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瀋戰役為什麼打的戰戰兢兢?

時間 2021-05-06 00:25:06

1樓:李浩查無此人

我方大哥某改肥。

大哥:優勢大得很。我們把下塔磨掉,再準備準備就能上高。

指揮:對面強守下二塔,浪得很嘛。直接衝塔開團,團滅對面,高地順勢就破了。墨跡久了要被翻的。

大哥:別浪,我要是死了很傷。

指揮:你指揮還是我指揮,你帶盾帶奶不開團等毛呢?輔助都等著跟喝湯呢。開幹。

大哥跳進去把對面三個包圍了然後秒了。

大哥:原來我這麼強。

2樓:

主帥101 軍事上的的 "戰術才能 >> 戰略才能",反過來說也就是 " 戰略才能 << 戰術才能";這也是他後來不敢掛帥北韓戰場的原因

3樓:王板磚

整個三大戰役打的都戰戰兢兢,我們這是事後開上帝視角,才覺得好險。其實當年也很險。沒那麼輕鬆。

事後我覺得彭總總結的一句話大概很精髓。

國民黨失敗,

軍事上的失敗是偶然,

政治上的失敗是必然。

4樓:松雲

因為平就是輸了,更何況還有敗了再來個四平的可能。

一旦沒打贏,不但會極大影響關內局勢,還會導致本來就三心二意不懷好意的大林子和白頭鷹,給予炮黨太多支援。

此消彼長,解放戰爭中真可能打個四五年。

5樓:刀客

戰戰兢兢?東野司令部南下半天還想回去打長春呢?大決戰(遼)林總所說的台詞都是真的,題主如果本著對戰士們寶貴的生命負責的態度就會如履薄冰。

遼瀋戰役必須在給養用完之前衝下錦州,因為廖兵團已掐斷了東野的補給線,如果錦州范漢傑是侯境如和廖湘的親爹。東西兩翼拼命馳援錦州,林總回松花江打游擊也並非不可能,大決之前小心翼翼。一旦決心下了之後乾淨,徹底地展開。

廖兵團十萬精兵在彰武猶豫了五天,林帥和他的東野就將廖兵團消滅。夠快了吧!

6樓:good99

將熊熊一窩。

難在林沒膽子。

軍委指出,你打錦州(而不是華北),切斷敵人退路。

結果林說我不敢打錦州,我只是等待衛出援,然後在途中野戰。。。

軍委說你打下錦州,不惜代價,敵人才會來增援;來了你也不要怕,要有「與敵決戰「的決心。。。

所以,主要是林的問題。換別人,隨便打

7樓:職方司郎中

孫子兵法第一句是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涉及幾十萬人的生死,能不戰戰兢兢嗎?趙括倒是很胸有成竹,指揮若定,揮揮手,趙軍全軍出動,結果就是全軍覆沒。

8樓:迅哥兒

如果把四野強大的戰鬥力這個因素排除掉,你再看看當時錦州的戰略走位:

塔山是東野8個師在無塔也無山的平原上阻擊侯鏡如的11個師;東野5個縱隊,攻堅范漢傑4個軍固守的錦州堅城;廖耀湘兵團又攻占彰武切斷了東野的補給大動脈。

同時之前PLA也並沒有太多攻克堅城的戰例,倒是有四平、長春的反例。如果錦州攻堅不力,的確的四平的危險。當然東野那時的戰鬥力比四平那會是增強太多了,錦州一天就給拿下了。

9樓:坐看雲起看水流

遼瀋戰役開局之前林的目標和主席的目標不一樣。如果按照林的目標和戰鬥順序,遼瀋戰役的勝利將毫無懸念。林開始的戰略構想是先打長春後打錦州目標,也就是說從外向內,擠走國民黨軍,在運動中能殲滅多少國民黨軍就殲滅多少。

徹底解放東北是首要目標,而殲敵數量是次要目標。主席的目標就大的多了,先打下錦州,關門打狗。不僅要徹底解放東北,還要將國民黨在東北的主力部隊在東北境內消滅,不讓他們撤回關內。

這個難度就大了。當時雖然解放軍和國民黨的兵力對比是70萬對55萬貌似占有兵力優勢。打下錦州雖然能夠實現關門打狗的戰略意圖,但同樣也有可能被國民黨軍斷了後路反包圍的可能性。

廖耀湘集團還可自由機動,國民黨軍還可以通過海運調動部隊。要知道當時的國民黨軍也是戰鬥力戰鬥意識最高的時候。而勝利的關鍵是能否在短時間內拿下錦州。

林心裡沒底啊。而在國民黨可能的增援方向上無險可守。塔山其實就是個小山包,而且還是國民黨軍的海空火力打擊範圍之內。

攻錦部隊的後勤補給線也隨時有可能被切斷。長春,瀋陽還有大量的國民黨軍,不得不抽部隊繼續包圍。無論是廖耀湘這只機動兵團,還是長春,瀋陽的守敵任何一支都不是吃素的。

新一軍,新六軍那是國民黨的王牌中的王牌。攻錦部隊多了勢必阻擊部隊和包圍長春瀋陽的部隊就少,阻擊線薄弱,一旦防線被沖開,解放軍就腹背受敵。如果攻錦部隊少了,打不下來,成了舔油戰,也給了國民黨軍調動的機會。

