但它僅僅是簡單的知識陳述,與高階別的知識轉換有很大的不同。

更深一層的是,讀完書能去實踐書中的道理,哪怕有那麼一兩點內容讓生活發生了改變,也是很了不起的,因為從這一刻開始,書本中的知識得到了轉化。

從知道到做到是一種巨大的進步,然而自己知道或做到是一回事,讓別人知道或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不信你可以試著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向別人清晰地陳述,你會發現這並不容易。明明心裡想得挺明白,講的時候就開始語無倫次了,如果再讓你把知道的東西寫下來呢?

你可能會覺得根本無從下筆。

請注意,遇到這種困難才是深度學習真正的開始!因為你必須動用已有的知識去解釋新知識,

2樓:

學習能力是先天與後天共同作用的,就算是學習能力是百分之90後天+百分之10天。先天仍然是有很大影響的,先大概的談一下。從小學開始有A,B2個同學

A的記憶能力,邏輯思考能力比強百分之10。

那麼A在小學一年級的的時候由於更好的天賦,因此有了更好的學習成績。

讚揚的作用做為一種正向反饋激勵了A的學習,但是在小學開始還不會有很大的差距。

學習能力差距的關鍵是,學習能力是複利增長的。

因為小學成績好,所以去了更好的初中再去了更好的高中,自己也建立了乙個對學習的良性迴圈。

這也是為什麼學霸自制力好的原因,好了換乙個方面來分析

根據工作記憶理論談一下為什麼說普通本科生跟不上清北學生上課節奏。

來算一道題目

讓乙個沒有背過乘法口訣表的小學生B來計算3*4+5*6

小學生要怎麼計算只能乙個加,數手指,但是讓乙個背過乘法口訣表的小學生A來就不一樣他的計算方式是12+30=42 不需要像B一樣乙個個來計算。

那麼這跟學習有什麼關係,這就涉及到乙個東西,自動化也就是熟能生巧。

清北學生在解決乙個大問題的時候,不用花費精力去乙個個想,因為其他這個問題的小問題已經被自動化的解決了,不需要花費過多注意力,這樣子他們就有更多的注意力去解決這個大問題的其他問題。

那麼為什麼他們可以把這些思考過程自動化,這就有很大的先天因素了。

以上回答純屬娛樂,看看就好

3樓:飄零水

學習知識的過程有三個階段,獲取知識,理解知識,總結提高。

首先說獲取知識,閱讀速度和記憶能力在這一階段就會有明顯的區的,閱讀記憶同樣的內容,有數量級的時間成本的差別不算罕見,但至少在這一階段,還能用時間補足,已經算差別不大了。

第二階段是理解,其實理解的過程在獲取時已高度重合的完成了,這個過程消耗的時間成本也會有數倍的區別,但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有理解上限這個問題存在了。也就是說,已經存在無論花多少時間,就是理解不了的情況。

第三階段其實是創造新知識的過程,這個已經算少數人的專利,絕大多數人在一生中只是較少的經歷過這樣的狀態,而且創造的都是已知的知識。

這也就是簡單的描述性說一下,極不嚴謹,簡單說個概念,掛一漏萬,貽笑大方了

4樓:悟空

第一次被邀。

我覺得首先學習能力是培養出來的。以前初中時天天老師讓背英語被語文,讀幾遍就背下來了,現在你試試?

再有長時間來看就像LS說的,其實學習能力是靠堅持和積累的,從上大學到工作到讀研到再工作,周圍的人分為兩類,一類是不斷學習的,一類是滿足現狀的。你絕的很多年下來他們的能力會不會有很大差距?

所以想改變自己的話,讓自己不斷學習,多給自己正反饋,找到樂趣,這樣才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5樓:東海餘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有問題,或者是比較狹隘。因為問題中的學習似乎是有成績單的學習和大眾意義上的考試分數高,上好學校之類的,須知人生是一段長跑,沒有人是一無是處的,只是有沒有將你的長處使用和發揮出來。馬雲是杭州師範畢業的,王健林是大連陸軍學校畢業的,哪個又是清華北大之類的霸氣大學?

學習成績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提高,但是在社會上滾一輩子不僅僅是成績說的算的。

6樓:NIElSON

瀉藥,第一次答題,質量不高請包涵。

本人初中一直是班級中游,在初三後半學期迅速提公升到班級前三。得益於對整冊課本的細緻梳理,那時還不知道思維導圖,但基本是那個形式。使得化學、物理、歷史、地理成績大幅提公升。

感覺中學需要記得東西思維導圖真的很有用。後來,從高中入學成績中下游,第一學期進入前十名,再次證明思維導圖的有用。

成績好,學習能力強 而不好雖然不代表學習能力差,但是是否成績好就更能獲取更多的學習,社交和人際資源呢?

林達 說點自己的體會吧,成績為了考好學校,固然重要。但是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素質教育,個性發展。最好在高考前就知道自己愛什麼以後做什麼,方向對了其實是捷徑。 學習成績的確很重要,然而真的強求不來,學習習慣倒是可以好好引導。當父母耐心溫柔言傳身教的讓孩子具有一定的耐心和專注力之後,ta的成績也就基本上由...

學習能力強的人都進行了哪些思考?

鹽選成長計畫 今天教你乙個許多頂級人士都在用的思維 六頂思考帽 讓你從思想暴雨中衝出一條明路。試著先想象這樣的場景,你有乙個國家它叫鳥布拉斯,你的大腦就是鳥布拉斯國的國王,你有六個得力大臣,他們分別戴著白帽子 紅帽子 黃帽子 黑帽子 綠帽子 藍帽子 此綠非彼綠 而你這鳥不拉屎的鳥布拉斯國正是靠這六個...

什麼專業的人,學習新知識(技能)的能力特別強?

當時明月 我也偏題一下 學習能力強的人,永遠是有興趣並可以為此付出勞動實踐的人。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可是也是有客觀限制的。所以有相關專業基礎的人,學習相關知識要比別人強很多。那麼是否有某個專業本身就存在學習能力強的特性呢?這個我不知道,我只列舉乙個人,達文西 Ayla 設計。因為學設計核心的就是學習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