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裡說,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而唯識中有阿賴耶識一說,那麼阿賴耶識是空嗎?

時間 2021-06-09 02:04:18

1樓:心靈樂園

《心經》裡說,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受蘊、想蘊、行蘊等其他四蘊也是這樣的;當抉擇識蘊的時候,「識即是空,空即是識」,識實際上就是光明。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異空,空不異受。

這就像做夢時的情景一樣。對乙個清醒的人而言,別人做夢時所夢到的現象,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根本不成立的東西,但對於做夢的人來說,夢中的景象卻都是真實存在的。

同樣,在佛菩薩的境界當中,一切都一無所有,像秋日高原上遠離一切汙垢的藍天。佛經當中經常會用這個比喻——以秋天的天空,來形容最純淨的境界。

在心的本性顯現出來的時候,就會真切地體會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除了「光明」或「空性」這兩個字所代表的境界之外,所謂的色、受、想、行、識,全都是根本不存在的,無中生有的一大堆幻覺。

唯識宗經典都承認有八識。在獲得八地果位時,除了阿賴耶識沒有轉換以外,其他的七識都已經轉換了。過去不清淨的煩惱,基本上已經通過修行而轉化成了清淨的現象——佛的智慧型。

當我們通過修持,就能深切地體會到:心的本性是光明、是空性,無論痛苦的感受,還是快樂的感受,都建立在乙個錯誤的基礎之上,都是不存在的。所謂的「基礎」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除了這六根以外,沒有其他的基礎。在將它的基礎一起推翻了以後,就是心的本性光明。

2樓:

百法名門論你沒細看,你的理解從文字表面就能看出來有不完整的地方一切法無我

——心法屬於一切法

————阿賴耶識是心法的範圍

所以阿賴耶識也無我

3樓:

不能簡單地說是或不是,阿賴耶識是識,此處的空,是般若,是智。

「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

但可以修行,轉識成智。

4樓:Yaoli Yang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照您這麼理解,色中無色,空中無空咯??

還是別看心經了,容易得神經病.......

空即是色是說空即是有嗎?

護法居士 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眾生佛性猶如虛空。云何名為如虛空耶。善男子。虛空之性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佛性亦爾。善男子。虛空非過去。何以故。無現在故。法若現在可說過去。以無現在故無過去亦無現在。何以故。無未來故。法若未來可說現在。以無未來故無現在亦無未來。何以故。無現在過去故。若有現在過去則有...

如何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沉變 佛言大王。往昔暱彌王者。我身是也。不放逸力不可思議。帝釋分座。尚無貪著。是故當知於佛法中勤加精進。住不放逸。大王。何謂佛法。一切諸法皆是佛法。時淨飯王聞是說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眾生皆應是佛。佛言。大王。眾生不住顛倒見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實際。或名法界。...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怎麼理解?

月天子 只因為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故人聞而不解,就執色與空定異,由執定異故,於色等五蘊外別取空相,此即墮惡取空中。為遮此義,故說色等五蘊不異空,非離色等外別有空。又有一類人於空取證,墮無為執,或者如痴禪闇證,都無所見,也無所說,以為此痴暗寂靜處為涅槃空相,故遮此義說空不異色。又空理真如非與色蘊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