要知道華北還有國民黨軍的機動部隊。雙方都知道錦州的得失關係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事關全國的大局。所以蔣介石才會親自督戰,國民黨軍也一反常態,拼命向錦州攻擊前進。

個人以為,三大戰役除了平津戰役外,遼瀋戰役,淮海戰役都是險之又險勝之不易。平津戰役只是看犧牲多少人,能保住多少古物,消滅華北之敵是毫無懸念的。

10樓:時眠

我想,林總是真的沒有想到。他所覺得有可能給東野造成重大損失的(長春守軍突圍,廖耀湘西進,葫蘆島登陸,錦州久攻不下被中心開花)。全部沒有發生。

11樓:Eric Qiang

完全倒過來。遼瀋戰役毫無風險。 如果非要說遼瀋戰役中(相對的)最危險的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是對廖耀湘兵團,乙個是五縱、十縱的蒙特內哥羅阻擊戰,另乙個是攻克錦州後圍殲廖兵團。如果廖耀湘部隊的組織、指揮稍微像點樣,那解放軍個別小部隊就有一定危險了。

反倒是圍困長春、塔山阻擊戰、錦州攻堅戰,毫無危險。都是十拿九穩。

泰山阻擊戰,四縱身後是作為總預備隊的一縱(欠第三師)。有何危險?

12樓:超電磁炮呂青橙

根本原因是因為血戰四平讓虎三哥對城市攻堅戰產生了一定的心理陰影,再加上他自己的性格和作戰風格,使他在潛意識裡把長途奔襲和錦西增兵等一些客觀上存在的困難在腦內放大了。

同樣是因為主觀原因,48年上半年打長春的時候虎三哥也是因為初期受阻就改攻堅為圍城了。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的話,那就是虎三哥思想出問題了。

現在回看德勝訓虎三的那封電報,我覺得很有一股解放戰爭聖經的感覺:

在五個月前,長春之敵本來好打,你們不敢打,在兩個月前,長春之敵同樣好打,你們又不敢打。現在攻錦部署業已完畢,錦西、灤縣之第八第九兩軍亦已調走,你們卻又因新五軍從山海關、九十五師從天津調至葫島一項並不很大的敵情變化,又不敢打錦州,又想回去打長春,我們認為這是很不妥當的。

13樓:朱玉清

很多人地圖都沒看,就開始評價過去的偉大人物。弄清楚錦州和瀋陽以及長春的地理位置分布,就明白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林會遲疑,會憂慮。

14樓:韓帥元

大家都說的很好了

核心就兩個

物質角度,東北當時的工業基礎最為雄厚,拿下東北幾乎就拿下了當時中國的兵工廠,你說重不重要

第二就是,自古打天下,從北向南都是摧枯拉朽,從南打北嘛,除了明朝沒有乙個成功的!所以拿下東北,從戰略來說,大局已定

後面就是掃尾工作

15樓:

林是carry,他掛了就GG了,所以必須穩,不能浪。遼瀋戰役是遊戲裡面的前期時間,輸了就一直被壓著打,很難翻盤。平津戰役是中期,輸了可以猥瑣發育拖後期。

渡江戰役是後期,開打前已經取得優勢,贏了就奠定勝勢,輸一波還可以55開。

16樓:左手牽著你

具體可以看大決戰,裡面體現得很清楚。

林在四平惜敗(他是攻堅,被陳堅持到援軍到達自己主動退卻已算敗了)之後,用兵求穩,而且東北有工業基礎和民眾基礎,又背靠老大哥,完全不用行險,所以他側重從長春一路平A過去,反正自己有100多萬人,打對方55萬無非就是多耗點時間而已,但是穩妥。從戰役指揮官的角度來看,林的方案是合格的,有著絕對優勢的東野完全不用冒險。

但潤公的棋盤是整個種花家,他要考慮到包括東野,華野,鄧劉他們這些部隊的總部署,如果放任東北衛總幾十萬軍隊逃入關內,會給接下來的淮海、平津平添無數的變數,所以他要求林打東北門戶錦州,鎖死衛總部隊入關通道,不僅關門打狗,還快速鼎定東北抽身支援其他戰場,從戰略上講,潤公的計畫也是很優秀的,考慮到了方方面面。

