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現象學怎麼用來指導設計?

時間 2021-05-30 16:11:06

1樓:綾雨檀

我其實很認同休謨的那個:人類的理性根本不可能正確理解任何現象這句話

剛看這個確實有抬槓之嫌,但是粗淺了解一下大腦如何處理資訊,就能挺直觀地去了解,休謨是感知到了什麼,才確定如此說

我們的大腦對於資訊有十分多的加工過程,遵循迄今為止都無法闡明的數學過程

最簡單證據就是對於光的處理,正反成像修正,視神經板內卷遮擋修正,視錐細胞的感光特性和種類等等

除了最基本的硬體方面的原始加工,隨著乙個人的成長和經驗累積,看問題的角度發生變化(這些不可能還原數學過程但必定存在)

人對於資訊到底參雜了多少主觀臆斷的加工根本不知道

在現象第一次進入人的眼睛的時候,資訊第一次從種族構造特性上被解構和重構

然後就是從感性和理性上被重構

我覺得這個對建築設計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區別於很多自然科學,建築學和其他一些社科的真正的難度和精彩就在於

當資訊流交織成一堆超級複雜的東西之後

它們會在每乙個人的心中產生不可預知的嬗變,每乙個人構成這個世界,每乙個人的資訊結構和(固化下來的)認知,在這個社會中產生了乙個巨大巨大的資訊結構

對於這種東西傳統的數學工具已經完完全全失去了作用

所以從原理上去理解,從成本和效益上就變得非常不划算

現在的大資料在努力從非原理(統計和分布)上去理解,我認為統計學就是現象學的數學基礎

傳統的現象學沒有度量

現象學和統計學的com對於科學解構行為有太大的作用

建築學借用哲學發展了學術討論,如建築現象學等。為什麼室內設計用哲學來把握的討論卻很少?

彌彥 這其中或許存在著公開與隱秘的關係的影響,相對而言建築是一種公開的東西,而建築的內部卻是更屬個人的。相比較建築在很長久的時代裡,聚在一起的建築在外觀上都是相似的,直到現在也是 雖然後現代從建築開始,出現了許多個性化的建築,但是世界模式的建築仍然佔據主導主流 相比較而言,室內從來都帶有個性或不一樣...

如何理解《精神現象學》導論中「我們」或現象學家的作用?

慕雪 先說結論 精神現象學意在確定乙個最高限度的直接性。無疑,這裡存在著一種明證性,它不經由整個辯證法程式而來。問題在於 如果有,那麼是否整個刻意為之的知識序列就成為多餘的舉動。在此考慮的絕非現象學家與絕對知識和知識序列的關係,而是現象學家與非現象學家的區別。這裡有乙個誤區,我們在設計開端問題時總想...

《知覺現象學》哪個譯本好?

哲學為何p開頭 1 法文 Ph nom nologie de la perception,英文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詞型差別不大,英文更方便 2 物 P 象 henomenology 哲學 介詞 of 同位 物 p 象 erception 內心裡 知 哲學 感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