兩個人的計畫分歧在於,林的計畫不行險,但後續的計畫就得更改應對入關的衛總部隊,潤公的計畫可以快速決勝,但會因行險而被衛總部隊東西夾擊,重蹈四平一戰的覆轍,另外錦州防線不僅堅固,還有個名將范漢傑鎮守,再加上常校長還有海軍運輸優勢,可快速運兵支援錦州。一旦開戰廖兵團出瀋陽,東進兵團進錦州,就會是腹背受敵,搞不好會被對方翻盤(實際上申凱也是這麼幹的)。

所以就有了林開打前猶猶豫豫,開打後戰戰兢兢。

17樓:嘮嘮嗑快快樂樂

沒有穩贏不變的戰爭。

大兵團作戰極具風險性,進攻,撤退,籌備物資時間長,動作慢,見效慢,撤退慢,陣型擺開後輕易不能變動,高階指揮人員不能臨時空降,應付變局慢。

打好了,重錘出奇蹟。打敗了,幾十萬軍隊丟了,國運堪憂。塔山阻擊,侯耀如兵團遲了兩天才發起攻擊,假如老侯來了後就發動,能不能守得住。

,兩天夠修多少工事了。沒了工事想守,做夢吧!如守不住,兵團直撲錦州外的重炮部隊,沒了炮隊,錦州堅城可不好打。

變數太多,計畫沒變化快,敵人又不是土偶。

18樓:

這麼大的戰役,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是解放軍連續作戰不怕疲勞打贏的,自然艱苦卓絕。打仗,不是玩遊戲。只有不怕犧牲奮勇殺敵,哪有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19樓:無涯過客

我軍在幾十年的戰鬥歷史裡,從紅軍到八路到其他方面的解放軍,啥時候不是被幾倍的敵人圍著打?還沒有過東北那種我強敵弱的狀態。

關內解放軍用那麼弱的兵力,已經多次打幾個軍(整編師)規模的殲滅戰,而林在遼瀋前最大的只有一次殲滅新五軍二萬人。其他都是師規模的。

說白了就是林無能而已。林帶了六十萬人南下,錦州12萬守敵、錦西十萬援兵,遼西十幾萬援兵,加起來不到四十萬,這就嚇破了膽。

20樓:老蠻腰

我不談遼瀋戰役,我談的是題主的思維方式。

題主的思維方式在知乎上很有代表性。那就是一旦「飛龍騎臉」,就必勝無疑。

凡事飛龍騎臉就必勝。

凡事要實力碾壓就必勝。

凡事給員工雙倍工資就一切OK。

很遺憾,這個世界上不存在飛龍騎臉,不存在實力碾壓,不存在雙倍工資。凡事都是一分一毫的計算,規劃,通過管理手段調配資源,「螺螄殼裡做道場」才能夠實現的。

那些指望飛龍騎臉的思維,本質上是片面強調客觀條件,為自己懶於思考找藉口而已。

如果不能認清這一點,再「飛龍騎臉」也一定會「煮熟的鴨子飛了」。

遼瀋戰役打的戰戰兢兢,才是世界發展的基本規律。

21樓:Dr丶Yu

我發現不懂歷史的人,現在都可以網上看幾篇文章,然後來知乎當個復讀機……

總有人天真的認為,遼瀋戰役比淮海戰役打得容易……總有人認為淮海戰役逆風局,遼瀋戰役順風局……一群鐵憨憨

為什麼三大戰役裡徐東阻擊戰沒有塔山阻擊戰那麼出名?

月照花林 因為遼瀋戰役的意義太大了 塔山阻擊戰關係到遼瀋戰役全域性,而遼瀋戰役勝利的戰果是消滅幾乎整個東北剿總,一舉扭轉解放戰爭的實力對比,同時東野率先建立了我軍的正規化體系,在隨後的戰爭中帶向了全軍。相對的,一旦阻擊失敗,東北地區的大好態勢就會完全喪失,直接回到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時期的狀態,甚至更糟...

為什麼蘇聯二戰前期被打的很慘,二戰後期卻變得十分強勢

joker 蘇聯前期作出進攻準備,大量物質與軍隊集結於西線,結果被德軍閃電戰打懵了。中期靠全力動員,靠美援,靠蘇聯軍民的強大意志,硬生生抗住了納粹的進攻。後期收復失地,就地補兵,軍隊自然滾雪球一樣壯大,打到柏林時,又是強兵千萬了。 擦擦擦阿 蘇聯軍事家戰後分析衛國戰爭初期失利的原因,認為是戰爭開始沒...

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什麼不能採用圍三缺一的戰法?為啥非要打消耗極大的巷戰?

Kev.X 從巨集觀上講德軍衝到史達林格勒的時候漫長的補給線已經大幅度限制了南方集群的衝擊力,能不能圍上都是問題,而且德軍的指導思想一直是打大規模殲滅戰,圍三缺一放走有生力量不符合戰略需求.微觀點說第六集團軍確實是圍住了南北西三面但就是過不了河掐不斷蘇軍補給線,裝甲集群的鉗形攻勢被阻擋再加上有乙個破...